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點擊上圖有福利
這兩天,“學者周大偉”發佈的一則視頻流傳開來:尋找西湖邊的小男孩。
周大偉在法律界頗有知名度,曾是大學教授,也是一名法律專業學者,現在周大偉老師也開了自媒體,有幾十萬粉絲,為大家普及法律。
不是周大偉老師要找西湖邊的孩子,而是他的美國朋友——道格拉斯夫婦想找。上世紀90年代,周大偉認識這對夫婦後,就常聽他們說起。
(道格拉斯夫婦和周大偉合影)
上世紀九十年代,周大偉去美國訪問學習,認識了道格拉斯先生和他夫人羅尼女士。
道格拉斯曾是一名企業家,夫人曾是名好萊塢女演員,認識他們的時候,兩人都已“退休”了。
1980年,受中國政府邀請,道格拉斯夫婦和其他代表一起應邀來中國訪問。期間,有人告訴他們,如果在天堂和西湖之間做選擇,人們會選擇西湖。所以他們繼訪問北京、上海後,下一站就直奔杭州。
一天,夫婦倆去西湖邊散步,看到一個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坐在石凳上,場面很溫馨,夫婦倆趕緊拿出相機拍了下來。
當時來中國的外國人還很少,老人家很快就注意到了人群中與眾不同的道格拉斯夫婦,因為老人也不會說英語,夫婦倆也不會說中文。大家全靠眼神和肢體語言交流。
老太太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孩子,最後再指指道格拉斯手裡的相機。
“是讓我幫他們拍照吧?”道格拉斯按下快門,老太太又撕下空白紙條(或報紙空白一角),寫上一段文字後交給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看不懂中文,不過他猜測應該是地址,老人是希望把照片能寄給他們,他把地址塞進口袋,和夫人笑著點點頭後走了……
後來,道格拉斯夫婦倆回到美國。道格拉斯遵守諾言,把照片放大洗印後,拿出珍藏的老太太紙條,特別交代秘書按地址寄到杭州。
(道格拉斯先生)
因為公司裡當時沒人會寫中文,秘書就直接把老人寫的紙條貼在信封上,另一端還貼了道格拉斯的名片,以方便對方回信。
一年後的一天,道格拉斯收到來自中國的一封信,這封信上的地址也很有特點,是前面秘書寄出的信剪下來貼上去的。
信的內容也是中文,道格拉斯請當地一箇中餐廳華人l老闆幫助翻譯了內容。大概是說:親愛的美國朋友,你們寄給我們的照片收到了。照片裡的老人是我的祖母,那個小孩是我的兒子。老人前不久去世了,臨終前,她拉著我們的手再三叮囑,一定要給美國朋友回一封信,謝謝他們。老人生前,我們從來都沒有給她和這個孩子拍過照片,你們在西湖邊給他們拍的照片,是老人生前唯一一張和曾孫的合影。
可因為道格拉斯夫婦幾次搬家,把老人那張紙條遺失了,祖孫倆的照片底片也找不到了。
周大偉說,他當時聽到道格拉斯夫婦談起這段往事,“說到感動處,他們忍不住掉眼淚,祖孫倆還有那封回信給他們帶來非常美好的回憶”。
“他們夫婦倆經常會想起,說起這段往事”,周大偉回憶,夫婦倆曾拜託他幫助打聽打聽祖孫倆在哪。
2005年,周大偉還專門為道格拉斯夫婦拍過一段紀錄片,“讓他們講述這段感人的往事”。他幫助打聽這對祖孫的消息,但也沒什麼線索。
這些年,因為事務繁忙,漸漸地,尋找也擱下了。前段時間,周大偉想到用短視頻的方式再為老朋友道格拉斯的尋找助力,幫老友續上這份上世紀的美好緣分。
根據道格拉斯的講述,周大偉分析當年那個老太太應該有一定文化,比如隨身帶筆和紙(或報紙),可能當時在看報紙,而且她看到兩名外國人自己不會外語也不緊張,很落落大方。
道格拉斯夫婦遇到這對祖孫倆時,也已有50歲了,40年過去,也已成為九十多歲的耄耋老人了,而當時看到的小男孩大概三四歲,現在也已到不惑之年。
這名在西湖邊的小男孩是誰呢?他在杭州嗎?是否還記得四十年前,在西湖邊,曾有一對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叔叔和阿姨給他和曾奶奶拍了照?
(道格拉斯先生)
“這是一件溫暖的事,兩個國家的人民之間的情誼如此純潔美好”,周大偉說。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