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揹著我偷偷發展成這樣了!?

世界已經揹著我偷偷發展成這樣了!?

生活,總有一些“藝”外驚喜。


大火的小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牽動著不少人的心。


最近,這部小短劇的同名動畫已經確認了立項,即將在大銀幕和大家見面。
《逃出大英博物館》本身故事感人,立意深刻,在各類社交媒體上衍生出的二創更是五花八門,創意十足。然而,到了“動畫逃離大英博物館立項”的熱搜詞條下,網友的關注點不僅僅放在了“文物歸家”本身,也對著如何“動畫”的形式,產生了激烈的討論。

“上影水準”“不要3D”“國風2D”等建議層出不窮。恰逢現代科技的發展,讓遠在千里之外的文物,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也有不少身在故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享受到了科技融合的福音。


春莊影社,致力於中國傳統皮影藝術研究與收藏推廣,同時利用AI技術展現中國影戲形象。
“畫人畫骨易,傳情達意難”。春莊影社,是致力於中國傳統皮影推廣的個人工作室,創始人Johnny邢國強是個皮影藏家,所收藏皮影實物均為明清至民國時期中國南北各派皮影精髓,且多為失傳的影戲角色與道具。同時也有古籍唱本、影卷以及譜稿整理收藏。而他近期將midjourney和傳統皮影結合的作品,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一波關注,也讓更多人開始瞭解和欣賞這門傳統文化。

MJ(midjourney)結合皮影藝術形成新的影戲舞臺
作為影子的藝術,科技的應用為皮影藝術帶來了更多的表現方式和可能性。通過投影技術和數字處理,皮影藝術可以與音樂、聲效、動畫等元素結合,創造更加豐富多樣的表演效果,這在傳統的影戲舞臺上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利用高清的投影技術可以將皮影放大投射到任何大的活動場景,極大地刺激觀眾的視覺。利用人機互動技術,觀眾可以參與劇情中,與虛擬的皮影形象互動,每一點可玩性都很高。

圖片發佈後,春莊影社收到了一條來自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髮來的私信。他說在他的刻板印象裡皮影是敲鑼打鼓、吵吵鬧鬧的,但他通過春莊影社的作品發現了皮影藝術設計之美,感覺到了皮影作為一個傳承千百年的藝術有著無限表達的可能。任何藝術形式,有關注才有存在的意義,於影戲而言,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皮影藝術,有人關注就會有人喜歡,有人喜歡就有傳承。有燈,就有人。


都人華,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微景天下數字文化產品總監,開創科技﹢文化專題賬號“都教授的數字文化館”,將數字視覺技術應用於中國傳統文化,文博,“非遺”等方向。
數字藝術下的四大名瓷,精美絕倫

你可能對“沉浸式”這個詞見怪不怪了,但你應該不知道,這個詞的開端,就是他們。南宋人的生活方式、宋代人物畫譜、雲遊敦煌、古代青銅器餐具設計大賞……時而獵奇時而滿足人們對現場感的追求。藝術賬號“都教授的數字文化館”的內容定位是數字技術+傳統文化,會將全行業優秀的數字文化應用案例進行推薦發佈。而微景天下則是與各個文博機構合作,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場景還原。
從2016年到現在,“全景故宮”項目前後迭代了4個版本,用戶通過故宮官網和小程序就可以足不出戶在網上沉浸漫遊故宮。故宮線下很多未開放的建築場景、沒有辦法靠近的文物,在全景故宮內都可以近距離觀賞。“全景故宮”有很多個第一,文博行業第一個建築數字博物館、行業第一張手繪建築全景圖等。

將古建築外景、內設製作成7204k高清全景照片
觀感真實

《景德鎮瓷之源》是為景德鎮設計的瓷器文化數字名片。分為手機和VR兩個版本展示,以瓷器的誕生為內容主線,聚合了與瓷器關聯的傳統村落、古窯遺址、運輸線路等。VR版《瓷之源》通過沉浸式體驗景德鎮的瓷器生產過程,從高嶺土的採集生產、拉坯、上釉、燒窯、運輸的過程,每一步都做了沉浸互動的VR場景,身臨其境地感受瓷器的誕生過程。
查鈺珂,工藝美術設計師,利用數字化連綴技術對金陵繩結進行再創。

金陵繩結是結繩的創新形式,顏色雅緻形態端莊

金陵繩結是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起源於上古時期,自人類文明出現起,就有了繩結的身影。“繩”與“神”音相近,中國人自古崇拜繩與結,從“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發展到現在的金陵繩結,經歷了上萬年的時間。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這只是純手工藝創作,但有人正在以數字技術為線,穿起一串繩結文化。

查鈺珂根據金陵繩結傳承人蔣妍俠老師介紹的12種原型結,用鏡像連綴手法對繪製好的單結進行創作,再篩選出合適的花型,運用數字化手法進行二次創作。這些傳統構結邏輯可以看作一個“公式”,將連綴後生成的單結看作一個個“代數”,把設計出的新“代數”代入“公式”中,置換傳統的單結“代數”從而生成新的結果,並以此“公式”輸出來強化作品的寓意性和視覺衝擊感,在二次連綴拼合後不斷調整其比例關係,在多個拼合實驗中,得到了全新的金陵繩結。
包含著基礎單結的錨點和傳統寓意
又有著全新的視覺效果
有人評價傳統與現代科技好像總是處於“相愛相殺”的狀態,我們期望先進技術帶來便利和高效,但又覺得傳統的技藝不應該摻雜質地完全保留。
在這樣的矛盾拉扯下,有一群年輕人,利用自己的專長所學,將現代科技和非遺經典搭建了一個完美公式。讓冰冷的代碼妙趣橫生,讓陳舊的珍寶重煥新生,怎麼不算是一種雙向奔赴的相互救贖呢?

原文刊載於《時尚COSMO》9月刊

編輯:宮哲怡
編輯助理:顏妤娉
圖片: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新媒體編輯、排版:Toria
新媒體設計:許月明

推薦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