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解決更年期綜合徵的“殺手鐧”

國醫大師解決更年期綜合徵的“殺手鐧”

更年期綜合徵案

方某,女,47歲,幹部,2018年2月1日初診。

主訴:閉經2年餘。

患者2015年12月出現閉經,伴烘熱汗出、睡眠差,每晚睡眠3小時,就診於北京婦產醫院。查性激素六項:促卵泡素(FSH)14.72U/L,促黃體素(LH)9.89U/L,雌二醇(E2)66.92pg/L。診斷為更年期綜合徵。應用激素治療半年後仍有陣發性烘熱汗出,每天8~10次,失眠,每晚睡3小時,對睡眠有焦慮恐懼心理,伴腰腿疼、項背部發緊疼痛、口乾、眼乾、情緒急躁、黃褐斑等症狀,症狀持續加重。2016年6月複查激素六項:FSH 19.95U/L,LH 18.6U/L,E2 146.96pg/L。

此後因乳腺結節停用激素治療後,上述症狀加重,就診於當地醫院口服中藥湯劑及針刺治療1年餘,症狀稍有改善,但仍時有烘熱汗出,每日5~8次,失眠,每晚睡3~4小時,白天疲乏沒精神,閉經,食慾一般。複查性激素六項:FSH 62.37U/L,LH 38.32U/L,E13.8pg/L。婦科超聲:子宮萎縮,宮體大小3.4cm×3.6cm×2.7cm,內膜厚0.3cm。為尋求針灸治療來診。

刻下症見:閉經,陣發性烘熱汗出,每天8~10次,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多夢,每晚睡3小時,疲乏,身體睏倦發沉,項背部及腰腿痠疼,食慾一般,口乾,脾氣急躁。舌暗紅,舌體胖大有齒痕,苔少,中根微膩,肺脈浮細緊,心脈浮細微數,脾脈弦細濡,肝脈弦滑,腎脈沉大。

此為更年期綜合徵。證屬心腎不交,肝腎陰虛火旺夾肺寒、脾溼。治宜滋陰降火,散寒除溼,交通心腎。

針方:引氣歸元針法和手足十二針針法加減。

取穴:風池、安眠穴、心俞、肝俞、腎俞、氣海、中脘、關元、合谷、曲池、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溪。

刺法:首先,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後背,在頸項、肩背腰部督脈、膀胱經上刮痧,平補平瀉,每條線刮痧20次左右;然後在後背督脈、膀胱經上走罐,在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穴點刺放血拔罐;最後平躺針刺治療,同時採用艾條懸灸神闕穴30分鐘。治療1次後項背部疼痛明顯減輕,身體自覺明顯輕鬆。

中藥:柴胡桂枝湯、交泰丸、玉屏風湯、補中益氣湯合酸棗仁湯加減。

黃芪30g,生白朮15g,防風6g,葛根30g,當歸10g,陳皮10g,黨參10g,升麻6g,柴胡6g,黃芩6g,桂枝10g,白芍10g,黃連6g,肉桂3g,酸棗仁20g,川芎10g,茯神10g,炙甘草6g。

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囑其傍晚調暗燈光,聽輕音樂,白天活動不睡午覺,適當散步,調暢情志,低鹽低脂飲食,七分飽,防寒保暖,預防感冒。針藥並用調養3個月後,烘熱汗出、失眠、頸項及腰腿疼痛、疲乏等諸症消失,面部黃褐斑變淺,情緒開朗。

2018年5月複查性激素六項:FSH 43.88U/L,LH 26.77U/L,E80pg/L。婦科超聲:子宮大小如常,內膜厚0.4cm。後繼續鞏固半年未再復發。

醫案分析

更年期綜合徵,又稱圍絕經期綜合徵,是指婦女絕經前後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所致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症狀。臨床以月經紊亂或閉經、潮熱汗出、失眠多夢、情緒容易激動、焦慮易怒為主要表現。中醫辨證多為心腎不交,可兼有肺寒、脾溼、血瘀等,故治宜標本兼治,針藥並用。

引氣歸元針方由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組成,有健脾補腎、引氣歸元之功效,故得名。遵賀老三通理論,該患者病症頑固,故以針刺、刮痧、拔罐、走罐以通其經絡治標,艾灸神闕穴溫通陽氣以治本,再配合中藥湯劑以交通心腎、健脾祛溼、益氣活血,內治外調,使陰陽各安其位,故諸症悉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