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退燒後,又反覆發熱,為什麼?怎麼治?

小兒退燒後,又反覆發熱,為什麼?怎麼治?

中醫書友會
第367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小兒反覆熱退後再發熱,此乃正虛邪戀,要用四君子湯配合甘涼或微寒之品。有溫熱餘邪也不可一味議甘溫除熱,恐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也。這是否是葉天士“法宜益胃”之法的應用?(導讀/依伊)

—本文約950字,預計閱讀3分鐘—

談小兒外感熱退復熱證治

作者/蘭一清

小兒外感發熱、熱退復熱之證,雖為臨床常見,但往往易被忽視,或屢用解表,致使內虛,熱仍不退。若一誤再誤,則發熱不休,變病多端,以致危殆。


小兒初次外感發熱一般易診易治。若熱退病癒,不數日仍發熱者,此證並非全為外邪、已有內虛之證。若熱退反覆多次,其熱仍不退,此為內虛之熱,不宜再用解表法,應以引熱歸原之法,其熱可退。


據餘臨床治療體驗,小兒外感熱退後復發熱者,為外邪兼有內虛之變證。治以補散兼施之法,單純解表其熱不退,亦可反覆。


適應方藥,外邪重者,用人參敗毒散;內虛重者,用補中益氣湯。


小兒復熱,必耗津傷氣,導致內虛。故純用解表,使正氣愈傷;補散兼施,則可助正祛邪。如正氣虛餒、單純解表,不能鼓邪外出,使邪氣有欲出難出之勢,以致發熱不休,此因不得正氣之助。


小兒外感熱退復發熱,或反覆時發時止,此已表裡俱虛,氣不歸元,為陽浮於外之熱,非為外邪作祟。於此之際,治法最為關鍵,須補胃益氣,使胃氣和正氣旺,則浮陽內歸、熱退身涼而自愈。


方以四君子湯為基礎,輕者加白扁豆、粳米;熱重者,加銀柴胡、黃芩;再重者,加胡黃連;咳者,加知母、貝母


小兒稟賦怯弱,先天不足者,初次外感發熱,即可用補散兼施之法,方如上述。若再次發熱,則仍用補胃益氣之法,方法同上。


小兒熱退復熱,臨證必須細察,問其發熱之經過與次數,以及患兒稟賦如何,作為治療立法、臨床處方依據。上法補胃益氣,方法雖易知,但臨證難辨。四君子湯加以甘涼,或配以微寒之品,並非純以甘溫所能退其熱,餘屢用之,獲效甚速。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當代中醫名家醫話 兒科卷》(2012)丨編者/五部醫話編寫委員會主編丨作者/蘭一清薦稿、責編/居業丨排版/王勤莉丨校對/謝炎輝丨二校/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邀請您來領禮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