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滿集
010《五經富名人名言》100-130條
5.30
沒事就是好消息,山林以清靜為興旺,修行以老實為穩當,國外有個世界講法: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前面講了,來人就兩招,喜贊跟龍江源,喜贊就是好心態,龍江源好環境,好心態就是不恐懼,有首詩講得好‘寵辱不驚看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我是初中就會背了,一個人在被侮辱,或者受寵的時候,你能夠保持不驚訝嗎?像大自然花開花落,有什麼好驚訝的。
去留無意任天上雲捲雲舒,他們來人要走要留,我們都不加干預,就像天上的雲一樣。還有打赤腳,是抗暑一招妙法,你只要打赤腳接到地氣,人是更耐熱的,最重要還是休息睡眠足,人就不怕曬,所以我們不是盲目鍛鍊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你晚上睡眠深沉,白天就不怕曬,當你怕曬的時候,說明你還要提高睡眠質量。
是龍江源的靈氣保住了他的命,靈氣護體,還要有喜讚的心,喜讚的心是療傷聖藥,悲傷的靈可以讓骨頭枯槁。能接觸到赤腳功,你首先要喜贊赤腳功,否則你練不會赤腳功的,你以為打赤腳往地上一跑,你就能得赤腳功精髓?你不喜贊源頭,會有活水嗎?不會的,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你要喜贊赤腳功,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以前人講經會有開經偈,武則天千古女帝寫的:
然後就脫鞋開始赤腳,結束的時候,再來一首赤腳結束偈,我現在很多創作靈感源於古人,有些細節可以慢慢去延伸,像你誦了這些好的偈子,再去做就不一樣,馬需要繩子去領、牛也需要繩子去拉、羊也需要去牧,叫牧羊,同樣的,人在這裡,也需要金句、經典去牽引,牽引了才能導上正軌。你們看《新白娘子傳奇》,為什麼可以看得津津有味?除了他的故事、演員、編劇…各方面之外,還有他動不動就唱歌,唱詩是戲劇的藝術,大家要多拿這個《喜贊龍江源》去品,生活像一杯茶,要去品裡面的甘甜,歌中有道理!
一百條:字是門樓書是屋,寫字讀書脫貧俗。——曾春亭
曾春亭秀才寫的,他時常告誡鄉里人,要讀書寫字,伯桃老先生五經富一等一名醫,就是春亭秀才供他讀書讀上去的,春亭秀才很喜歡鄉中熱愛讀書的人,看到好苗子,他就想要把他培養成才,所以他義務教書法多年,創了一個芥園,芥子就是形容很小,這個園子雖然小,但是一心都想要鄉中學子有翰墨之氣、讓龍江源多幾支筆。春亭秀才他17歲,去潮州考秀才就考中了,是五經富最年輕的秀才,所以人家稱他為小秀才、小老師。
春亭秀才字景祈,祈就是祈水春風,祈水春風代表孔門教育。曾子的父親曾點,孔夫子請眾學生在一起請言吾志的時候,曾點就講了,願在祈水邊,跟孩子五六個,成人六七個,一起在唱歌誦詩,這就是曾點的志願,曾點是父賢,72賢者之一,曾子就是子聖,父子都是孔門高徒。曾點的願望,就是到像我們龍水源這樣的地方,五六個小孩子,七八個大人,在那裡唱詩、吹風、活動,他也沒有想到要王侯將相、富貴名揚,他就想到要這個簡簡單單,平平淡淡,讀書識字,明理教學!
但是後世一研究,才知道這是最難的,因為你要太平盛世,才能這麼放鬆到江邊去,所以必定是太平盛世才可以,所以這是太平盛世之願,也是至於詩書培養接班人之願,所以別小看在祈水春風裡,讀詩、放風箏,好像是很容易的事情,這是非常高尚的願望,和平年代才可以做到,兵荒馬亂,哪有那心情!條件!這沂水春風,乃天下太平大願!多少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百零一條:青山建業憑壯志,白手開寨仗精神。——曾仕潤
仕潤公是八世祖,五經富庵背村開創祖,他剛開始到庵背村開創的時候,兩手空空白手起家,田要自我開荒,地方只能搭草寮住,條件非常艱苦,但是他沒有怨天尤人,向青山開創,以前五經富的西東是繁華之地,西方是僻壤,窮鄉僻壤一樣,要去開荒很難的,但是他敢於向青山開創有壯志,白手建起村寨,那是要何等大的精神,那是仕潤公。
所以後世人想到仕潤公的精神,都非常的欽佩,現在他的子孫已經散到各村落,甚至漂洋過海,還有到港澳臺安家落戶的,創業有成回到家鄉建了宗祠,所以庵背村的宗祠,建得在五經富也是響噹噹的,很氣派,這個仕潤精神是白手開創的精神,叫仕潤精神。每一首名言像我們昨天講的,要了解它的背景,因為名人名言是在特殊背景下產生的,如果我們今天仍然能用這種白手起家開寨的精神,來領眾、帶眾,我相信百年後流芳的,就是我們的名字。
天心公是上油坊奕亮公的長孫,他是得了秀才的名額後,去遊了京城,突然發現興旺根本不是一代人的事情,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的時候想教好一個人,是百年三到五代啊,三到五代人的奮鬥努力,而且還要方向篤定、正確,天心公做了一件萬分正確的事,重視書室隆師重道,他把房子用來辦書齋,請地方最有名氣的文賢,來培英育秀。這是天心公的功德,後來果然,他的後代出了名俊、他的房系出了舉人等等,所以說,祖上有德兒孫有福,祖上有這種辦教辦學的德行,那後代就一定能夠享受到這個教學搖籃帶來的人才勃發。
一百零三條:追慕前賢傳聖道,遠懷先祖溯流源。——曾細柳
細柳先生是下油坊房族的,他用‘追遠’兩個字,表達了所有心態,曾氏傳人尚追遠,我們曾氏家廟在塘背村的堂號,就是追遠堂,曾細柳在陂頭圩住,他在鄉中是紅白喜事老大,比較有文采,鄉中建涼亭、祖地、宮廟,那些對聯大家都請他來撰寫。曾慎校長是他的老師,他得到曾慎校長的衣缽傳承,至今和平頭還有曾慎校長寫的祠堂字。
一百零四條:雖無始祖巧奪天工藝,但有魯班刻苦礪志心。——(五經富雕刻社)曾水金
這是我父親,他在下油坊門口,八十年代就開創了雕刻室,雕刻室一直維持了一二十年,當時培養出的弟子有幾十個,大多都能夠憑藉手中技術謀得飯碗,而不是高高的文憑。就是村裡文憑不高的,到雕刻室裡學木匠,到最後也能夠討到飯吃,所以當時雕刻室就這樣講‘我們雖然沒有魯班那種巧奪天工的技術,但是需要有魯班祖師爺這種刻苦耐勞的心’。
木匠室都是供魯班祖師爺的,所以木匠室,都是教會了弟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弟子們如今到各個行業去,奮鬥創業有成,回鄉都沒有忘記師父,所以我上次又多拍了幾張照片,到時候可以放到雕刻室裡,那是雕刻室刻的人工貴子,反正那祠堂上,人物裡非常有公益的,有大公無私心的富貴之子,有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