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陳用

中藥陳用

第一次知道中藥陳用是在臨床中藥學課上老師提到“六陳藥”,當時覺得十分慚愧,一個學了四年中藥的人竟然是初次聽說?於是我決定回去查查資料,補一下知識,但後來竟給忙忘了。直到前幾天,老師安排我寫阿膠這味藥時,猛地發現人們服用的阿膠並不是新產的,而是放置了幾年的陳阿膠。這使我想起了 “六陳藥”那事兒,於是乎我的興趣一下被提了上來,一定要明白中藥陳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其實,大部分中藥在應用時都是新產的幹品;少數中藥可直接使用鮮品,如魚腥草、鮮地黃、馬齒莧等;而另有少數中藥則需用一定方法經過較長時間貯存、養護,使其由新轉陳後再使用,這樣的藥物性味和功效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更加符合臨床治療的需要,能收到更好的療效,這就是所謂的中藥陳用。

中藥陳用之說由來已久,已有上千年的應用歷史。它是祖國偉大醫學在醫療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中藥應用的一個特色,歷代醫藥典籍對其均有論述,至今仍為臨床所沿用。

最早出現藥物宜放置陳久後使用的提法是在《神農本草經》的序例裡: “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而後, 人們對陳用藥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陶弘景提出陳皮、半夏宜陳久用之,著名方劑“二陳湯”正是由於使用了陳久的半夏和陳皮二味藥而得名。之後蘇敬在《唐本草》中又補充了四味,即麻黃、吳茱萸、枳殼、狼毒也應陳久也。”此時,“六陳”的說法被明確提出。

後來,醫家們為了便於記憶和普及,編寫了不同版本的“六陳歌”,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李東垣的“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齊。”

但隨著中藥種類的不斷增加以及中醫學對中藥陳用的認識不斷加深,宜陳久使用的中藥也在不斷擴大,除了以上提及的六味陳藥外,臨床上常用的還有陳阿膠、陳艾葉、陳肉桂、陳木瓜、桑葉、香薷、陳青黛、棕櫚、葫蘆瓢等等。此外,有的中成藥也是要放久了才使用的,如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北京同仁堂生產加工的“紫金錠”(由山慈菇、紅大戟、五倍子、千金子霜、硃砂、雄黃、麝香等七味藥組成)製成後要存放5年才能出售。

關於中藥陳用的目的,大抵可概括為兩方面:

一是增強療效;二是緩和藥性,減弱刺激性,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橘皮藥性燥烈,有刺激性,若直接服用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為了避免或降低這種不良作用,故必須將其放置一段時間後方可使用。

中藥陳用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吧,冬天是進補阿膠的季節,但你會發現人們進服的阿膠並不是新鮮的阿膠,而是陳阿膠,為什麼呢?中醫認為剛製成的阿膠是不宜服用的。因為新鮮阿膠帶有“火毒”,進服後會使人產生火氣及各種熱毒症。如有些人在服用新鮮阿膠之後,會出現火氣亢盛,鼻腔、口唇等處會長許多熱瘡,或眼睛乾燥、發紅、眼屎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幹痛、大便秘結或大便帶血等症狀。所以,須將新熬製的阿膠置於陰涼處放置一段時間,直至火毒自行消盡後,方可進服,這便是阿膠陳用的道理。

陳藥要放置幾年?

而對於陳藥要放置幾年這個問題,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既然是陳藥,那就是越陳久越好,將它們放置個十年八載也沒有問題。其實不然,陳用中藥的“陳”是相對而言的,絕非愈陳愈好。古人也曾提到過對時間的限制,如“橘皮三週四載,麻黃亦需多年”。醫家張山雷也曾說:“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即讓橘皮藥氣逐漸揮發,至張氏所言的“稍和”為度,而非無期限放置。

當然,不同的中藥材有不同的存放時間,如陳皮須用隔年陳,麻黃三載始堪行;大黃必用錦紋者,不過三年力不全;阿膠的保存時間應不超過5年等。

由此可見,即使是陳用的中藥也是有保質期的。若中藥材過於長久存放,其氣味散失太多,所含的某些成分發生變化,不僅療效降低,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為了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應掌握好陳放時間。此外對中藥陳用還可能存在一種認識,就是將中藥放置數年才用,是不是過期了的藥啊,其實這是誤解,是對中醫中藥的不理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趙華葉

本文編輯:朝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