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這個方子很簡單,只有三味藥,但是用起來卻非常靈活。三味藥用量不同,可進行多種加減變化,關鍵時刻能救命,是李可老先生的善用方。沒錯,它就是四逆湯!如果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了人參,堪稱救死扶傷之方!
甘草(炙)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四逆湯為扶陽救逆之主方。
左季雲:甘草味甘平。《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甘熱,卻陰扶陽,必以甘為主。是以甘草為君。乾薑味辛熱。《內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逐寒正氣,必先辛熱,是以乾薑為臣。附子味辛大熱。《內經》曰:辛以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暖肌溫經必憑大熱。是以附子為使。簡言之,附子補火回陽,乾薑溫中散寒,炙草緩三焦之急,皆用之以扶陽也。
鄭欽安:四逆湯一方,乃回陽之主方也,世多畏懼,由其不知仲景立方之意也。夫此方既列於寒入少陰,病見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重畏寒,脈微欲絕,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團陰氣為病,此際若不以四逆回陽,一線之陽光即有欲絕之勢,仲景於此專主回陽以祛陰,是的確不易之法。細思此方,既能回陽,則凡世之一切陽虛陰盛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見以上病形而始放膽用之、未免不知幾也。夫知幾者,一見是陽虛症而即以此方,在分量上輕重斟酌,預為防之,方不致釀成純陰無陽之候也。釀成純陰無陽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反為庸庸者所怪也。怪者何?怪醫生之誤用姜、附,而不知用姜附之不早也。
炙甘草二兩,乾薑一兩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人參一兩。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此回陽固脫、生津益血補氣之方。
李翰卿:霍亂吐利,或利已止,而惡寒、脈微、手足厥逆之證未罷,或吐利未止而身體素若,或吐利時間較長、次數較多者。只要惡寒、脈微、肢厥、不喜冷性飲食等虛而兼寒之證俱見,便可使用本方。
李翰卿:單純陽虛、氣虛者,均不宜服。
《傷寒論》第385條: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李翰卿:此證在危險階段,人參必須量大才能濟事,最少不能少於五錢,服時應隨煎隨服,以病情完全恢復為止。絕不可稍事遲延,以免誤事。
“利止”,是腸胃中沒有可瀉之物,而不是病情好轉。“亡血”是指沒有奉心化血的材料,而不是有失血現象。
徐大椿:(利)雖止而惡寒脈微未罷,則知其非陽回利止,乃津液竭而利止也,故曰亡血。又當加人參以生津益血。
60歲垂死老婦,患者四肢冰冷,測不到血壓,摸不到脈搏,僅心口微溫,呼吸、心跳未停,遂破格重用制附子150g,於四逆加人參湯中,武火急煎,隨煎隨喂,1小時後終於起死回生。
《傷寒論類方辨析》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以六經類方為基礎,從臨床出發,著重於方藥的臨床運用,選用的註釋、案例也是以臨床為落腳點,讓讀者一目瞭然,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其所詳細論述者,皆為筆者有較深感悟及使用。本書對熱愛中醫,苦讀經典,但仍不得其門而入者,有較大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