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這個中成藥,要從它的“祖上”黃連阿膠湯講起。
黃連阿膠湯也是一張千古名方,是東漢大醫張仲景的方子。
張仲景用它來幹什麼呢?治療失眠。
什麼樣的失眠呢?“心中煩,不得臥。”心裡煩躁的睡不著覺。
為什麼煩躁?因為心腎不交。
張仲景是這麼說的:“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少陰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手少陰心經,一個是足少陰腎經,心和腎同時出問題了,簡單來說,就是心腎不交。
心在上,主火,腎在下,主水。心火要往下走,去溫煦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要往上走,去制約心火,心和腎要像接電線一樣銜接在一起。
但是,有些人呢,怎麼樣,偏偏腎陰不足,就是腎水不夠了,走著走著,還沒走到接頭的位置,就掉下來了,就好像水槍裡的水少了,它就打不到一個很高的位置。眼看著心火在上面越燒越旺,腎水在下面乾著急,使不上勁,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心火亢盛,這亢盛的心火反過來會進一步耗傷腎陰。反應到舌頭上,舌質紅,尤其是舌尖那裡特別明顯,舌苔又很少。
另一方面,胸腔里老有一團火在那兒燒著,人是不是就會覺得煩躁,人在很煩的時候,不光睡不好覺,還有一種事事都不順心的感覺,飯菜不合胃口了,電視不好看了,就是不由自主地老想發點小脾氣。其實不是飯菜不好吃,也不是電視不好看,而是你的心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干預,再往下發展就是現在常說的焦慮症、抑鬱症。
所以你看張仲景的黃連阿膠湯其實是很有意義的。
黃連阿膠湯:黃連12克、黃芩6克、白芍6克、阿膠9克、雞子黃1-2枚,這個方子,現在也有中成藥,叫坤泰膠囊。
黃連、黃芩兩味藥,很多人都知道,味道不好,很苦,我小的時候常聽家裡的長輩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可見,黃連的苦真的是“名聲在外”。不過,相比之下,黃芩也真的“好”不到哪裡去,我這個好指的是它的味道。
那麼,這麼苦的藥究竟有什麼作用呢?苦味入心,能夠清心火。再加上味酸的白芍,酸主收,用白芍的酸來收斂心火。阿膠能補血,還能滋陰。《本草綱目》裡說:“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
四味藥,把心火撲滅了,把腎水補足了,讓身體重新回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完美狀態。
到這裡還不夠,還有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接心神回家。靠誰呢?雞子黃。
需要說明的是,中成藥坤泰膠囊裡是沒有雞子黃的,它把雞子黃換成了熟地、茯苓,用熟地來補腎陰,用茯苓來安心神。
但是雞子黃,它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味藥,所以這裡很有必要講一下。
有人可能要問,什麼是雞子黃?
雞子黃就是雞蛋黃。
中醫認為,心藏神。神住在心臟裡面,心臟就像是給心神蓋的房子一樣,前面提到心火亢盛,這就好比是心神的房子著火了,那它還能呆得下去嗎?當然不能。心神就要四處溜達,這一溜達,壞了,本來就煩躁的睡不著,這下更難以入睡了。有的人還會焦慮,你看一個人心慌意亂,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說他六神無主。
心神要回去,得找個人給它帶路,隨隨便便找個人可不行,得找個“志同道合”的,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心神是住在心臟正中心的位置,不偏也不倚。找來找去,最後發現這雞蛋黃啊始終飄在雞蛋的中間,看上去跟心神很像,護送心神回家的任務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它的肩上。
所以說張仲景不愧為醫聖,連開的方子都這麼別出心裁。
好,到這裡,所有藥材就都講完了。
說了怎麼多,怎麼喝呢?
把黃連、黃芩、白芍三味藥煮好,然後撈出藥渣,再把阿膠放進去融化,最後把雞蛋黃打到湯藥裡去,可以打一個,也可以打兩個,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
注意,這裡只取雞蛋黃,千萬不要把整個雞蛋都打進去。而且張仲景又說了,要“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
就是把這個熬好的湯藥稍微放溫一點,再把雞蛋黃打進去,你想想,如果在湯藥特別熱的時候把蛋黃打進去,再一攪合,豈不成蛋花湯了。太冷,它又燙不熟。所以太熱太冷都不行,就是要溫溫的才可以。
這一碗湯藥喝下去,那效果就很厲害了。有人喝了,睡眠變好了,有人喝了,氣色變好了,也有的人喝了,不那麼焦慮、煩躁了。
有一個問題,中成藥裡邊沒有雞子黃,會不會影響療效?
你也可以這樣,用雞蛋黃水來送服。
最後再提醒一下,中成藥叫坤泰膠囊。雖然通篇下來,我們還是講湯藥多一些,但並不是為了喧賓奪主,而是幫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它的組方思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是說要讓每個人都學會治病開方,至少對付一些生活中的小病小痛,可以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