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來源 | 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
不管從哪個角度上說,婚紗照都是情感的重要見證。
拍攝時它象徵一段緣分的交織,多年後又會引導遠去的畫面重新回到生活裡,人們可以從中找回那些青蔥歲月,每張都蘊含著無法磨滅的精神屬性。
構圖是思維的延伸,色調是境界的呈現,把自己對時代的理解融入作品,才能結出深沉的文化果實,民間藝術大師們都是這麼幹的。
據說只有保持住蓬勃的創造力,才能順利走進這樣的語境當中,此時想象空間就將得到極限拓展。
高自由度總是帶來無限可能性,當靈感被進一步解放,樸素的手法一樣能打破概念的禁錮,按下快門即可刷新人類對於美學的認知。
見過了這種等級的創作,任何人都會重新審視自己看待婚紗照的侷限性,開始明白真正的先鋒藝術其實就在身邊。
沒人知道攝影師是何方神聖,但誠懇的創作理念足以從根本上打開格局,不再執著於被動接受的限制,他們早已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圖像語言體系。
這部分高手對所謂的殿堂級審美並不感興趣,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推翻殿堂。
足夠衝突的元素與靈動的搭配為作品賦予生命的張力,丟掉沉悶的同時推開思考的大門,常能讓觀者感到靈魂正在被觸動。
在一些朋友分享的照片中,攝影團隊所展現出的時尚嗅覺已臻化境,否極泰來的發展規律徹底被他們參透,使用的每一抹顏色都在挑戰傳統的權威,以及客戶的底線。
這些隱藏在婚慶公司裡的能人講究以辯證法解讀事物本相,用邏輯擊碎偏見,圖像的代入感在此刻逼近峰值。
有人讚美他們掐住了遊離於世俗之外的時代脈搏,也有人認為他們發現了文明的拐點,好比讓巴啦啦小魔仙代替何潤東演了步驚雲,主打跨越式交互。
“要是寄給巴黎時裝週的主辦方,下一季流行款應該很快就能敲定了。”
“新郎的眼神中似乎包裹著一絲情感波動”
傳神的作品往往具備更多元的觀測角度,而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會透露出相當強烈的故事感。
其中一些精品已經可以無縫接入到周星馳的電影裡,遠比很多諜戰片劇照更有說服力。
比如一直有人堅信下面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的上海,一對新人結完婚急著要去打鬼子。
“史密斯夫婦估計借鑑了這個概念,這張應該得獎”
很難說清那把槍在畫面裡所表達的抽象含義,但這顯然不是個例,根據另一位網友分享出的婚紗照來看,這種拍法早就成為了一種流派。
只是過於發散的思路很容易給人營造迷惑感,不用說客戶,沒準攝影師本人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舉著槍拍照。
槍頭還是彎的
“當年我結婚也拍過拿槍的,攝影師告訴我丘比特最近不射箭了,改用狙擊槍,讓我得做愛情的神槍手。”
“那時候看著效果還行,現在拿出來看一次能笑三次。”
破除常規,回溯初心,這是野生大師拍攝時的首要特點,畢竟任何流派都不能脫離表達的本質,不然就喪失了它的根本意義。
也只有保持了這樣的心態,才能拍出如此前衛的曠世奇作了。
好在各地都有掌握這一要領的先鋒藝術工作者,以不同的視角闡述同樣的創作激情,或許探索美學尚未被人類發現的暗面,本身就是他們的天職。
一旦完全放飛了想象力,讓你當一回亞特蘭蒂斯公主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東海龍宮裡一樣能辦喜事。
對於一張婚紗照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有紀念意義,而他們很懂客戶心情,精彩瞬間向來稍縱即逝,擺拍肯定不如抓拍自然。
他們說原初的浪漫是在不經意間顯現的,再刻苦訓練出的技術也只是基礎,緣分到了,才有可能捕捉高光時刻,留住那份愛意的火熱。
這就像是從情感深處找到了目的地,不管選擇哪條路走,最終都會繞回自我的初衷,傳承著表現主義的衣缽。
情緒輸出越強烈,表達欲就越會被激發,即便是最簡單的姿勢,經過他們拍攝技巧的加持後,也能被賦予濃厚的氛圍感。
概念是抽象的,意義是模糊的,風格是難以捉摸的,雖然想象力是賦予藝術品生命的必要因素,但他們的創意很多時候還是太過超前。
很難想象新人當時經歷了什麼樣的心理活動,以及攝影師是如何說服客戶選擇這套方案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擁有這種口才的人已經可以去幹傳銷了。
《迷》
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某種對未來生活的多層次展望,避免了僵硬的創作模式,才能給客人提供高端的用戶體驗。
因此另一派更擅長大製作,在唯美畫面中點綴現實基礎,尊重科學又跨過了科學的邊界,《飛屋環遊記》的靈感就是從這來的。
也有同時鑽研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派系,他們能為機械元素附加玄幻色彩,腳踏祥雲的不一定是至尊寶,也可能是摩托車。
長久努力成就真誠的後現代美學,坊間傳言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印度科幻電影的誕生。
有人注重機械飛昇,有人從哲學角度展開探索,重點放在了怎麼消解標籤化的難題上。
某種程度上看,他們開創的是共享婚紗照的先河,一次拍攝循環利用,隨時都能洗出來給下一對新人接著用。
難免有人表示以前拍婚紗照可能是個先驅者的活兒,除了負責記錄幸福的前奏之外,還擔負著構建平行世界的歷史責任。
可以說這些攝影師共同為時代注入了大量魔幻氣息,現今存世的作品仍然在審美領域處於統治級地位。
“PS剛應用不久的時候,攝影師跟後期都在苦練P圖,很快就進入了百家爭鳴階段。”
“技術一上來,創意自然不能落後,當時什麼奇異的拍法都有,堪稱婚紗攝影的黃金年代。”
“只是表現形式可能有點過於生猛了。”
有人覺得這是創造力異化的終極體現,也有搞田野調查的朋友認為是難得的野生美學,不過對於照片裡的主角來說,估計跟一場災難差不了太多。
但這同樣也在另一層面上成為見證,就像一位網友所表達的那樣,能大方曬出如此前衛的藝術品,本身已經證明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幽默感的頂級理解。
時代浪潮的流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快,開放與保守不斷攻防轉換,這一行早已沉澱出高效的流水線化解決方案。
儘管如今很難再找到這種角度的審美趣味,但並不影響其留下悠長的餘韻。
據一位有經驗的朋友講,自己是在見過表哥的婚紗照之後才決定報考電影學院的。
他曾在表哥家的客廳裡頓悟,當場明白了蒙太奇手法的精髓,之後毅然決然走上了追求藝術的道路,誰也沒攔住。
現在他已經轉行去做婚禮跟拍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未經允許,不得二次轉載。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