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冬不如補霜降!3種“秋補王”補氣養血,滋補賽過老母雞!照吃為全家打個好底子

補冬不如補霜降!3種“秋補王”補氣養血,滋補賽過老母雞!照吃為全家打個好底子

霜降,天氣漸涼,露結為霜。

霜降作為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將要過去,冬天即將到來。在這個時間點,我們在飲食上該如何養生呢?


俗話說得好,“補冬不如補霜降”“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這足以看出霜降節氣進補的重要性。

至於如何進補,在這給大家推薦3樣“秋補王”,大家千萬要把握住機會——

霜降後養生,3種“秋補王”絕不能錯過!


補氣:黃芪


黃芪,也叫北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而得名),又名王孫、綿黃芪。
 
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溫,補氣最給力,具有補氣固表、利尿的功效,享有“補氣諸藥之最”的美譽。

民間更是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說法,因此很多人都喜歡用它來泡水、煲湯。


但要注意的是,黃芪分生黃芪和炙黃芪兩種。

  • 生黃芪:將原藥材去雜質、乾燥而成。它更擅長益衛固表,使人體不易受外來邪氣侵襲,體內陰液也不易化汗外流。

    因此,生黃芪更適合體質弱、易出汗者,氣虛水腫者,糖尿病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者等。

  • 炙黃芪:又名熟黃芪、蜜炙黃芪,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
    炙黃芪甘溫而潤,更擅長益氣補中,因而更適用於想增加補益效果的體弱人士,如常氣短乏力、食少、大便溏等肺脾氣虛者,或是脫肛、子宮下垂等中氣下陷者。


在這,給大家推薦黃芪最易上手操作的做法,那就是黃芪紅棗茶——
食材:黃芪15克,紅棗4顆,水適量。
做法:紅棗洗淨後去核備用;再將黃芪和紅棗用清水浸泡20~30分鐘;一同放入鍋內,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黃芪紅棗茶,具有補血補氣、美容養顏的作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黃芪性升,平日易面紅耳赤、易怒等肝火旺的人最好別碰。

此外,使用黃芪前,最好先用黨參試試,若發現有效而無不良反應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

改用黃芪後,也應由少量逐漸增加用量,並且需要邊服用邊觀察有無上火表現,或是有無加重原有疾病。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不良反應,可增加用量。

補血:桂圓


桂圓其實就是龍眼,有些地方習慣將幹品稱為桂圓,鮮品稱為龍眼,其實二者同屬一物,不必細分。


《神農本草經》載:“龍眼,味甘,平。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

現代中醫也認為,桂圓乾具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功效,特別適合氣血虧虛,面色萎黃、淡白,心悸失眠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補血藥都是通過走肝或腎這兩條經絡起作用的。而桂圓,走的卻是心、脾、胃這三條經絡。因此,桂圓在補血之餘,還特別擅長調理心、脾受損造成的疾病。


在古代,大戶人家就常為應試苦讀的學子準備“桂圓茶”,不僅美味好喝,還能補養心血。

如今在臨床,桂圓也常用於治療心血虧虛之證,在一般藥方或調養膏方中都常用到。因此,工作繁忙的白領或學業繁忙的同學,就適宜經常食用桂圓來補養。

當然,桂圓雖然好處多多,但也不能吃太多、太頻繁,每天食用量最好別超過10顆。體質偏寒、氣血虧虛的人,可適當多吃點;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則少吃點。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款桂圓的食療方——
桂圓湯
食材:紅棗20克,桂圓肉15克,枸杞子10克。
做法:將紅棗、桂圓肉和枸杞子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代茶飲。
功效:桂圓湯有補氣養血的作用,適用於腰膝痠軟、倦怠乏力、心悸怔忡等肝腎陰虛、氣血虧虛的人,但體熱患者不宜多服。


補陰:玉竹


秋冬時節,天氣乾燥,常導致皮膚乾燥、肺燥咳嗽,此時最適合用玉竹來滋潤身體。

玉竹歸肺、胃經,質潤和降,具有潤肺滋陰、養胃生津的功效。
 
據《本草正義》記載:“治肺胃燥熱,津液枯涸,口渴嗌乾等症,而胃火熾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飢者,尤有捷效”。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因此,肺部得到足夠的滋潤,而人體的水分增加,皮膚自然更有光澤。
 
現代研究認為,玉竹富含維生素A,可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使之柔軟潤滑,從而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

玉竹麥冬老鴨湯

食材:玉竹60克,麥冬30克,老鴨半隻約400克,豬瘦肉150克,姜4片。


做法:將上述材料洗淨,玉竹切片,麥冬用清水浸泡一小會,老鴨切塊備用;再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同煮,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最後用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養陰潤燥、清肺熱、生津止渴的作用,特別適合陰虛口渴者飲用。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來看圖猜成語啦!

編輯:李所當然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