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數字人當迎賓,老牌出版社用AI出書,前沿科技離現實生活並不遠!

有人用數字人當迎賓,老牌出版社用AI出書,前沿科技離現實生活並不遠!

從《鋼鐵俠》《頭號玩家》到《虛擬女友》,科幻電影打開了人類無限的腦洞與想象。那麼,電影裡想象的虛擬人與實際生活有多遠?


今年的未來生活節上,來自數字人、AR硬件、腦機接口、分子製造以及出版行業的五位重磅嘉賓,分享了各自領域正在經歷的變革。這些領域的變化,也撕開了未來生活的一角:AI正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來的溫度”演講大會

NextHuman唯物科技創始人 吳靖仇

就像電影《虛擬女友》一樣,生活中有一位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靈魂的虛擬人,無時無刻陪伴著你,會不會成為一種可能?


演講中,NextHuman唯物科技創始人吳靖仇就解鎖了這樣的可能性。通過AIGC技術,3D智能數字人已開始應用到很多領域。比如公司裡的虛擬員工,她是幫你打卡的前臺,和你玩“石頭剪刀布”的有趣同事,幫你做重要接待的專業客服,也是隨時出現的貼心、懂事的生活助手。

“未來的溫度”演講大會

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

西湖靈犀科技創始人 曹路

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首開球由一位14歲高位截癱的小男孩完成,這一幕是怎麼實現的?腦機聯接。


多年來專注於神經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研究的曹路博士說,大腦是人體中心。“如果把大腦比喻成宇宙,神經元就是天空的星星。”

通俗地說,腦機接口就是大腦與電腦的連接:電腦從大腦中讀取信息,知道正在發生的事,再把信息寫入大腦,從而影響大腦產生行為。

目前,腦機聯接已經開始應用到醫學領域。和大腦有關的病有幾百種,但真正被治療的只有10%左右。比如帕金森,通過腦機聯接,病人可以精細地控制自己的手,而不再是不受控制地抖動。

“未來的溫度”演講大會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
未來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博導 陶凱


海底下光線這麼差,為什麼人類一靠近,扇貝就能很靈敏地跑掉?人類能不能製造出隱身衣?

分子製造,對普通人來說聽起來非常晦澀。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未來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博導陶凱,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


陶凱說,扇貝有200多隻眼睛和非常好的視力,人類一旦靠近,很遠就能感覺到水的晃動並立馬跑掉。很多動物比如貓、狗都有人類無法比擬的視力,是因為眼睛是特殊的陣列組裝架構。

陶凱和所在的浙大分子團隊,受到自然界中變色龍的多彩皮膚、扇貝高視覺眼睛陣列組裝架構的啟發,將自然界結構色中廣泛應用的鳥嘌呤,與具有靈活自組裝能力的酰胺骨架有機銜接組成肽核酸,利用分子製造技術實現了自適應性超分子光子晶體 “自下而上”的製備。比如通過超結構材料做一件隱身衣。

“未來的溫度”演講大會

Rokid首席科學家 周軍

教室一旦發生火災,小朋友們怎麼逃生?

“教室裡有三團火焰,安全出口有濃煙,現在跟著我一起迅速逃離現場!”戴著AR眼鏡的老師,帶領小朋友們蹲著爬出了教室。


這是AR眼鏡在學校防火災演習中的應用。Rokid首席科學家周軍在演講會現場,分享了AR的應用場景。從智能汽車、醫療、反恐宣傳、教育等方方面面。

過去一年,全球最受歡迎的AR企業是哪家?如果列出一個名單,誕生在杭州的Rokid肯定榜上有名。在資本層面,他們過去一年拿到了10億融資,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政府基金,都願意用真金白銀投出信任票。

“未來的溫度”演講大會

中信出版社平行出版實驗室負責人 丁川

AI的出現,對傳統行業來說,到底是“紙老虎”還是“利器”?中信出版社平行出版實驗室負責人丁川,用一個出版人的身份在演講大會上現身說法。

丁川說,2013年Kindle圖書電子書出來時,大家嚇得不行,結果,Kindle變成了泡麵神器。今年上半年,ChatGPT迎來了“iPhone時刻”,中信出版社平行出版社搭建了一支由技術和編輯組成的10餘人的團隊,第一個實驗性的產品,就是經典科幻系列小說“血與鏽”的第二部和第三部。

“人工做翻譯痛點是週期長,20萬字往往需要3個月至半年時間。好的譯者還需要預約,像等明星一樣的排期。”丁川說,從成本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今年8月,中信出版社與AI合作出版了一部近70萬字的“血與鏽”經典科幻系列小說,AI在其中承擔了文本翻譯、圖片生成、營銷素材生成等工作。

按照正常的出版進度,出版一套外版作品,從翻譯到上市至少也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而其中兩部小說機翻後人工審校,一個月就完成了校對工作,翻譯速度提升1-2倍。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沈積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