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識藥理,重養生,身體力行,年老後仍耳聰目明,是我國古時少有的百歲老人,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了他的養生智慧。
孫思邈養生之道的核心是養性。
養性就是調養自己的精神心性,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去名利,除喜怒,遠聲色,絕滋味,少思慮,使自己保持一種寧靜祥和的心境。
如此,雖不求長壽卻能長壽。
即《備急千金要方》中所載“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
至於養生的具體做法,孫思邈開出了他的“藥方”:做到“十二少”與避免“十二多”。
✿“十二少”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
✿“十二多”是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事實上,“十二多”和“十二少”是相對的,做到了“十二少”就等於避免了“十二多”。
情緒方面,孫思邈還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即“勿汲汲於所欲,勿淚俱懷忿恨,皆損壽命,若能不犯者,則得長生也”。
除養性以外,還要配以適量的運動、合理的飲食,再加上藥物等輔助措施。
孫思邈認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也”。
即建議運動,但反對運動過頭,他還說“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蓋以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也”。
總之,養生最重要的是養性,如忽視養性而一味藥物食物滋補,不可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即孫思邈所說的“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覺得此文不錯的朋友
記得點個【在看】
關注下方【養生家園】
養生金方免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