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機會,兩日茶課,療愈三代人

時值十月下旬,祖國東北部已經只有個位數的溫度,考慮到姥姥的身體原因,我和母親決定三人一起到南方過冬。旅行中需在北京停留幾日,倘若重訪一些熱門景點,雖可消磨時光,卻缺少新鮮……

於是,作為厚朴的忠實粉絲,母親提議報名厚朴的兩日茶課。我也回憶起大三暑假時與母親一起在厚朴健康營學習的充實、豐富、乾貨滿滿的九日,頓悟到旅行為何必須是逛景點、拍照、打卡呢?去問道,去受教也是一場感悟人生旅行啊!我和母親一拍即合,熱烈地討論著。在一旁的姥姥似乎興趣不大,“我喝了一輩子涼白開啦!對茶不瞭解啊。”“您就陪陪我們吧,不感興趣您可以在一旁歇著。”沒想到,姥姥跟我們這一去,卻一點歇著的心思都沒生,整整兩日,跟著學到了最後。

開課當日一早,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我們稍早些來到厚朴中醫學堂。一進屋,呦呵!韻味十足!迎面襲來的茶香、令人沉靜的古曲、精心設計的花藝、書架上的典籍、畫框裡的水墨、長桌上不同的蓋碗和品茗杯都顯示著設計者的用心。茶室小小卻引人入勝,“這就是喝茶的氛圍!”這句話當下湧上心頭。

見到了和茶課介紹裡一樣美麗的譚平老師後,課程正式開始。

1

茶之初體驗

前面說到姥姥是喝了一輩子的白開水,我與母親在此之前最多也就是想要養生的時候喝些花茶,或者跟風,黑白黃綠各喝一通,再拿起手機想著珍珠奶茶不要珍珠(樂)。我們是期望著的,一個專業的人可以帶著我們去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喝茶?茶到底有哪些分類?泡茶就可以瞭解人性?……

這時老師的第一泡茶湯悄然出現,呡一口下肚,再不見北京秋日晨起的寒涼,心中的各種心思和疑問也如眼前燃起的沉香,縷縷如煙,自由地彌散了,“正山小種,紅茶的鼻祖”“你們坐在這裡,我就感覺到你們一定適合這個茶”。老師平穩舒心的語調讓我知道我不必再想了,這個茶課,我來對了。

2

一口茶湯喝出身體的空間感

茶湯一泡接著一泡,老師的話語也是一句更比一句貼近心靈深處。“身正則氣順,氣順則神歸”,這句話給了我觸動。物理學講聲波是一種頻率,那麼老師的頻率我一定是喜愛的,這大概就是腹有詩書的魅力,我很喜歡聽老師說話。慢慢地我不再感覺自己身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身體也漸漸放鬆,渾身暖洋洋的,手心腳心也出了不少汗,我不由得驚喜於茶湯給身體帶來的並不是單純解渴(偷著樂,以前對茶的理解真的好糙)。姥姥後來告訴我與我有同樣的感覺,可見我所感非虛。另一邊我的母親已經不知道打了多久的嗝了,而且時而還要吐口白沫(老師說這是痰涎),後來還要摸一摸同學的手,“因為我的手感覺像插到雪堆裡一樣”。啊!這下不僅是驚喜,還是驚喜連連!我在家給母親艾灸也只是打嗝,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吐東西了,正以為只能停滯不前,不想在這裡有重大進展!

母親是個敏感的人,她怕打擾到他人,然而這個嗝是沒辦法控制的。老師也察覺她的想法,她告訴母親要放下很多顧及,堅持打下去,同學們竟然也沒有責備或者制止,甚至感謝她為這次課堂帶來了不一樣的聲音。老師與大家的這份理解讓母親如釋重負,甚至留下來被溫暖到的淚水。

當日晚上回到酒店母親還是在打嗝,經過老師課上的導引,母親的嗝變得又亮又響又深,一個接一個,給我和姥姥打的哈哈大笑,母親自己也開心的不行,一邊打一邊吐(痰涎)甚至到了後半夜。

3

名茶品鑑與沖泡

“還是希望能給到大家落地的,更加實用的一些東西。”於是,老師向我們介紹了茶的不同種類後便開始教我們沖泡起來。鴨屎香鳳凰單叢、雲南古樹滇紅、熟普。我首次沖泡的是白毫銀針,這是從前爺爺愛喝的茶,不由得感嘆緣分奇妙(小時候還問爺爺你怎麼總喝這個苦苦的東西,如今似乎稍微理解了他老人家,卻已經沒有機會告知)。

後來我們還品了西湖龍井、鐵觀音-閩南烏龍、廣西六堡茶,茶葉本身就是珍貴的,可以說是茶課之外再難品嚐到,可見老師滿滿心意。

老師泡茶的動作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看似簡單,我自己動起手來就顯得“面目全非”了,這更加引起了我對老師的敬佩。我相信老師那份輕鬆的美感背後必定是沉重的心血,因為藝術韻味的釀造來源於創造者本人的深度,並非人人唾手可得。泡茶就是一種藝術。

茶湯泡好後入了品茗杯與大家分享,於是泡臺上出現了各色的品茗杯,甚是好看。每組人用的水、茶、茶具都是相同的,這湯色、香氣、滋味卻並不相同,掀開蓋子看看葉底就更是各有千秋!不由得感嘆人性和茶性的緊密。

“怎麼對待茶,就像怎麼對待你自己”我們過手的茶經過老師的重新沖泡,似乎更加鮮活、好看了,重新品嚐,似乎不敢觸碰的、缺失的都得到了撫慰和彌補。“慢一點”“溫柔一點”“專注一點”老師的這些話何嘗不適用於人生呢?

4

水與器

茶課之前,我絕對想不到泡茶之前也要體會不同水質、不同的器具本身。體驗之後卻當真是有差別,水與器也會影響到茶湯,哪怕是同一胎土的紫砂壺,泡過的水也是在身體裡有升有降,哪怕是一個地區的水也會因為春夏秋冬不同時節而有了寒熱溫涼,一次次體感上的變化令人怦然心動。

兩日茶課相當短暫,每次下午放學都超出了規定的時間,大家都希望能與老師繼續體驗,繼續探索。

母親自然是收貨滿滿,雖然家庭和諧不缺乏,但處在承上啟下的年齡,姥姥、父親,我所說的話語似乎也只能體諒、安慰,然而厚朴的老師卻能給她方法、指引,讓她有路可走,讓她明白有些東西確實是一份客觀的需要、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是一種理性的承認,而非是必須做到的成全。

姥姥也是感受頗豐,她老人家可沒當個看客,老師的話都記到了心裡,雖年近六十才開始認字識字,卻擁有人生閱歷所練就的慧眼如炬,“你們這位老師是有能力的,她能看到一些背後的東西——人裡子的東西”,甚至催促我:“乖孫兒!給姥姥也找些好茶!我要喝著開心!喝著長壽!”我們難以阻住年齡接近黃昏,但並不妨礙自己主動開啟人生新的朝陽。接下來若姥姥願意與茶為伴,我相信她會日日如新。

作為她們的親人,看到她們收穫這樣多,那麼我的收穫便已經不會少了,這次茶課,給了我見識,給了我驚喜,給了我心動,更給了我一段可以真正拿出時間去安心的純粹的體驗一個有趣味的,有深度的,會增值的,可以時常回味的,甚至未來可能會溫故而知新的,一段有意義的時光。

用一句話總結的話,那就是我給了自己一件寶物:一次機會,兩日茶課,療愈了三代人。

感謝厚朴,感謝譚平老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