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我們這一代,不該再有隱性“文化焦慮”| 設計的動機

時尚家居:現在都在提原生家庭,您的原生家庭對您的創作有影響嗎?


 葉錦添 一定是有影響的。我有個哥哥,他對我來說是一個開道者。他也畫畫,後來做攝影師,那時候我很多東西都是受他的影響,包括對藝術的想法也是一直跟著他的想法在走。

 他會放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作品裡。他拍照很注重被拍者的眼神,對他來講眼神的表達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早些年他還會畫一些連環畫,會把我們一家人都畫到連環畫裡,他喜歡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一部分。這些東西都有影響我去發現一些自己的故事。

時尚家居:我高中時讀過您的作品集《繁花》,印象最深的是您從小在繪畫上就有一些不同於於同齡人的觀察視角和創作喜好,當時您自己有察覺嗎?

 葉錦添 這還真是我早期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前我們繪畫考試的時候,通常是擺一張椅子在中間,十幾二十個人對著它來畫。畫同樣一個東西,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畫成這樣,我畫的常常不是我那個視角的,我會畫不同角度下的椅子,在地面上看、自上向下看……總之就不是我那個視角可以看到的東西。那時候我的老師也覺得我蠻怪的。

看起來我成績不錯,但校園的環境對我影響還是蠻大的。與其他人很多的不一樣,讓我覺得自己問題很大,又沒辦法做一些融入其他人的事情。

那時候,我一直在做各種鬥爭,一直在想該怎麼辦。一方面,懷疑自己有沒有成就,另一方面也在想這樣有沒有出路。我喜歡的東西好像都跟生活沒有什麼關係,慢慢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

時尚家居:您有沒有找到一個可以解除自我鬥爭的方法,排解掉焦慮?

 葉錦添 沒辦法排解。如果你一直困惑下去,就一直都會很不安寧。反倒不如接受“我自己就是這個樣子”,這句話代表了:我不會停下來。


我覺得就只是需要“去做”,做出比之前更好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會下手更重、做過頭了,但這個東西會變得非常特別。非常特別的東西通常不會讓大多數人喜歡,但它會慢慢形成一種對話,你在跟一個無形的事物對話。懂得對話以後,慢慢會讓你瞭解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事情,其他人喜歡什麼東西。

右一右二為葉錦添與人偶Lili,Lili是葉錦添創作的最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作品之一。近年來,Lili跟著葉錦添在全世界遊走。

時尚家居:您後來從事電影美術工作時,也呈現出了極強的風格化,同時也難免一些爭議,這讓您陷入過自我懷疑嗎?

 葉錦添 其他人不理解的聲音雖然會帶來一些自我的質疑和掙扎,但坦白說,我在這種掙扎裡,得到的樂趣可能會比痛苦多得多。

如果每個人都喜歡你,你做什麼都是好的,那很容易就沒有動力了。質疑的聲音會讓人時刻審問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夠?有什麼還沒做到位?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我覺得創作一定是伴隨著焦慮的,你需要從焦慮出發去找到解決它的方法。甚至我覺得創作就是對抗焦慮的過程。

時尚家居:您提到過第一次前往歐洲遊歷時,感受到一種“文化焦慮”的情緒,這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葉錦添 那時候我想到了很多文化層面上的問題。當時大家總會覺得歐美有一些東西是比我們好的,我就在想這個局面是不是可以改變,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改變?

於是,我開始去做一些非常標新的東西,希望大家去留意到我們的好。但同時,我也很害怕。那時候的人一天到晚都會拿著外國雜誌看,有一種共識是:做得像歐美就是好的,做得不像就是不好的。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強調我跟他們的不一樣,甚至是相反的。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研究中國的文化,這在我們當時的同學裡是鮮有的。

時尚家居:最早您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是什麼喚起了您的創作欲?

 葉錦添 神奇性,或者說神秘感。神秘感對我來說很重要。一般談起中國文化,好像都是比較舊、比較傳統的感覺,跟現在最流行的東西似乎搭不上線。而神秘感,其實是一種很當代的表達,但這個東西好像並沒有太多人去發掘。

我看到過梅蘭芳的一張照片,他的眼角、眉梢、指尖……在無形中講述了好多東西,這種極致的表達,非常吸引我。所以我也去研究表演,慢慢去探索這些神秘感,一點點融會貫通之後,逐漸形成了我的藝術場域。

1993年,葉錦添因參與臺灣當代傳奇劇場的《樓蘭女》服裝設計而涉足劇場創作,他利用鳳冠、花朵、鎖鏈、利劍等視覺元素構建起了一套象徵著婚姻與死亡的符號體系,創造出了獨特的東方戲劇美學風格。圖源自網絡

時尚家居:作為最早被邀請去歐洲做歌劇美術的亞洲人,您的作品在當時有帶給邀請方對中國文化的新認知嗎?

 葉錦添 其實他們還是有一點敷衍的,當時很多歐洲人分不清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我剛去時年紀小,特別興奮,愛跟很多人去交流,給他們看我以前的作品,那些帶了中國審美的衣服在他們看來非常複雜。中國衣服的流動性裡自帶一種節奏美,比如配合動作做出來的樓蘭女衣服,歐洲人不知道是怎麼做出來。

當時歐洲的歌劇已經很發達了,形成了嚴格的體系,我面對的批評聲音很多,但他們還是會來跟我頻繁的討論交流,這種獨特的東方審美給歐洲人帶去了不一樣的美學體驗。當他們接受這點後很快邀請我去給其他歌劇做,最後我也得到了不錯的評價。

時尚家居:“新東方美學主義”是您非常重要的一個創作理念,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西方視角下對東方文化的闡釋,您怎麼看待這一種聲音的?

 葉錦添 我一直在融合所有東西,這是我最大的動作。通過融合的方式找尋內核,再進行創作。這很像烹飪煮菜的過程。

我也深入研究中國的哲學、世界的哲學。在我看來,瞭解一個民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了解他們的哲學。在不斷的深入中,我的感受也越來越豐富。

至於大家對“新東方美學”不同的理解,我其實沒有固定的想法,更沒有定義。我本身不太相信文字,具體的文字會給人很強的引導性,但中國文化給我的感覺恰恰是“無形”的、難以衡量的,中國的美學更強調調動五感去感覺它,很難一言以闢之。

傳統沒有那麼複雜,對我來講傳統就跟每天會發生的事情一樣。所有傳統的東西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經驗裡,不要試圖將傳統和生活本身分開。真正的傳統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經典慢慢形式化,然後留下來。

時尚家居:身處在高度現代化生活中的年輕人們來說,該怎麼去捕捉日常裡的傳統?

 葉錦添 還是要看內心能不能安定下來。

中國人是有感知能力的,對傳統的感知需要人處在在某種狀態裡。不能只是坐在那邊,不是說“我要看什麼書”。想要去熟悉、感知傳統,你得去聽聽古典音樂,去庭院裡走一走,讀完古詩後,去看看周圍的世界去感受……去修煉你的內心,慢慢地你的修養會高起來,這時你就知道傳統是什麼了。

時尚家居:《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美術與造型獲得了大量觀眾認可和喜愛,同時也出現了質疑聲認為從服道化美術到故事呈現都是一種很現代化的表達,您如何看待?


 葉錦添 《封神》三部曲的美術我們籌備了一年多,有很多的想法。以100個想法來看,最終呈現在電影裡的只有20個。迴歸到電影創作本身,我和導演烏爾善探討的最重要的一個話題是:我們要怎麼表達中國神話世界?

葉錦添團隊為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繪製的手稿

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如何描述“虛的世界”。“虛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封神演義》原著中沒有明確提出來。

我們在研究很久之後發現,封神世界裡面的神話還是有一些通俗性的,裡面的愛恨情仇都是很世俗化的,是非常人間的。

一個民族的上古神話往往蘊含了這個民族最核心的價值觀,它和傳統美的精神一樣是能超越時空流傳至今的。無論是美術,還是故事,我們都希望通過細節的點滴累積,讓觀眾去感受、去相信故事和情感的真實。

像龍德殿,我很堅持一定要搭建實體的,綠背景是完全做不到那個感覺。搭建的過程,帶給劇組的氣息都不一樣了。最終,在銀幕裡展現出來的震撼力就會讓觀眾有代入的感覺。

影像是最好的藝術形式,它可以把故事變得可信、具象化,讓人直接看到靈魂。

時尚家居:除了做電影美術指導之外,您還活躍在藝術電影、裝置藝術等領域,對您來說,驅動您一直堅持做設計、做藝術的動機是什麼?

 葉錦添 自然而然就這麼做了。我覺得自己不是一直很有計劃,也會懶懶散散的。但我想在生命裡去找尋最大的可能性,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想看看會不會有哪天走不下去了。

所有我喜歡的東西都會激發我的衝動。每做一個新東西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忘了以前的經歷,丟下過去擁有的所有的能力和想法,集中注意力在現在的事情上。

我感覺自己目前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現在的世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創作環境,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多,但能夠激發我想要“出招”。當下的世界那麼那麼需要平衡,我希望真的做出一些作品能幫到這個世界,讓它平衡下來,回到平衡的狀態,讓觀眾安定下來。

時尚家居:近兩年來,《love infinity 無盡的愛》是您傾注心血比較多的項目,為什麼會想起做這部藝術電影?

 葉錦添 我想有一個自己的空間,可以去跟朋友們分享我覺得有趣的事情,所以才開始拍這個東西。拍了之後發現,我也可以通過拍攝主人公們的講述,重新梳理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它讓我看到了到非常多不一樣的世界,這也是我探求人生的一種方法。

截圖來自葉錦添未公開的藝術電影項目《love infinity 無盡的愛》

在拍攝的時,大家會聊到許多對人生、創作,還有世界的想法。剪片子的時候,我又會非常精準地捕捉到當代正在發生什麼事情,藝術家們在想什麼,這些又成為我下一次拍攝時所聊的話題,慢慢形成了一個閉環。

像設計師Vivienne,我很喜歡她的作品,我們聊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她對中國哲學非常有研究,對人世間的瞭解也非常東方,自己還寫過關於“道”的詩,這些我都有放到片子裡。

我不希望太牽扯商業的東西,這樣在非常良性的狀態下,大家可以很放鬆交流。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們願意參與進起來,我隨之認識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片子已經儲備了100多個小時的素材了,目前還沒有公開的計劃,我覺得還需要時間,慢慢積累程度,這樣當它出現的時候才能帶給人很足的力量和真誠。

現在做對話藝術家、設計師的媒體內容很多,但我想要做的是,挖到創作者們很深的共同關心的問題,用作者影像的方法非常強烈地表達出來。

出品:李方方

策劃/撰稿:張羽

編輯:寅多

新媒體視覺:April

圖片:除標註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場地鳴謝:誰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