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有一箇中成藥叫藿香清胃膠囊,這個藥如果開成散劑,就叫瀉黃散。
開方的人叫錢乙,歷史上有名的兒科大夫,擅長治療小兒疾病,有些小孩子口燥唇乾,老是用舌頭舔嘴唇,越舔越幹,到後面那嘴唇周圍又紅又腫,再有就是口瘡口臭,錢乙的這個方子最初就是用來解決這類問題的。
從病因上看,是因為胃熱,對應到臟腑,主要是脾和胃,脾開竅於口,脾和胃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當胃中有熱,這個熱傳到脾,繼續上炎,就會導致口燥唇乾、口瘡口臭。所以瀉黃散實際上是清胃熱的方子。
在臨床運用的過程中,發現它對很多皮膚問題都能起到不錯的治療作用,像痤瘡、粉刺、皮炎等,皮膚出現問題多多少少會對容貌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只在表面塗塗抹抹,大都治標不治本,這時候就要注重內部調養了,通過服用瀉黃散,能夠讓皮膚慢慢好起來,所以我們說瀉黃散本質上還是個美容劑。
瀉黃散:藿香21克、梔子3克、石膏15克、防風12克、甘草9克
打粉,用溫水衝著喝,一次3克,一天3次。
這裡面石膏有微微的寒性,《神農本草經》的描述是“味辛,微寒”。性寒可以清熱,從歸經上看,石膏歸胃經,可以清胃熱,另外,石膏還有一點解表發熱的作用,感冒發熱的時候,通常會用到石膏,這也是小孩子的常見病,所以石膏其實還是兒科要藥。
甘草這個藥,我們習慣稱其為和事佬,而往往忽略了甘草本身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防風的作用,我們可以解讀為發散鬱火,邪熱鬱閉於胃,散不出去,用一點防風助其發散,防風是風藥,按照以往的經驗,防風主要起到一個抵禦風邪和疏散風邪的作用,但防風的作用又不僅僅侷限於祛風,它還有更大的妙處,防風能把氣機流通開,氣機一流通,火就散了。所以防風的藥性雖然是溫的,但它卻能治療熱病,因為它能使鬱火發散出去。
藿香和防風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著眼點也在一個散字,我們看藿香有什麼特點?香,所以古人以藿香來命名。當藿香的香氣向四周散發出來,人體的氣就能夠藉此流通起來,還是那句話,氣機一流通,火就散了。而且藿香芳香還能化溼,溼性黏滯,溼容易和熱黏滯在一起,很多皮膚問題就是這樣,不僅有熱,還有溼,像皮損處潰破出水,往往就是溼氣的表現。藿香和防風一起發散鬱火,還能化溼。
鬱熱除了走發散的路子,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把熱歸入膀胱,從小便而走,這就需要用到梔子,不是梔子花,而是梔子果。梔子利小便,讓小便通暢,小便一出來,就能把熱帶出去。
雖說這個方子是針對胃熱的,但它並不是苦寒的方子。那些愛美的女性朋友,有舌紅苔黃、食慾不振的表現,臉上又痤瘡、粉刺不斷的不妨試試,中成藥名字叫藿香清胃膠囊。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