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表現是循環動脈的收縮壓或舒張壓持續升高。
在我國,平均每三位成年人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壓患者,但許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
我曾經見過一位老人來醫院就診,當時測量血壓收縮壓竟達到180,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是老人一直認為自己平日生活無大礙,是醫院危言聳聽,結果過了沒幾天,就因為腦出血入院急救,所幸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
常見情況下,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90mmHg時即可懷疑高血壓,則需諮詢醫生來決定是否服用藥物。

目前我國高血壓的分級
高血壓是指以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主要特徵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此基礎之上,醫生又會根據病情,將高血壓分為I級(低危)、II級(中危)和III級(高危)。

I級是指收縮壓≥140-159mmHg,舒張壓≥90-99mmHg。I級高血壓是指單純高血壓病人,膽固醇和血糖沒有升高,也無高血壓併發症,偶爾會出現頭暈等不適症狀,但不是特別明顯。
II級是指收縮壓≥160-179 mmHg,舒張壓≥100-109 mmHg。II級高血壓病人表現為膽固醇和血糖升高,同時出現左心室肥厚、蛋白尿的症狀,頭暈等症狀會加重,在吃藥之後能夠緩解。
III級是指收縮壓≥180 mmHg,舒張壓≥110 mmHg。III級屬於重度危險者,膽固醇和血糖升高,出現糖尿病併發症,並伴有心衰、心絞痛、腦梗、腦出血等症狀。

哪4種高血壓不需用藥?
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並不是每個高血壓患者都需用降壓藥。高血壓診斷標準舒張壓超過90毫汞柱,收縮壓超過140毫汞柱。測量血壓時若收縮壓在130~139毫汞柱,舒張壓在85~89毫汞柱,被稱為臨界高血壓。這種情況下不需用藥控制,只要做好生活幹預即可。
某些中老年人用感冒藥後或由於血管老化,使得血管收縮,進而升高血壓,此類情況下不需用降壓藥。
多種因素會影響血壓值測量,如不正確的測量姿勢、空腹測血壓或袖帶太緊太小等,以上情況測量的血壓比較高,這被稱為假性高血壓,不需用藥。一兩次血壓升高並不能診斷為高血壓,隔一段時間後多次測量,防止出現假性高血壓。
部分人做無氧或有氧運動後血壓會隨之升高,這種情況下不用吃藥,適當休息就能讓血壓恢復到正常。若運動後有明顯的高血壓症狀如頭痛頭暈,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