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杭州運河裡的魚跳上水上巴士,網友:能帶回去煲豆腐湯嗎?

稀奇!杭州運河裡的魚跳上水上巴士,網友:能帶回去煲豆腐湯嗎?

△點擊上圖有福利

這兩天,有乘客在杭州水上巴士1號線拍下了有趣一幕:一條看起來有三四斤的白鰱從窗戶跳上了船艙,在地上扭來跳去。

工作人員忙著抓魚,乘客們則激動地掏出手機,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好厲害”“好大一條魚”“運氣好好今天”“能帶回去煲豆腐湯嗎”……

京杭大運河裡的魚怎麼會跳上船?這種“魚躍龍門”的好兆頭,坐水上巴士是不是經常能偶遇?還有這魚,到底能不能吃呢?

運河裡的魚兒很活潑

跳上來的屬白鰱最常見

我們聯繫上了一名船隊長方紅建,他在水上巴士開船有15個年頭了。

他告訴我們,魚跳上船這種情況近幾年蠻多的,他和船員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有一次大概晚上六七點鐘,客人散了,我們也打算歇業了。客船正要靠岸武林門碼頭,我們船員在吊纜繩的工夫,又有魚跳上船來,大家都樂了。”

方隊長說,當船舶掉頭、或停靠碼頭、或兩船交匯的時候,時不時就有魚跳上船。主要原因是船的螺旋槳打過水後,魚兒受到驚嚇,就會亂跳亂竄。

這種情況在舊船上出現得比較多。“現在的新船大部分是落地窗的。窗戶不開的情況下魚就跳不上來了,但偶爾還會跳到甲板上來。”方隊長補充道。

也就是說,如果想看“魚躍龍門”,只要你經常坐水上巴士的話,還是有很大概率碰上的哦!

都是什麼樣的魚這麼活潑?大魚還是小魚呢?

“大魚比較多,基本上都是白鰱,還有一種我們杭州人叫‘胖頭魚’,也跳上過船。”

跳上來的魚怎麼處理?

“講究”的老船員都選擇放生

“大家都覺得運氣好,坐的船上有魚跳進來,是不是有喜事要從天而降了,不管靈不靈,總歸蠻歡喜的,是個好兆頭!”

既然是好兆頭,那基本都是抓住魚再放生的。

“跳上來的魚,原來我們老底子老船員都是不吃的。當時還有一種說法,如果有人想拿魚回家,就會扔一塊錢到水裡。不過一般情況下,都是放生比較多。”方隊長回憶。

“現在呢大家條件也好了,一條白鰱價格不貴,大多也是重新放下去的。也不排除有個彆嘴饞的想吃,我們也不會說什麼。”

雖然魚是“白白送上門”的,在這裡我們也不建議大家吃哦。

這些年運河水質已經大大提高了,不過生長在運河裡的魚還沒有完全達到可以食用的標準。

我國的水質分類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共五類:

Ⅰ類 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 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Ⅲ類 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Ⅳ類 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 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根據《浙江省地表水環境質量月報(2023年8月)》,京杭運河總體水質為輕度汙染。11 個省控斷面水質為Ⅲ~Ⅴ類,其中Ⅲ類佔 36.4%,Ⅳ類佔 54.5%,Ⅴ類佔 9.1%。

水質低於三類的魚是不能拿來食用的,因此建議大家,運河裡釣到的魚最好還是放生吧!

魚跳上船這事兒,為什麼好新鮮?

主要原因是現在水質變好了

最後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大家對魚兒跳上船這麼興奮?主要是因為以前沒見過嘛。

為什麼以前沒見過呢?方隊長又給我們說了說往事。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那會,我們剛參加工作,那時候杭州的運河水啊是臭的!”

“可不是我誇張,當時從蘇州、無錫那些地方的船開過來,躺在船裡,只要聞到一股臭味,大家就知道——哦,到杭州了。”

方隊長解釋,當時運河的水是內河,是不流通的死水。後來三堡船閘造好,運河的水也和錢塘江貫通了,水也就活了。“隨著政府大力整治,水質真的好了很多,魚嘛也多了,大部分是野生的,還有一部分是小魚苗或者是放生的魚”。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已經九週年,大運河的保護效果也非常顯著。最直接的反映是,大運河杭州段的水質已經從劣Ⅴ類提升至Ⅲ—Ⅳ類。二十多年前,運河邊的居民窗戶都不敢開,如今居民推開窗戶就是風景。

相比西溪溼地和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的水位是杭州最低窪的,所以現在運河裡的魚,很多都是西溪溼地和錢塘江游過來的。

“你別看現在運河水看上去有點黃,主要是因為運河上時不時有船開行,螺旋槳把河底的淤泥帶起來了,所以有時看起來比較渾濁。等沒有船開過的時候,水質還是比較清澈的。”

大運河生態不斷修復改善,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綜合發展。清澈的河水,加之原汁原味的古運河風貌,大運河風光對國內外遊客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今年春節期間,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的水上游船和巴士客流量,同比去年上升了458%。

悠悠運河文脈也促成了一批工業舊址的重生。在運河周邊生長出大運河1986文創園、LOFT49等一大批文創園區,聚集了各類藝術商店和手藝人。河畔的橋西曆史文化街區及毗鄰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成為非遺展示與傳承的重要場所,通過“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等項目有序發展非遺文化傳承。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許暉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