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蘇州,大腦營行總部大樓。
近千位中小企業主風程僕僕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將在太湖畔開啟商業經營的交流與學習之旅。
“若不是因為遇到蘇老師,我的企業或許現在依然在為別人做代加工的單子。”一位從福建漳州來的企業主說,他數年前接受了大腦營行創始人蘇引華的建議,並根據大腦營行團隊為他制定的品牌發展方案,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響亮品牌,成為了本行業在國內的後起之秀。在這裡他也認識了很多同為企業主的“同學”,達成了許多商業合作。
蘇引華和大腦營行究竟是什麼樣的團隊,他們又是如何讓這些小企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方向的?
大腦營行,已讓數以萬計中小企業受益
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旅遊度假區有一幢大廈,正門口的招牌是一個藍底白圖的男子側臉剪影圖,“大腦營行”四個字樸素卻醒目。
這是“大腦營行”2019年正式落成的新大樓,如今已成為國內中小企業主和企業管理者的知識“充電站”和商業交流平臺,每年有眾多企業家奔赴到此。
從2010年創建至今,十多年時間,大腦營行為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企業主和管理者提供了技能拓展、經營理念提升以及企業發展的思路和方案等服務。其中很多從中受益的企業如今都已經成為本行業的翹楚。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大腦營行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故事,創始人蘇引華更是用青春書寫了一個當代中國青年頑強拼搏的勵志故事。
實戰累積起豐富的創業經驗
蘇引華是“大腦營行”的三位創始人之一,他寫過很多關於商業經營的暢銷書籍,這些書也是當下很多創業青年和企業老闆重要的案頭讀物。
上世紀90年代,還是青澀小青年的蘇引華僅僅是一位出身於普通家庭福建小夥子,生活條件艱苦,但在企業裡有一份穩定工作。
他善於發現,也喜歡琢磨。一次偶然的出差,他發現啤酒瓶生意裡的賺錢門道,從回收啤酒瓶開始,進入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期間經歷過艱難和困頓,甚至最窮的時候,靠著2元錢餓著肚子苦熬了3天。
勤勞肯吃苦的人,終究是有回報。到2003年,他實現了從草根創業者到百萬富翁的轉變。
很多人跑來向他取經,他毫不吝嗇,將自己創業過程中的許多經驗教訓總結起來,形成文字,什麼要堅持,什麼要注意,什麼要避開,毫無保留地告知向他取經的朋友。
2003年,他對文化產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之後轉戰上海,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從文化公司、書店、網站……蘇引華在創業路上做了許多嘗試,起起伏伏,有了積累,但也遇到了許多難題。
“沒有真正去專注一件事情,我覺得這是最要命的事情。”他說,要做的事情多而雜,精力顧不過來,難免會出現紕漏。
“我也曾一度迷惘過,當時也跑去學習了關於經營的理論,只是總覺得欠缺些什麼。”之後的時間裡,他嘗試了很多行業的創業,文化公司、書店、網絡技術公司……漸漸的,他感到應該從紛繁多樣的經營中找到真正可以沉澱的道路。
2010年,他和共同創業的李超、沈飛龍商議後,做了斷舍離,開始專注為個人和小企業提供自身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方案。
“也是這一年開始,我和我的團隊才算真正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大腦營行成員早期合影
中小企業家的“黃埔軍校”
“當時有很多類似的機構,我也參加過這些機構組織的交流活動。”蘇引華說,實際上很多所謂的分享交流論並不深入,並沒真正意義上解決個人成長或者企業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為了能夠真正為服務對象提供有用指導,蘇引華奔走全國各地,從各大企業、高校邀請到有成功管理經驗和專門研究管理學的高管與學者,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的課程,並且一對一為他們在經營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提供解決方案。
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方案,讓很多小企業走出困境,走上正軌。獲得收益的企業主們口口傳播,大腦營行逐漸成了很多中小企業家心目中的“黃埔軍校”。
“我們曾為小小的成功沾沾自喜,也曾因小小的失敗而感到沮喪。”大腦營行85後合夥人李超說。現在他是大腦營行的總裁,從創業開始,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團隊建設。
李超告訴記者,大腦營行成立之初,團隊僅8個人。在一所高校裡租了一個辦公點。“那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做得已經不錯了,公司開起來了,業務也有了。”他說,但這種沾沾自喜很快就被現實掐滅。
因為工作認真負責,並且也確實給客戶帶來了改變,他們的名氣逐漸攀升,業務也逐漸繁忙。
“團隊要擴大,但是因為辦公環境太偏,而且條件艱苦,許多應聘者在聽說辦公環境之後就搖搖頭走了。”李超說,這使得他們不得不想辦法去提升公司的辦公環境。“但是我們沒錢。”
一方面要提升辦公質量,一方面又要節約經費,從小小的辦公點搬出來後,他們在一處相對偏僻的城鄉結合部村子裡租了村委會的樓作為公司辦公點,並且為員工們租了民房作為宿舍。公司裡新增的辦公桌椅、麥克風等用具全部都買的是二手的。
“在任何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經歷了常人沒有經歷的困難,也承受了常人所承受不了的委屈。”李超說,他經常以這句話勉勵自己和團隊的成員們。
李超認為,打鐵始終得自身先硬,不斷加入的新成員每一個人都要樹立大腦營行一貫以來的服務理念,同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因為有著良好的口碑以及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類服務,前來為自己大腦“充電”企業主和企業管理者也越來越多,交流會參與者從最初的一場幾十人到現在經常是一場有數千甚至上萬人參與。
2021年9月,大腦營行終於有了自己的辦公大樓。“這是里程碑,也是我們的新起點。”
成為受人尊敬的公司
“門店從100多家發展到1700多家,營收從也從幾百萬上升至1、2個小目標,這個變化得益於大腦營行蘇老師的指導。”纖麗蘭心品牌創始人楊軍,他始終對大腦營行給予他的幫助帶著感恩。
他介紹,他原先只有100多家門店,公司主要發力的只有他和妻子。由於企業在商業模式和團隊管理板塊上沒有成熟,在品牌企業擴張上遇到了瓶頸,發展緩慢,團隊的能量沒有發揮出來。
之後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蘇引華企業管理的理念,瞬間如獲至寶,毅然趕赴蘇州大腦營行進行了關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深造。
“收穫很大,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之後,我感覺自己的關於企業發展的思路變得清晰了。”楊軍說,他回去之後根據在大腦營行學到的經營理念,對自己的企業團隊做了4件事情。
第一是梳理業務模型,重新設計商業模式,他根據行業特點以及團隊現狀,設計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體系,這套體系上至制定戰略,下至發展團隊,這一體系對往後他的連鎖門店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間是根據大腦營行團隊的指導,設計了團隊的晉升機制,這一機制為他的企業培養和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實幹型人才,也為品牌的壯大奠定了基礎。
第三是設計了員工分紅的機制和多個針對員工的公司文化,這些機制的推出,不僅增加了團隊的榮譽感,還提高了團隊對品牌的忠誠度和向心力。
第四是導入了PK機制,現在的他的企業,從大會到小會,從公司層面到單店,隨時隨時都會進行PK ,可以說PK的機制加快了他企業業績的提升,團隊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現在他的團隊已經成為一支非常團結有氣勢有戰鬥力的隊伍。
僅僅3年時間,他的企業狀況越來越好,往日的單兵作戰情況已經得到解決,現在變成了由團隊一起去努力前行。
大腦營行三位創始人
“我為自己制定了新的十年的目標:團隊將會產生100個年入300萬以上的總監,500個年入100萬以上的經理以及提供500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他說,我不僅自己去大腦營行學習,還會帶著公司的高管去學習,大腦營行知識和技巧對我的門店經營和團隊都非常實用,最重要的是,大腦營行團隊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指導,很落地。
“真的很感謝大腦營行,對於我們這些正在發展中階段的民營企業來講,大腦營行無疑是我們最好的企業加油站。”
李超說,大腦營行每年還會對服務的企業進行回訪,瞭解他們的經營情況,同時也更好的為他們提供新的服務。
“我們在創業的時候都曾有過迷惘,這個時候有一些專業的指導更容易找到企業發展的方向,說不上是捷徑,但可以少走彎路。”李超說。
責任編輯|徐慧興
審核|戴錦生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