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燕: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結核病防治院結核病區護士長,副主任護師,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廣西激勵幹部擔當作為一等獎、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廣西勤廉先進個人、廣西三八紅旗手等榮譽;2023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步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結核病防治院大門,不遠處是一棟刷著白漆的平房。平房不大,裡面有21張床位,外牆上細小的斑斑點點烙印著歲月的痕跡。這裡是2003年SARS疫情時修建的隔離病區。2020年1月21日,北海市結核病防治院被當地定為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後,這裡又成為了隔離一區。
清潔消毒,收拾床位,準備物資,檢查水電……2020年1月21日晚10時,接到要收治首例新冠患者的通知後,潘承燕和同事們立馬趕到隔離一區做準備。
隨著來院新冠患者數量增多,醫院決定開設隔離二區,潘承燕所在的結核病區承擔了這項重任。一天時間內,潘承燕組織護士們重新規劃病區、佈置通道,原結核病區裡的結核病患者被迅速轉至距離該院區5公里外的老院區單獨收治。
3年裡,潘承燕10次進入隔離病區閉環工作,每次都竭盡全力。一進閉環,短則兩週、長則幾個月不能回家,她毅然堅守,確保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2020年7月的一天,隔離病區收治了一名外籍貨輪船員。這個時候的北海烈日炎炎,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加劇了悶熱。早8時不到,匆匆吃了幾口饅頭的潘承燕穿戴好防護服進入病區,幫患者搬行李、整理床位、檢查防護物資,來回跑了幾趟就渾身溼透。一陣眩暈襲來,她幾乎要倒下。下午2時多,實在撐不住的潘承燕才從病區出來,小心翼翼地脫下防護服後,她顫抖著奔向廁所開始嘔吐。緩過來之後的潘承燕,要求所有護士一旦不舒服就馬上休息,哪怕是一會兒,“這開不了玩笑”。
“最多的時候,病區收治了572名患者。”2022年7月,北海市發生新冠疫情後,潘承燕在隔離病區閉環裡連續工作了兩個月。
今年2月以來,結核病患者們搬回了原來的結核病區,潘承燕逐漸迴歸了“老本行”。
1993年,從衛校畢業的潘承燕被分配到了北海市結核病防治院,一待就是30年。當被問及剛一畢業就來到傳染病專科醫院是否會害怕時,她笑著說:“正所謂不知者無畏。”30年前,潘承燕對結核病還不是那麼熟悉。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她翻閱大量資料,滿心都是怎麼幫助患者,顧不上為自己擔心。
照護結核病患者,令潘承燕感觸最深的是一抹抹鮮紅。
“有的患者咯血,紙巾、手帕包不住,只能用臉盆接著,整個盆底都是紅的。很多人不瞭解,第一次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恐怖。”遇上患者沒有力氣、咯血不出等緊急情況,潘承燕會迅速反應,直接上手為患者清理呼吸道里的血塊。
“必須這樣做,防止呼吸道阻塞,否則大咯血可能會引起窒息。”潘承燕站起身來,一邊比畫一邊告訴記者,“有時候要把患者的雙腳抱起來,讓患者保持頭低腳高位,更好地幫患者咯血。”
潘承燕覺得,成就感最大的事,就是患者配合治療、有所好轉、按時出院。有耐心、愛心、責任心……對潘承燕來說,這些都是對護士的基本要求。
頭戴藍色帽、身著護士服、手戴一次性手套,潘承燕笑起來眼睛彎彎、親和力十足,工作起來一絲不苟。在旁人眼中,潘承燕特別愛操心。
患者的事情她操心。週末不是她值班的時候,她腦子也停不下來,整天想的都是科室的事情。天花板的吊頂掉下來了一點,洗手間水龍頭搖搖晃晃不出水了,這些事情她也操心。“患者一和我們反饋,我就想著要是能馬上解決就好了。”潘承燕閒不住,時不時打電話給後勤部門,盯著問什麼時候能派人修好。
對病區護士的發展,她更操心了。進入結核病區的護士有沒有做好防護?護士們值班怎麼安排更合適、更能照顧到所有人的需求?怎麼再切實提高一點護理質量?潘承燕時刻想著這些。“專科醫院在重症護理和技術操作等方面還是相對薄弱的。”她直言,希望能讓科室裡的護士們有機會去上級醫院進修,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
獲得的榮譽是鞭策,也是動力。“不過工作還是一樣做。”潘承燕說,“只要患者需要,我們就要盡心盡責,為生命站好崗。”
文:健康報記者 段夢蘭
編輯: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3KCGSF0D】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