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很多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或者壓力大等情況下,就容易上火,眼睛上長出一個或多個黃豆大小的腫塊,叫作霰粒腫(瞼板腺囊腫)。如果處理不當,霰粒腫會反覆發作,影響美觀又不舒服,甚至有些人進行多次手術都無法根除。下面就有這樣一個案例,3次手術後無用,幾副中藥方徹底治好了。
內服藥:炒三仙、皂角刺、浙貝母、殭蠶、赤芍、地丁、防風、桔梗、杏仁。水煎,早晚飯後服(視小兒年齡確定適合劑量和湯液量)。
外用藥:硼砂、皂角刺、蜂房、路路通、凌霄花、夏枯草、山慈菇、半枝蓮、蕤仁、黃芪、防風。水煎,早晚熱敷(視小兒病情考慮是否加白芥子)。
臨證備要:本方主治胞生痰核即霰粒腫(瞼板腺囊腫),言散者即使痰核消散之意,而通用乃指不論初發、多發、反覆發作,或形成肉芽息肉、繼發感染,或術後形成瘀痕者,皆可應用此方加減而獲效。
霰粒腫病位在上下瞼,內應脾胃,即為痰核,亦應責之脾胃。其病機多為飲食不節,或過食肥甘厚味,或過食生冷,致使脾胃蘊熱,或呆滯不化,溼熱蘊結成痰,上乘胞瞼,氣血經絡受阻,而釀成此疾。故治當消食導滯化痰之法,仿化堅二陳湯合保和丸組成本方。
有脾胃素弱,過食肥甘生冷而致者,則加太子參、茯苓、白朮、砂仁等;如痰核較大,日久釀發息肉者,可加殭蠶、浙貝母、皂角刺,以增化結軟堅之力;如痰核皮色紅赤腫痛者,此乃繼發感染,則加清熱解毒之品如銀花、白芷、地丁等,慎用苦寒,以防傷胃,或使痰核僵化,如單純痰核,皮色紅赤不痛者,則加三七(沖服)、海浮石等。
若大便時有秘結,則加桃仁(為便幹1號方);若大便長期秘結,則再加枳實、厚朴(為便幹2號方)。
外用藥以軟堅散結、託毒排膿為主,初期以消為主,中後期以託為主。託毒排膿時,應加大黃芪用量,並酌加白芥子。再輔以外塗中藥眼膏。腫結長於瞼外者,藥膏塗於瞼外即可,瞼內不塗;長於臉內者則塗於下瞼內,上下均可吸收;初期不明顯,無法判斷時,則先外敷觀察,待其明顯時則根據實際情況塗藥。
祁老認為,每位患者的病情、病勢、病程、病性都不一樣,應根據不同患者病情交代醫囑用藥。應向患者交代清楚,病情的發展有兩種情況:一是用藥後可能腫結變小,逐漸消退;二是用藥後腫結逐漸變大,最後破潰,此均為正常。忌用手擠壓,反覆破潰多次後將平復癒合。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是極其重要的。
1.過食肥甘,痰核蘊結案
朱某,女,4.5歲。2001年3月20日患兒同祖母來就診求治白內障,祁老見患兒雙瞼上下痰核環生,特詢問其祖母為何不治療。其相母謂患兒曾在某醫院做過3次手術至今仍接二連三生霰粒腫,不願再施手術,患兒素好肥食,少進菜蔬,平素大便秘結,且嗜飲可樂,面色紅赤豐滿,兩胞上下痰核環生,苔黃稍幹,脈數有力。
處方:防風6g,炒三仙各4g,雞內金4g,連翹6g,黃連3g,清半夏4g,萊菔子5g,殭蠶5g。7劑,水煎服。
並囑少食肥甘,停飲可樂,按時服藥。
二診:按醫囑調整飲食並服上方,患眼痰核明顯縮小,眼瞼皮色略紅,再服上方5劑。
三診:患兒雙眼痰核均消,大便正常,囑患兒千萬要注意飲食及眼部衛生。用炒三仙煮水代茶飲。
中醫眼科獨特經驗
《祁寶玉中醫眼科經驗集》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祁寶玉先生從事中醫眼科臨床60餘年,先後師從韋文貴、唐由之先生,深得其傳,對多種眼科疑難病症深有體悟,如老年眼底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視神經萎縮、青光眼等,經驗豐富,效果顯著。本書分為醫家小傳、專病論治、用藥用方心得、診餘漫話及年譜等,詳細介紹祁寶玉先生豐富的臨床經驗及良好的醫德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