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聽說你是學中醫的,第一反應一定是伸出手讓你幫他號號脈。相信很多人都感受過脈診的神奇之處。無論是中醫人、中醫愛好者還是不懂中醫的人,都被脈診的神秘深深吸引著。究竟其中的原理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盈虧直接有關。所以,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
心臟搏動是生命活動的標誌,亦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心氣和心血是心臟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心陰和心陽為心臟的功能狀態。如心陽可使心博加強,心率加速,氣血運行加快,心陰可使心搏減弱,出現心率減慢等狀態。因此,脈為血之府,不僅是運行氣血的必要通道,尚能約束和推動血要條件充順從脈道運行的作用,是氣血周流不息、正常循行的重要條件。
氣與血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屬陽主動,血液的運行全賴於氣的推動,脈之營陰,有賴於氣的固攝,心搏的強弱和節律亦賴氣調節。若氣血不足,則脈象細弱或虛豁無力;氣滯或血瘀,則脈象多為細澀;氣盛血流薄疾,則脈多洪大滑數;氣虛下陷,則脈沉細等。
脈象的形成,除心主血脈外,還與整體臟腑功能活動有著密切關係。如肺氣,司呼吸。肺對脈的影響首先體現在肺與心,以及氣與血的功能聯繫上。由於氣對血有運行、統攝、調節等作用。所以肺的呼吸運動是主宰脈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肺朝百脈”,將肺氣與血脈的功能緊密聯繫。肺氣對脈率、脈形都有影響。
脾胃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脾又為統血之髒。氣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現為脈之“胃氣”的多少,故有“脈以胃氣為本”之說。
肝藏血,有儲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肝之疏洩,可使氣血調暢,經脈通利。若肝之疏洩功能失常就可影響氣血的正常運動,從而引起脈象的變化。
腎藏精,為元氣之根,是臟腑功能的動力源泉亦是全身陰陽的根本,故腎氣充盛則脈搏重按不絕,尺脈有力,是謂有“根”。
中醫診法一本通
《陸拯內科診法要略》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作者陸拯原創性建立“天癸—臟腑—毒證—氣病—症狀”五位一體辨治體系應用於臨床各科,療效顯著。總結他的辨治經驗,對於拓寬臨床思維、提高臨床療效,富有現實意義,書稿內容凝練,學術研討深刻,中醫特色鮮明,切合臨床實用,既有傳承更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