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是性價比最高的運動之一,很多人執著於每天走路的步數,認為走得越多越好,卻忽略了更應該重視的指標——步速!
要知道,走路速度不但能幫助我們判斷自身的健康狀態,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態。
美國《梅奧診所學報》2019年曾對47.5萬人的步行速度和體重指數進行了長達7年的監測和研究,被觀察對象定期向研究者提交這兩項數據,研究者通過分析數據模型來估算其壽命預期。7年內共有12800人去世。
結果顯示,不管體重指數如何,走路快的人,壽命也更長。
在這項研究中,走路快的女性預計平均壽命86.7歲~87.8歲,走路快的男性85.2歲~86.8歲。走路慢的女性預計平均壽命72.4歲,男性則為64.8歲。
由此計算出走路快的人大約能多活15年~20年!
走路速度快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
✿增強心肺功能;
✿降低患癌風險;
✿提高血管彈性;
✿預防骨質疏鬆;
✿保持良好身材。
雖然走路速度快好處多多,但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因為盲目追求走路速度而導致運動損傷,如摔倒、崴腳、拉傷等。
那麼什麼樣的步速才叫“快”呢?
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步速>0.8米/秒,即為“快”。
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於0.6米/秒,就算是“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過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對於心功能較差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除了要關注步速,還要關注運動心率。
心率是反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的簡易指標,對於健康成年人,最大運動心率為“200-年齡”;對教育健康老年人,最大運動心率為“180-年齡”。
對於心功能較差的冠心病患者,運動心率還要再小一些,一般不要超過最大心率的80%,運動後脈搏不宜超過110次/分。
當運動中心率超過上述標準,應立刻停下休息,待心率平穩後再運動,避免引起胸部不適等嚴重後果。
如何計算步速呢?我們可以在地板上畫一條4米線,以正常速度從起點走到終點,記錄下所用時間,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
最好每年自測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後記錄下來,與上一年的數據進行比較。
時間充裕者,每次運動最好達到30分鐘以上。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塊時間鍛鍊,也可分次完成,每次最好連續走夠10分鐘以上。
大步快走容易拉傷大腿內側的韌帶,加快關節磨損,而且無法達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
健步走時每一步比平時走路多向前邁10釐米即可,且剛開始要循序漸進,並根據自己的健康基礎狀況做調整。
街頭巷尾空氣汙染較嚴重,不適宜運動。健步走最好選擇在有綠色植物的公園或專業的運動場所。
健步走前5~10分鐘,可以走慢一點,給身體一定的適應時間。結束後的5~10分鐘也不要突然停止運動,而應逐漸地減慢速度,讓心跳逐漸恢復到平靜狀態。
健步走時要注意抬頭挺胸,擺動雙臂時要以肩關節為軸,進行前後自然擺動。
落腳時可以嘗試在腳後跟落地後,以足弓迅速滾動式轉移重心至腳前掌,也可採用中足或足前掌落地姿勢。
落地步伐要輕,不能力度過重或步伐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