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癌,吃飯知道!飯後4個表現,是癌來臨的信號!別以為只是吃飽了胃不舒服

俗話說,人活一世,吃睡二字。

吃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其中的講究也不少,比如吃得過飽,腸胃不舒服;吃得過晚,睡覺不踏實;吃得過甜過鹹,齁得人難受……

除此之外,飯後的一些表現還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就比如這幾點——

飯後有這4個表現,當心是胃癌盯上你!

中國是胃癌大國,很多人一發現就是中晚期,這和胃癌早期的發現率低有很大關係。

而癌症的發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總是有一些預警信號。因此,如果你在吃完飯後經常出現下面幾種情況就要當心了,這可能是胃癌前兆——

1. 反覆腹痛,尤其是上腹部脹痛不適

上腹部疼痛,包括上腹部脹痛、隱痛、鈍痛等,這些很可能是胃癌上身的表現。


2. 貧血、大便發黑

胃癌可導致胃部出血,因此人會出現貧血、便血、大便發黑的症狀。

3. 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經常嘔吐、厭食、反酸、噯氣、上腹飽脹等

胃癌會減弱胃的蠕動功能,造成進食後胃酸可能隨著食物反流回食道,引起燒心、反酸。

4. 短時間內暴瘦

胃裡長有腫瘤,不僅會影響食慾和正常進食,還會導致食物分解不當,影響吸收。

如果短期內暴瘦,比如一個月就減了10斤,不要因為減了些肉而高興,要當心是否被胃癌或其他惡性腫瘤盯上。


不想被胃癌盯上,3個好習慣要做到

1.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個“癌”字三個“口”,很多人得癌,跟平時亂吃亂喝脫不了干係。因此,預防癌症首先就要“管住嘴”,做到這3個“少”

1
少重口味

飲食宜清淡,儘量少吃高脂高鹽和醃製的食物,攝入的鹽每天最好不超過6克。少喝含糖飲料,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如各種甜點、高脂肪肉類等。

2
少飲酒

如不能避免飲酒,男士應限制飲酒量在每天2個酒精單位以下,女士則限制在每天1個酒精單位(1個酒精單位為10毫升純酒精,約相當於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幹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

3
少吃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攝入畜禽肉類50~75g、魚蝦類50~100g;適當減少紅肉攝入(如牛豬羊肉),少吃加工肉製品(如香腸、火腿)。

此外,還有1個“多”即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每天的飲食中應占2/3以上,種類越多越好。

同時,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規律用餐,吃飯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等等。
2. 不共用餐具
國人吃飯,講究的是一個熱鬧,一家人圍坐一桌,對著一盤盤美食,你夾一筷子我舀一勺,那畫面別提有多溫馨了!

然而,這樣的吃飯習慣卻容易給身體惹麻煩,比如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細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在20多年前(1994年)就把幽門螺桿菌列為了I類致癌因子。

幽門螺桿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唾液傳播,如果桌上有一人得病,通過共用碗筷、一起進食等,就可能造成感染。

所以,建議大家分餐,如果要共餐,也要使用公筷。一旦查出感染了Hp,一定要及時治療!

3. 及時篩查

如果胃有明顯的不適,如胃脹、胃痛等,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此外,經常胃不舒服,且還有口臭等問題,最好去檢查一下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除了胃病,還要注意防治胃癌,早期胃癌篩查方法,主要有血清學篩查和內鏡篩查。
血清學篩查,就是抽血檢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血清胃泌素17檢測、血清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檢測、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內鏡篩查,包括電子胃鏡和磁控膠囊胃鏡。

建議:一般人群可定期隨訪,每三年檢查一次;高風險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患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人群,推薦每年進行胃鏡檢查。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下圖中藏著18個字,

你能找出幾個?

編輯:violet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