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2歲小夥為考研拼命學習,每天伏案刷題超15個小時,結果一覺醒來癱瘓了……

杭州22歲小夥為考研拼命學習,每天伏案刷題超15個小時,結果一覺醒來癱瘓了……

△點擊上圖有福利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脊柱日。現在骨科常說的頸肩腰腿病,大多屬於脊柱病的範疇,而頸椎病是最常見、高發的脊柱病之一。

“脊柱支撐我們的身體,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愛護它。”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脊柱疾病專家錢宇教授介紹,隨著現代人日常習慣的改變和不正確的頸椎姿勢,導致頸椎病發病率不斷提升,且趨於年輕化。“門診中發現,20多歲年輕頸椎病患者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十七八歲頸椎已經出問題了。”

(錢宇副院長為頸椎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為了考研拼命複習

22歲小夥一覺醒來癱瘓了

“錢教授,我兒子有進步了,他的手握力比之前好多了!”不久前,22歲的小磊在父親的陪伴下,專程從老家趕到杭州,來到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錢宇教授的診室。

錢宇教授對小磊的印象很深刻。去年年底,小磊還在杭州讀大四,當時他全力以赴準備考研,可以說是拼了命地學習,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基本上一天15個小時以上,都埋頭坐在書桌前複習刷題。

考試前一個月左右,小磊感覺到脖子明顯痠痛,手臂還一陣陣發麻,但當時他為了不影響複習,就忍著疼痛繼續學習。心想著離考試只有一個月了,最後關頭再堅持堅持,一切等考完試再說。

大約過了一星期,有一天小磊清早起來,卻發現自己手抬不起來,整個人動不了,就像癱瘓了一樣。他這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打電話向家人求助,在室友的幫助下打了120緊急將他送到浙江省中醫院。

送到醫院後,小磊被抬進急診室,醫生為小磊做了X線/CT/MR檢查後,發現他的頸椎4—6節段發生病變,脊髓神經已經被嚴重壓迫,導致急性癱瘓,必須馬上手術進行減壓。

情況緊急,錢宇教授召集團隊為小磊進行手術,儘管手術非常成功,但因為之前耽誤治療,脊髓神經受壓的時間太長了,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神經損傷,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頸椎痠痛、手臂發麻,其實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如果小磊當時能夠及時到醫院就診,那現在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錢宇教授惋惜地說。

聽了醫生的話,小磊悔不當初。他這才意識到,健康是1,其他都是0,和身體健康比起來,其他真的沒那麼重要。

出院後,小磊回老家找了個相對輕鬆的工作,同時進行手部功能的康復鍛鍊。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17歲高中生長期低頭刷題

頸椎老化猶如70歲老人

正常情況下,頸椎從20歲開始老化,一般到四五十歲會有頸椎病症狀出來。但現在,隨著年輕人低頭族的增加,頸椎提前加速老化現象非常普遍。

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方斌主任醫師曾接診過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患者,那是個17歲的高中生,名叫小黎。來門診時,一家人表情看起來有些沉重,小黎媽媽一進門就很著急地說:“醫生,快幫我家孩子看看,怎麼會這樣啊!”

看了小黎的X線檢查、CT檢查報告後,方斌頓時明白了為何小黎媽媽會如此焦急。17歲的年紀卻出現頸椎嚴重反弓,猶如六七十歲老人的頸椎狀態!

原來,之前小黎總覺得自己頸部不舒服,好幾天早上起床脖子痠痛無法動彈,每天像揹著幾千斤的東西在脖子上,還出現頭暈、雙手發麻的症狀,這才想到去醫院看病。

後來在交談中,方斌才知道,小黎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學習從來不需要父母催促,每天到家後就自己坐在書桌前做作業刷題,長期維持一個姿勢,幾乎都不起來走動。

方斌醫生說,正常的頸椎是正‘C’形,弧度向前凸的曲線,向前的生理弧線保證了頸椎活動的高度靈活性。當頸部因為長期低頭及坐姿不良等因素,引起頸部肌肉的疼痛、痙攣,肌肉牽拉頸椎,常常產生違背頸椎生理曲線的姿態和活動,再加上不良睡姿,久而久之,頸椎向反方向彎曲,形成反“C”型。

頸椎反弓會引起很多疾病。首先是頸肩部痠痛,若同時存在頸椎不穩定及椎間孔附近骨刺,可刺激頸部椎動脈,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其次是神經受壓,產生神經根性病變或脊髓受壓症狀,部分人群可合併交感神經病變。常見肢體麻木、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嚴重的還會引起癱瘓。像小黎這種情況,如不加以治療干預,甚至會癱瘓。

媽媽聽後情緒崩潰,“我本來以為孩子自覺學習感到很欣慰,怎麼也沒想到頸椎竟然會出這樣的問題……”

 “像小黎這麼年輕,頸椎退化這麼嚴重的,比較少見。”方斌為小黎制訂了手術方案,通過截骨矯正、椎體融合手術,改善頸部的生理曲度,恢復頸部穩定性。手術後,小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康復治療,最重要的是改變之前長期伏案低頭的習慣,多增加戶外運動,才能更好地保護頸椎。

“低頭族”增多導致頸椎病高發

久坐不動的習慣最傷頸椎

錢宇教授介紹,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周圍組織結構所導致的疾病。

 “從前門診遇到的頸椎病患者,以老師、會計、IT從業人員居多,他們的職業特點就是久坐不動,長期維持一個姿勢,特別容易患上頸椎病。”

錢宇教授說,但是近年來,因為手機等智能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如今頸椎病患者的職業化特點已經不太明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刷視頻、打遊戲、網購、聊天……越來越多人成了“低頭族”,頸椎疾病也越來越多。

錢宇教授表示,如今很多年輕人喜歡半躺著玩手機,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其實這樣對頸椎的傷害非常大,會使頸椎承受的壓力大大增加。

錢宇教授呼籲大家: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不久坐、久視,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要堅持科學鍛鍊。他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骨傷科疾病和大多數人體疾病一樣,都需要科學預防。

大多數頸椎病病人都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嚴重損傷神經的病人則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在治療頸椎疾病方面有多種治療手段和手術方式,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特點,為患者提供療效佳、創傷小、康復快的治療方式。

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同時擁有中西醫多種治療手段,以及先進的骨傷科康復設備,專業的康復技術人才,同時結合多種敷貼、理療、針灸等等中醫傳統治療手段,能為病人的快速康復提供優質服務和有力保障。

如何科學保護頸椎?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太容易損傷頸椎,我們到底該如何保護頸椎呢?錢宇教授給出了五點建議:

1.避免使用過高的枕頭。“高枕”並非“無憂”,且很傷頸椎。枕頭過高,睡覺時會讓頸椎曲線前凸日漸減少,包括在床上靠著看電視、躺著玩手機等,都會造成頸椎曲線消失,甚至反弓。當然頸椎病患者枕頭的高低最好取決於X線提示的頸椎曲線情況、建議選擇合適的枕頭(一般習慣仰臥者枕高一拳,習慣側臥者枕高一拳半,枕芯以乳膠或蕎麥皮為好)以及正確的放置位置(將枕頭放在頸後而非腦後)。

2.避免久坐不動。每學習、工作45分鐘左右,就需要起來活動10分鐘,起身活動下身體和頸椎,改變身體的節奏,讓緊張的肌肉得到舒緩,給頸椎一個喘息時間。

3.堅持頸椎鍛鍊。曾有報道稱“搖頭鍛鍊”“米字鍛鍊”對預防治療頸椎病有好處。其實不盡然,是否採取這兩種鍛鍊方法,取決於頸椎穩定情況、頸椎骨質增生情況、頸椎曲線改變情況、椎動脈供血情況等。如果頸椎不穩定、骨質增生比較明顯或椎動脈有供血不足情況,切忌劇烈轉動頭部。

不適合“米”字操鍛鍊的人群,可以試試頸後肌群鍛鍊:拿一條毛巾墊於腦後,雙手用力將毛巾往前拉,同時腦後勺往後頂,堅持15-20秒。一般每組做12個,一天做3組為佳。

4.秋冬季節,天氣寒冷,血管收縮,血循不暢,可以藉助圍巾毛衣等禦寒,或局部熱敷,“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來保護頸椎。

5.自我推拿,穴位按揉。頸椎病患者也可通過簡單的自我推拿來改善自己的頸部不適,如:雙手在頸後按摩揉捏、單手在後頸部的反覆提捏。太極拳及八段錦鍛鍊也能起到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調暢情志、強筋健骨的作用。可按揉兩側風池穴、肩井穴、合谷穴和後溪穴各3-5分鐘,以局部痠痛但能耐受為度。

歡迎加入“頸椎病-浙醫在線交流群” 

10月19日下午4點群內答疑

頸椎病的發病率不斷提升且趨於年輕化,你是否也有頸椎痠痛的問題?歡迎加入浙醫在線“頸椎病-浙醫在線交流群”。

10月19日(週四)下午4點—5點,浙江省中醫院骨傷科方斌主任醫師,將在“頸椎病-浙醫在線交流群”答疑。如果你或你的親友有肩膀痠痛、頸椎疼痛等困擾,歡迎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3號,並備註“頸椎”,小助手會邀請你進群。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俞茜茜 吳雙

通訊員 陳巖明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