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進補常吃6白,清肺潤燥又養陰,滋補身體不“上火”!

寒冬進補常吃6白,清肺潤燥又養陰,滋補身體不“上火”!

在這個向冬天過渡的時節,自然界的燥氣愈加明顯,人體肺臟也更容易被燥邪所傷。

此時可以多吃些養陰生津、清肺潤燥的食物,讓身體潤起來!

寒冬吃6白!

第一白、玉竹

玉竹入肺、胃二經,《神農本草經》記載稱,玉竹“久服輕身延年”,能養陰清熱、補虛,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的效果,尤其適合肺胃陰虛的人群。

食用方法

平日可用玉竹搭配粳米煮粥食用:取玉竹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將玉竹洗淨放入沙鍋,加清水800毫升煎取汁液,再加入淘洗乾淨的粳米,與湯汁同熬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調勻即可。早晚熱服,連服5日,間隔1~2日,可再連服5日。

此粥能補肺養胃,生津止渴。

適用於中老年人肺陰不足,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煩渴口乾,咽乾舌燥等症,並有延年益壽、護膚美容的功效。

第二白、百合

百合甘涼清潤,歸心、肺經,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本草從新》中記載:“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於五味之酸收也。”百合適合肺燥咳嗽的人調養食用。

食用方法

新鮮的百合可以炒著吃,做法很簡單:取淨百合50克,精肉片50克,同入油鍋中武火炒熟,加入食鹽、味精等少許調味即可。

也可煲成甜湯食用:取洗淨百合30克,蓮子10~15粒,先將蓮子煮爛,再入百合同煮,加冰糖少許食之。此湯有潤肺、養神、美容、助眠之功。

第三白、銀耳

除了百合、玉竹之外,銀耳也是秋季潤燥的好食材。

銀耳含有銀耳多糖,潤肺化痰、養陰生津,還能通便、增強抵抗力,非常適合老年人。

食用方法

銀耳可以煮湯食用,還可以涼拌食用:取芹菜200克,腰果100克,銀耳適量,香油、食鹽、色拉油少量。

將銀耳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洗淨撈出,去根部雜質,撕成小塊;芹菜摘去葉子,洗淨切段;將銀耳和芹菜倒入沸水鍋中,滾煮焯水1分鐘,撈出沖涼,瀝乾水分備用;腰果洗淨,坐平底鍋,放適量色拉油,熱油後倒入腰果煎炒,至腰果呈金黃色;將芹菜和銀耳倒入海碗內,加入適量食鹽和香油,然後加入煎制腰果,攪拌均勻即可。

此藥膳有活血潤膚益顏的功效。

第四白、梨

梨肉色白,汁水豐沛,被稱為“天然礦泉水”。中醫認為梨有潤肺清胃、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

我們吃梨或者做藥膳時,常把梨皮去掉,但梨皮的潤肺效果更佳,可以緩解肺燥引起的鼻衄。

所以燉梨湯時,最好選擇帶皮雪花梨,皮厚潤肺效果好。

第五白、蓮藕

《食療本草》記載,藕養血、補氣、養神,久服輕身延年。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出現肺熱咳嗽、皮膚乾燥等問題,生蓮藕直接榨汁喝,有很好的滋陰潤肺、清熱功效。

食用方法

清代《溫病條辨》中記載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名方——五汁飲,特別適合秋季飲用:取雪梨、生藕、甘蔗、麥冬、荸薺,5種食材等分量一起榨汁即可。

第六白、鴨肉

鴨為水禽,鴨肉有滋陰補虛的作用,其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此外,鴨肉還含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其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是秋季進補的理想食物。

食用方法

將鴨肉與山藥同用,是秋季進補的上佳組合。

材料:鴨1只、山藥2根、食鹽5克、料酒2勺、水適量。

做法:

1.處理乾淨的老鴨剁成小塊,用熱水焯至血汙浮沫出,瀝乾水分,用熱水沖洗乾淨,瀝乾水分。

2.山藥去皮,切滾刀塊,置入清水中待用。

3.鴨肉入砂鍋,添加沒過的熱水,添加蔥和姜。

4.煮開後,用勺子撇清表面的浮沫和雜質,添加料酒轉小火,蓋蓋,慢燉。

5.燉至筷子可以順利穿過鴨肉,添加山藥,煮開後,用鹽調味,繼續煮至山藥熟透,關火即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