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我的一位同學,現在是京城裡著名的律師。我們同窗的時候,她是大學霸,我是小學渣,所以至今見到她,我都有點小崇拜和小緊張。每次給她開方,我就很焦慮,前前後後要檢查很多遍,生怕像當年做數學題那樣,哪一步搞漏了,或算錯了。
學霸也逃不過新冠病毒,去年年底剛放開那陣子,她也被折騰得夠嗆,一會兒是渾身發冷,一會兒又是咳嗽、腹瀉,折騰了一陣子,總算是好了,但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一動就出汗,一有緊張或情緒激動,就會心慌,一到下午就累了,頭腦昏沉。
那陣子,人人自顧不暇,很多藥都不好買,我只能對她說,病毒傷了人體的陽氣,這些症狀都是很常見的,你就不要太勞累,應該慢慢就能恢復。實在不行,咱們再開藥調理。
十天之後,她實在忍不住了,又來找我。身體並沒有恢復,還是動不動就出汗,打電話討論問題20分鐘,或輔導孩子作業聲音大一點,就大汗淋漓。出了汗,又感覺冷。依然容易疲憊,前天還發了低燒,自己服用小柴胡湯,無效。現在舌質紅,舌苔淡黃而厚,欠潤,脈稍數偏軟。這是疫邪傷陽,使陽虛不能固表,加之殘邪仍在,傷津化火煉痰,且有深入營分之勢。如果繼續勞累下去,還真可能就影響心臟了。
畢竟汗為心之液,冬季又必須封藏,不能過多出汗。在這樣的數九隆冬,如此大汗淋漓,對身體的傷害可想而知。
生黃芪 五味子 法半夏 白茅根
幹蘆根 連翹 淡竹葉 麥冬
北沙參 茯苓 生甘草 三劑
黃芪、五味子益氣固表,收斂精氣,所以能斂汗;汗是內熱逼出來的,所以用連翹、竹葉清營分的熱;汗出必傷津,所以用蘆根、茅根、麥冬、沙參之甘寒以生津;茯苓有通陽之意,半夏有交通陰陽之功,甘草調和諸藥。此上方之義。
服藥次日,她告訴我,現在沒那麼多汗了,感覺渾身暖和,很舒服。我說:一定要注意休息,不然真的很危險!
她說:晚上聽說有位同事去世了,很震撼,默默買了瓜子和零食回來,準備看電視,不幹活了。
三劑藥後,她說:“改善很明顯,開會40分鐘才有疲憊虛弱感,輔導孩子作業也能吼幾聲了。”舌已不甚紅,苔薄白。已經不出汗了,就是累的時候,就感覺脊背發涼。這是陽氣還沒有恢復,殘邪還有少許,於是我再開方:
鹿角 桂枝 生白芍 生黃芪
五味子 法半夏 白茅根 麥冬
西洋參 茯苓 生甘草 五劑
這是以桂枝湯為基方進行加減的。大凡外感善後,必調和營衛,桂枝湯大有可為。在桂枝的基礎上加鹿角通督脈溫陽,加黃芪、人參益氣;在白芍的基礎上,加五味子、茅根、麥冬等酸甘之品,清營斂汗生津;再加茯苓通陽,甘草調和。陽足了,就不會脊背發涼;氣足了,就不會容易疲倦;津血足了,身體正常運行的基礎就有了。所以我敢肯定吃完這五劑藥就沒事兒了。
這時候已到年關,過年的時候就不一定有空熬藥了,我讓她吃完這五劑藥後,再買十全大補丸三盒,作為善後。
1.外感病後,如果出現多汗,往往是陽虛、氣虛,如果舌紅苔黃或脈數,往往是殘邪未盡。
2.邪氣排盡,身體方能自行恢復;殘邪不去,自愈就比較難,病情還會發展。
4.桂枝湯不但適用於外感病的營衛不和證,還適用於外感病善後的各種虛證,可加補益氣血之藥。調和營衛,不光是桂枝湯,其涉及面非常廣,且妙用無窮。
5.氣血陰陽,很多人搞不清次第。有陽虛時,宜先溫陽(如方中桂枝、鹿角),再補氣血(十全大補丸)。
轉眼又到霜降時節,冬天已經迫在眉睫了。經歷了這一年的二陽、三陽,再加上秋天的甲流、支原體等感染,很多人的陽氣被大大消耗,甚至還有人留下了後遺症。
秋天氣候一肅殺,很多人就受不了,而這個冬天,就更註定難熬了,尤其是冬至前後。趁著嚴冬尚未到來,這段時間,身體有問題的,尤其是感冒有後遺症的,一定要趕緊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