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智能手機,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但如果問大家到底什麼是“智能手機”,又有多少人能回答得上來呢?
“什麼是智能手機”這個問題,在某百科的頁面裡給出了非常繁雜的定義。一會說智能手機是既能打電話又具備多功能移動計算特性的設備,一會說智能手機的特徵是具備定製的移動操作系統,一會又說智能手機的特徵是可以安裝應用程序進行功能擴充……
然而如果較真的話,以上的這些“定義”可以說沒有一條是準確的。
能打電話又能進行移動計算?老實說這裡面的“移動計算”就很迷。如果指的是所有非基本通訊之外的娛樂、辦公、聯網等功能,那麼哪怕是目前依然在售的彩屏功能機,似乎也都符合這一條件。
索尼愛立信的A200平臺,是當年公認性能最高的“功能機系統”
有定製的移動操作系統?這條雖然看似合理,但有經驗的朋友就知道,許多品牌的“功能機”、甚至是早期那些採用聯發科方案的“山寨機”,其實都是有它們自己操作系統的。
聯發科COS系統,可能許多朋友並不知道這個聯發科自研的操作系統
比如諾基亞的S40、S30+,比如索尼愛立信的A200,比如聯發科的COS系統……使用這些操作系統的手機,雖然普遍並不被廠商和消費者承認為“智能手機”,但能說它們沒有自己的系統嗎?
至於應用軟件的擴充,這個其實也不準確。且不說Java程序這種、大量“非智能手機”都能安裝的例子,只要有用過當年聯發科的山寨機可能就知道,在它們上面普遍有一些所謂的“XX遊戲平臺”。而這些遊戲平臺裡的付費遊戲軟件,儘管在當年是吃掉話費的“怪獸”,但是它們的應用封包格式、編程方式,還真就是對應特定硬件和系統的專屬軟件。
波導E686內置的“多易隨”操作系統
況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們三易生活此前曾給大家展示過許多早期的國產自主操作系統智能手機,它們每一個使用的都是國產自研、有自主內核的移動操作系統。但其中大量的機型直至退市都沒有公開過SDK,也沒有可供安裝的第三方應用程序,難道可以說這些機型就不是智能手機嗎?
當然,如果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那麼“智能手機”其實還有一些定義。比如純粹只使用觸屏、且主打個人信息管理的手機(這是因為世界上第一款公認的“智能手機”IBM Simon,就是如此設計)。
擁有1GHz主頻CPU的諾基亞311,性能就勝過了許多末代塞班智能手機
又比如說,“智能手機”也可以被理解為是將手機的通訊功能與高性能結合在一起的產物,因此也有一種說法,是智能手機的硬件性能會普遍高於同期的“功能機”。然而對於聯發科或諾基亞的一些機型來說,其實它們都有不少能“反殺”同期智能機性能的“功能機平臺”。
所以這樣來看,到底什麼才是最準確的“智能手機”定義呢?
旗艦手機“芯戰”將至,但有些變化對用戶未必有利
CPU設計的不規則,或將會為軟件開發者帶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