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嫂首次回應20年前“小貝出軌門”,成為她這樣的女人,“體面”只是初階技能罷了

貝嫂首次回應20年前“小貝出軌門”,成為她這樣的女人,“體面”只是初階技能罷了

近期聽到最誇張的發言,就是貝嫂說自己是工薪階層


(那我是什麼?)


 


《貝克漢姆》的紀錄片大家都知道了吧?貝嫂在裡面回憶了和小貝相遇相愛的過程,然後就引出了眼球地震的發言:我倆很像,彼此都出身於工薪階層…


“我家也是工薪階層”的梗就是這麼來的。


 

耿直男人小貝門縫裡拆臺:說實話吧,你爸開什麼車送你上學?

 



“好吧,上世紀80年代,我家有輛勞斯萊斯…”


上世紀80年代有輛勞斯萊斯是什麼概念?80後寶寶們想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家裡有啥…


 



小貝最搞笑的是接下來的反應,聽到滿意的回答後,那句脫口而出的“thank you”,簡直是把英式的幽默和紳士感表達地淋漓盡致了。

 


這個紀錄片一共4集,每集1個小時,小貝自然是紀錄片裡的主角,但是在大家的討論中,貝嫂才是。


 


尤其是這對夫妻之間的情感密碼,即便過了20多年,再提起來還能觸發流量爆發。

 

這麼看的話,“工薪階層”的梗也只能算是小小預熱,後面首談多年前的“小貝出軌話題”才是真猛料~

 

帶你們簡單回顧下那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小貝出軌門”👇

 

2004年,當時的小貝轉入西班牙馬德里俱樂部踢球,和貝嫂開始兩地分居。


 

小貝獨自一人身處異鄉,身邊只有女助理Rebecca…

 

倆人被拍到出入夜總會,有報道稱小貝和Rebecca之間有染。

 

在外界眾說紛紜之時,Rebecca的回應直接鑿實了👇

 

“我和大衛之間的化學反應很強烈,輿論對此並不滿意,因為我名義上是助理,而他是個已婚男人。我們在車裡接吻,回到酒店的一路上都很熱情,就像磁鐵一樣,感覺太神奇了。”


 


Rebecca和貝嫂在觀眾臺看小貝踢球

再之後,Rebecca被解僱了,貝嫂夫妻始終沒有出來正面回應這件事。

 

20年後在《貝克漢姆》紀錄片裡,夫妻二人才第一次談起這段故事。

 



貝嫂說:“對我們來說是最艱難的時候,因為感覺像是全世界與我們為敵,問題是,我們也與彼此為敵。”

 

當被問到恨不恨小貝時,她的回答是:“完全誠實地說,我確實恨他!那是我一生中經歷的最不快樂的時光……”

 

畫面轉到小貝這裡,他的回答相對隱晦👇


“我們並沒有失去對方,而是有種窒息的感覺。”

“維多利亞是我的一切。看著她受傷,真的很難受。”

“我們都很勇敢。當時我們得為彼此而戰,得為我們的家庭而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值得為之而戰。”


 


如果說20年前面對情感危機,貝嫂選擇原諒是一次體面的決定。

 

那麼20年後依舊能夠坐下來坦誠回顧往事、誠實講述內心感受,再次印證了這個女人不簡單。

 

我們之前曾經很認真地寫過一篇貝嫂,講真,海報對於貝嫂無論是穿搭還是做人都非常之喜愛,從穿搭上我們覺得她一直很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風格,也很擅長用服裝表達當時當刻的心境;從做人上,更不用說,貝嫂的內核極其穩定,光這一點,就夠姐妹們學習的了。



都說貝嫂又“狠”又“卷”,在我們看來,這無非就是內核穩定的女人懂得如何面對風險,亦懂得如何經營。無論婚姻、家庭還是事業,都離不開“經營”二字,而想要好好經營就不可能只有感性。

 

 

 

從22歲到49歲,貝嫂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從娛樂版的笑料走到Netflix紀錄片女主人公。

剛跟小貝戀愛時候的她,可以說是愛上球員的女愛豆。按照當年Spice Girls的影響力,和現在的Blackpink有一拼,首張錄音室專輯《Spice》累計銷量超過2300萬張,在那個年代,這就是頂流。


如果維多利亞一直保持著這個光環,那她和小貝的故事應該會被改寫。重點不在於她的婚戀,而在於,如果維多利亞一直是辣妹裡的維多利亞,她成為不了現在的自己。


 


第一次“挫折”來源於兩人身份地位的逆轉,大約是在一起2年左右,小貝的足球越踢越順,成為炙手可熱的全民偶像,而貝嫂卻因為組合解散事業短暫停滯, 這時候,兩人的“含金量”調轉了。



當時的貝嫂有一個很順理成章的選項——相夫教子、退居二線,成為“足球金童”背後的“高貴辣妹“。


如果當年的她選擇了這條路,我們不僅損失了一個貝嫂,更損失了一個叫做Victoria Beckham的時裝品牌。

她的厲害之處,第一次是在面對這個變化的時候展現出來的。面對低谷,面對“女人回家”的傳統選擇,她的選擇是——主動出擊

音樂事業一籌莫展,好在中產出身的貝嫂還有另外一個本事——時尚穿搭。這對於從小坐著勞斯萊斯上學,吃過用過見過的貝嫂來說,幾乎沒有太高的門檻限制。

而且,彼時已經是國際巨星的老公能給她提供的最常見資源,很顯然是——無盡的曝光機會,如果把這個機會和自己的音樂結合在一起,彷彿不如將它和“時尚”結合在一起更有優勢。

在原來的價值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她立刻、馬上為自己找到新的價值,並且結合另外一半能提供的資源,讓新的價值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發展。這就是貝嫂厲害之處啊!她並沒有就此退位,可憐巴巴地期待著另外一半念著自己曾經的價值,度過餘生。




面對另一半的出軌,選擇原諒顯然是選擇重新給瀕臨破裂的婚姻一次機會。但是,原諒的姿態也可以不同,或體面或卑微。

主動原諒和被動接受,本質上不同,而「目的」決定了原諒的原因與姿態。

貝嫂很明顯是主動原諒,這背後也許是她有除了“愛我的丈夫”之外,有了明確的目的和規劃。她很清楚自己和小貝捆綁在一起會有1+1〉2的未來,但是,讓這個公式成立的前提是,貝嫂本人是1。


娛樂圈從來不缺出軌的丈夫,但是妻子的姿態也真的各有不同。我們也見過很多被動接受另一半出軌的妻子,很多是出於受傷之後的第二次軟弱,但底層邏輯更可能是因為沒有看到1+1>2的未來,出軌的丈夫一定不對,但是無論如何,女人自己成為那個1,總會是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裡的必要條件,無論是否留在這段婚姻裡。

據說,在出軌門的風波之後,原諒了小貝的貝嫂掌握了絕對的家庭話語權。在對內主導上,她佔據了絕對的上風,為之後她打造的“家庭人設”,打下了最好的基礎。

然而,選擇了在大眾目光下主動出擊的貝嫂,也不是總能贏。


回看千禧年初開展時尚事業的貝嫂,顯然是不順利的。


面對貝嫂當時的“時尚災難”,最高興的就是媒體,因為抓到了比“地位交替”還好笑的笑料——看貝嫂出醜。



而貝嫂的“工作狂模式”其實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啟的, 在“我不想被看到在微笑、玩樂或吃東西”的背後,她是真的有努力在改變眼前的局面。


 



努力的結果你們也知道了,她不僅是我們愛了二十年的街拍偶像,也是一名出色的時尚設計師。

 

她對小貝的形象打造也跟著自己的時尚進階同步進行,從那個時候開始,貝嫂就很注重去營造“小貝和貝嫂”的整體形象,兩個人永遠穿著時髦的出現在狗仔隊的鏡頭前。

 

從“只有長得帥,沒有什麼品位“的踢球小子變成了經常登上男刊雜誌封面的時尚先生,退役後還能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這都離不開貝嫂的運籌帷幄。



時尚,可以說是貝嫂的愛好、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原始積累,但更可以說是,在經營與小貝長久的婚姻關係中,這是貝嫂能快速拿出來的、非常好的交換價值。

這就回到了我們這一段的小標題,為什麼厲害的女人都卷?真的不是為了卷而卷,而是你自己擁有的某一種價值,在一定時間內必然會消逝,就像容顏會老去、身材會走形一樣,那些隱形的價值也是在不斷消逝——建立——消逝——建立的循環中。只有不停的要求自己升級,才能讓價值永續,讓光環亮得更持久。


與其相信一段關係是以愛為基礎,不如相信一段關係是以交換價值為骨骼,而愛是血肉。

 

 

就算一個人能力再突出,她也只是一個人。

貝嫂本人出身中產家庭,又生活在英國,她是有“貴族家族”概念的,雖然說與小貝組成的家庭對比歐洲那些有著雄厚基礎的龐大家族,還是沒什麼底氣。


但對於外界或者外國,就不一樣了。

與其靠自己的力氣撐起一個家,不如借“貴族傳統”去打造一個家族,每一位成員嚴格捍衛家族的榮譽。

她的捆綁商業頭腦,早在和小貝結婚的時候就有了,當時她建議出售婚禮轉播權大賺一筆,那可是在1999年,傳說中的上個世紀…

 

除此之外,她還把全家人的名字和肖像都註冊了商標。




在社交媒體上,更是經常展示“貝氏家族”成員們的日常。



不管是公開行程還是私下聚會,力爭全家人都能到場,將“貝氏家族“的概念打響,主打一個“牢牢捆綁”。貝嫂常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記住,離開這個家庭,我們誰都不是。


這樣,小貝再出軌,影響到的就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形象,而是整個家族,甚至是他的孩子們的形象。並且,他作為球員,總有老了、退役的時候,個人發展總有盡頭,而家族卻能源源不斷提供後備軍、新的話題甚至是新的生意。將家族與每一位家族成員的個人利益捆綁,每個人就會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把家庭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一樣維護。這一招,確實高。

 

隨著大兒媳——億萬富豪千金Nicola的加入,“貝氏家族”中“家族”的含金量高了

儘管這兩年時常有倆人暗戳戳鬧矛盾的消息,但試想“婆媳矛盾”其實是他們play的一環,就耐人尋味了昂~

 

一句話概括:英國人有自己的“卡戴珊家族”。

 



反過來再回看這支紀錄片,我們不去揣測再次談及往事的貝嫂或灑脫或隱忍或痛苦,因為感情自始至終是很私人的事情,箇中體會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但是這個女人的厲害和高明之處,我們卻可以學習。

 


在我們固有的認知裡,趨向於帶著一腔熱血投入到感情或婚姻中,更追求和依賴情感上的滿足,感性大於理性。

而我們更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的女人,更應該學習貝嫂面對婚姻的理性,這不是“不純粹”,也不是“心機“,而是一種能力。你可以不去運用(如果你足夠幸運),但是希望你擁有。

感性去愛,很美好。理性去對待,也很有必要。

我們不應該擔驚受怕伴侶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挑戰,而是站在任何挑戰面前都可以大聲說:我根本不怕你。

穩定的內核,是允許一切發生。雖然你可能無法選擇摸到的牌,但關鍵還是取決於你怎麼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