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溼氣怎樣排除?拍打身上的2個窩窩10分鐘,排走溼氣一身輕鬆

溼氣不除百病生,溼氣在進入人體之後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身體水腫,入睡困難,頭腦昏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及時的去溼,還有可能會導致風溼等極難根治的頑疾。

那麼怎麼知道身體有溼氣了?

溼氣重的人多虛胖,脂肪積聚在腹部或腿部擁有“草果形或者“梨形”身材。體內有溼的人,大便不易成形。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大便若經常粘在馬桶上不易衝淨,便後常覺不易擦淨,則說明體內有溼了。

為什麼會有溼氣呢?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體內溼氣重的根源在於脾和肺。溼是脾肺兩虛、脾不健運的病理產物。

溼就是身體裡的“水”多了!

溼就是進入身體裡的水分,如果身體臟腑,特別是脾的運化功能出了問題,就會導致體液過多,積聚在身體裡,就叫水溼、溼氣。

如果這時體內環境偏熱,水溼在熱環境裡受到熬煉,就會濃縮、變黏稠,這就是中醫說的溼聚成痰。

脾肺虛了,水溼就容易積聚成痰

常有胖人抱怨說“喝涼水都長肉”,這話可一點都不誇張。脾主運化、肺主通調水道,我們吃的飯也好,喝的水也好,進到身體裡面,要想讓它變成營養物質,去該去的地方,都需要脾與肺來參與。如果脾運化無力,不足以吸收、運化水液,肺又無法通調水道,那些多餘的水液沒被吸收,又排不出來,於是就聚集在那兒,不斷地熬煉,最終形成了黏稠的“痰”,即令人生厭的贅肉、脂肪。

脾不健運才會導致水液滯留體內

水是生命之源,是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的根本保證。古人喜歡將人的口水讚譽為“玉液瓊漿”,稱其能補養腎精、延年益壽。由此可見水液對人體的健康有多麼的重要。

中醫將人體中除血液之外,一切正常的水液統稱為津液。津液主要來源於飲食水谷,隨後經脾的運化、升散,肺的通調,腎的氣化,肝的疏洩、上、中、下三焦的霧、漚、瀆,運行於全身;併發揮其滋潤器官、濡養全身,化生血液、充盈血脈,調節陰陽、維持平衡,參與代謝、排出廢物等生理功能,最終排至體外。

身體有溼氣了該怎麼排除呢?

在我們身體上有兩個窩窩,一個是腋窩一個是膝窩,在這兩個窩窩裡藏著兩個穴位。

在腋窩裡的穴位是極泉穴,極泉穴是心經上的重要穴位,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經常拍打就能將滯留在體內的溼氣給拍出去。

因為是拍打,不用很準確的找出穴位的位置,怎麼拍打呢?拍腋窩時將手抬過頭頂,肘部彎曲手指摸住耳朵,用另一隻手的手掌拍打腋窩,力度可以稍微大一點,每側的腋窩拍打5分鐘。

膝窩中心點上有一個穴位,是膀胱經上的委中穴,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溼通道

怎麼拍打呢?抬起小腿,用手掌拍打,力度稍微大一點,每側膝窩拍打5分鐘。拍打膝窩不僅能清除人體的溼寒之氣,還能疏通人體的經絡氣血,將身體中的毒素垃圾運出體外。

只要我們堅持拍打這兩個窩窩,就能排除體內的溼氣,一身輕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