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越慢越長壽嗎?不瞞你說,心率在這個範圍內,或許體質還不錯

心跳越慢越長壽嗎?不瞞你說,心率在這個範圍內,或許體質還不錯

心臟的功能簡單的理解就像水泵、發動機,通過不斷的工作,讓人體的血液循環起來,這樣會有什麼具體的作用?

心臟分為四個腔室,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作用是把動脈血打出去,給動脈血提供壓力,使動脈血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為組織、器官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

血液流過組織和器官之後,接受組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物,則變成靜脈血。

靜脈血會由於心臟舒張產生的抽吸作用,迴流到右心房和右心室,再把血液輸送到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的氧氣,又變成動脈血,流入左心房和左心室,使血液源源不斷的循環,為機體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

正常情況下人的心率是多少?

心率是指心臟跳動的次數,正常的心率是在60-100次/分,正常的心臟節律是竇性心律,所以正常人60-100次/分的心跳是合適的竇性心律,過慢或者過快都是屬於異常的範圍。

心率有的時候不是竇性的狀態,所以說的心率只是心室率,竇性狀態描述的也是心室率,但是因為心房和心室的跳動是一致的,所以沒有特別強調心室率。

該如何測量?

1、測脈搏:用脈搏代替心率,測時首先把身體放鬆,上身直立坐好,左手前臂自然放桌上,掌面朝上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輕輕觸手腕外側1/2橈動脈上,感覺脈搏跳動,默數1分鐘,脈搏跳動次數即心跳次數,反覆幾次求取平均值;

2、心率表:運動過程中能實時測量心率的手錶,透過監測心率觀測運動效果,根據運動情況瞭解心率;

3、病房裡經常用一種夾在手指頭上的儀器,可以測量心率,同時也可以測量脈壓等;

4、做心電圖精確測量心率,還有24小時動態心電圖,這儀器可自動給出結果。可做很短一段心電圖,根據心電圖測量10秒鐘心跳次數乘以6得出心率。

心跳越慢越長壽嗎?

從生到死的過程看似漫長,其實很短,久而久之,原本年輕的模樣終究會老去。衰老的那一刻,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運行功能會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全身開始進入衰老階段。

就心率而言,心率決定心臟是否健康,許多人認為心率越快,壽命越短。這樣的傳言需要實驗來證明。

1980年,許多專家對心率與死亡率的關係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判斷。

其中一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表明,如果心率每分鐘增加5次,心力衰竭的風險會增加10%~13%,死亡的風險會增加5%~20%。

這項為期12年的跟蹤研究主要涉及挪威的13,000名男性和16,000名女性。經過10年的跟蹤調查,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專家研究發現,第二次心率低於70的人,與第一次心率低於70的人相比,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80%~90%,能否得出心跳越慢死亡率越低的結論?

早在2014年,Flaaming John的研究就得出結論,“心率每增加11次/分鐘,死亡的總風險就增加15%,也可以看出,心臟的每一次跳動都會帶來血液、脈動和血管收縮,也就是說心率跳得越快,血液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就越大。

既然心跳的快,會影響心臟的健康,也會增加日後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這是否就代表心跳越慢身體越健康呢?其實結果並不是這樣的。

從研究角度來看的話,如果心率過快說明確實會短,但如果心率一味地減慢的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人體血液供應容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的問題,從而增加日後患血栓和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疾病。

心跳過慢的話容易導致心律不齊也會影響全身的血液供應,從而增加日後患以下幾種疾病的幾率:

1、竇房結出現問題,如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心臟司令部不能規律按機體需要提供足夠讓心臟跳動的電信號或電刺激,導致心跳很慢,屬於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

2、嚴重房室傳導阻滯使竇房結的命令不能有效傳達至心室,也會導致心室率過慢。

進而心臟跳動頻率減慢,總的輸出量下降,血液供應不能滿足機體對於血液的需要,所以產生缺血的症狀,尤其腦組織對缺血非常敏感,可能產生頭暈、眼睛發黑,甚至暈倒等,其他組織器官也可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等。

不瞞你說,心率在這個範圍內,或許體質還不錯

成人正常心率60-100次/分,心率超過100次/分屬於心動過速,心率低於60次/分屬於心動過緩。

年齡段不一樣,心率快慢也不一樣,剛出生的嬰兒心率是比較快的,有可能會達130次/分,屬於是正常現象。

正常人在活動、勞累、緊張、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心率的增快,有可能超過100次/分,有部分人群在飲酒飲茶後也會導致心率加快,夜間休息的時候,可能會有心率減慢的情況。

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或專業運動員,往往心肺功能好,心率會稍慢一些,相反,體質虛弱、體力不好的人群,或缺乏運動的人群,往往心率稍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