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作、學習節奏快,平日生活的壓力增大,身邊一些朋友常常嘆惜自己總是忘事兒,記憶力大不如前,好像思維也逐漸變得遲鈍了。而恰好有這麼一味藥,能聰耳明目、強志益智,使人“不忘”,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它就是遠志。下面就請大家來了解它的神奇之處。
遠志,味苦,溫。主咳逆,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葉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葽繞,一名細草。生川穀。
①主咳逆:《千金要方》治九種氣嗽方中均有遠志,蓋因味苦辛,又入肺、心、腎經,故有宣肺止咳降逆之治,而療咳逆之候。
②傷中,補不足:中焦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所謂“傷中”。繼而臟腑功能失調,而成諸不足之證。遠志入心、腎、肺經,具行氣血、益腎元、交通心腎之功,故可定心氣,益精,補陰氣,止虛損夢遺諸候。
③除邪氣:補不足,利九竅,故邪氣自祛。
④利九竅:以其行氣血,益腎元,則九竅得以滋養,故謂利九竅。
⑤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以其補不足、利九竅之功,故髓海、九竅得養,故有其效。
⑥強志:因其補心腎、益精血之功,故有益智強志之效。
⑦倍力。久服輕身,不老:因有上述之功,故有益壽延年之效。
⑧葉名小草:因其地上莖葉細長,故名。功效同根。
遠志為化痰緩咳藥,能增進氣管黏膜分泌、稀釋痰液,有利於咳嗽之氣順。
王好古認為遠志入腎經氣分。
《名醫別錄》: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面目黃。
《本草綱目》: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其功專於強志益精,治善忘。
蓋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其同人參、茯苓、白朮能補心;同黃芪、甘草、白朮能補脾;同地黃、枸杞子、山藥能補腎;同白芍、當歸、川芎能補肝;同人參、麥冬、沙參能補肺;同半夏、膽星、貝母、白芥子能消驚痰。
方如加減止嗽散之治久咳痰稠不易咳出(《醫學心悟》卷三。前胡、杏仁、遠志、紫菀、白前、百部、甘草);
讀書丸之治健忘腦力衰弱(《證治準繩·類方》卷五。遠志、石菖蒲、菟絲子、生地黃、五味子、川芎各一兩,地骨皮二兩,為末,薄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臨臥白湯送下);
治諸癲如鉤藤湯(《聖濟總錄》卷一五五。鉤藤、天麻、牛黃、犀角、珍珠、殭蠶、人參、菖蒲、遠志、橘紅、南星、燈心草等)。
基原:為遠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卵葉遠志的根。
遠志味苦辛,性微溫。苦洩熱,辛散鬱,溫壯氣。入主手少陰心,能通達腎氣,上達於心,強志益智,補精壯陽,聰耳明目,利九竅,故有交通心腎之治,而具養心安神之功,如入《證治準繩》之遠志飲,以治心氣素虛,或勞心過度,而取健忘心悸之證;他如入《嚴氏濟生方》之遠志丸,以治驚悸恐懼,心神不安,健忘遺精之候。
本品辛散達鬱宣肺,故可入肺而有化痰止咳之功,常與橘紅、杏仁、貝母、桔梗、甘草同用,今名遠志甘桔湯,以治痰多黏稠不爽之候。本品入心經,尚具苦洩溫通、疏散氣血之壅滯之功,而達消癰散腫之治,不問寒熱虛實,適用於一切癰疽之疾。蓋因“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之謂也。
或入方,或單味服用,或外用調敷患處。如《瑞竹堂經驗方》有遠志伍五加皮,名五加皮丸,以治腳氣、皮膚肢節腫痛之候。如合入《千金要方》葦莖湯,或《醫學心悟》之加味桔梗湯,以適用於肺癰之成癰期。
《<神農本草經>三解》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為柳少逸先生在其父講解《神農本草經》基礎上的增補。行文上是以《本經》作為依據,先對原文進行斷句,並解詞,然後是柳吉忱先生的講解,其後柳少逸先生又以續解的形式,補充了每藥的基原及臨床配伍應用,並進行歸納總結。柳氏醫學流派遵循“理必《內經》,法必仲景,藥必《本經》”的臨床準則,吉忱公認為這是一種臨床思維方法。其中“藥必《本經》”,不是隻用《神農本草經》那三百六十五味藥,而是講藥性理論,即性味歸經、升降浮沉及配伍方法等,對讀者學習《神農本草經》頗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