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此刻都閃閃發光

「曾經的我」,此刻都閃閃發光

美育給予孩子們的,

不僅是一份力量,

更是一份溫暖。

從事音樂教育已經有8年時間的李敏老師,在面對“為什麼選擇這份職業”的問題時,用一句話做出了概括——這是一個如願以償的夢想。

這枚音樂夢的種子在20多年前就播撒在了李老師心中,故事的開始,是因為一位特別的啟蒙老師。

“小時候我的文化課成績不好,特別是數學,好像沒開竅一樣,那時候我在很多方面都找不到自信,但教音樂的孫彩霞老師十分欣賞我,從她那裡我得到了很多表揚和鼓勵、也找到了自信。”

李老師回憶起自己的故事,那段時光是寶貴的、珍藏在心裡的。她也不禁感嘆道:“對這位孫老師我有著很深刻的情感,有感恩、崇拜、羨慕……是她讓我產生了成為一名音樂老師的想法。”

  ● 孩子們對音樂都有著相似的嚮往

在鄉村小學執教的這些年,李老師從家訪中發現,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有的學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齡偏大、身體不好,孩子們還需要幫忙照顧家裡、幹農活、做家務,這些孩子都是“比較自立自強的”。

而在這些“早早懂事”的孩子背後,也“隱藏”著一些其他的問題。

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他們正需要關注和關愛,也很敏感,處於一個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認知很重要的階段,而家庭教育的缺位、情感交流的缺失,都讓他們很容易受到學習和生活的打擊。

因為自己有過相似的經歷,李老師更加懂得對這些孩子而言,自信心不僅是一份力量,更是一份溫暖。


  ●李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有許多學生或許就像當初的我一樣,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得比較緩慢,我就希望能夠通過音樂、美術、體育這類課程,挖掘他們的潛力或特長,能夠讓他們在其他的科目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重拾自信。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捉襟見肘。

前些年裡,學校的美育情況並不樂觀,師資、硬件、課程等配套都有所欠缺。拿音樂教室舉例,連教室裡的凳子都是從各個教室拼湊來的,很多樂器也都是由李老師主動購買,但由於教具數量有限,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李老師只能在課堂上分小組,讓孩子們輪流去嘗試。

2021年,這些情況發生了些許改變。“芭莎·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在枝柘坪小學順利落地,一間明亮嶄新的美育教室落成,隨之而來的也是物資、課程、教具等資源的補充。

  ● 孩子們在芭莎美育教室上課和創作

李老師也在有限的條件下,組建了一個合唱團,藉助芭莎美育教室給合唱團創造更好的條件,為的只是讓更多孩子擁有豐富有趣的音樂體驗。

合唱團的故事有許許多多,李老師分享了一個關於“大家眼裡的優等生”的小插曲。

“有一個男孩,成績不錯,性格也開朗,在班級裡還挺受歡迎。”李老師分享道,“但在我的合唱團裡,我發現他好像有著不一樣的一面。”

  ● 芭莎美育教室裡的音樂課堂

這個男孩音色有些低沉嘶啞、比較突出,而合唱中講究的是和諧統一,但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李老師想了一個辦法——讓他當小指揮。在後續的活動中,男孩十分積極,但也會經常跑來問老師:“是不是我唱得不好所以才讓我當指揮呀?”“我是不是比別的同學差呀?”“老師,我到底唱得好不好呀?”……

一旦沒有及時得到肯定或安撫,他就會特別沮喪低落,也容易哭。李老師覺得不對勁,特意找了他的班主任瞭解情況,才得知原來這個男孩的家庭產生了一些變動,他內心或許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影響,渴望得到更多關注、擔心自己落後、害怕受到任何忽視,並不像表面表現得那樣堅強。


  ● 李老師帶孩子們體驗各種各樣的音樂玩法

在一次次合唱團的練習中,李老師慢慢對男孩從單一的鼓勵變為心理上的紓解。“我會告訴他,你不需要去證明自己,你的優秀會被人看見,當然缺點也會,而我們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改變調整,變成更好的自己。”

男孩這回不再垂頭喪氣,只是笑嘻嘻地跑開,但在那之後,李老師發現了他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只要你仔細去觀察,每個孩子肯定有他的特長特點,但是你得有一雙眼睛去發掘,得耐心、細心地去觀察孩子。”李老師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等待被發現。

而在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中,李老師深感做到這一點很難。“老師們平常工作很忙碌,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但我們依然還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老師的一句話、一聲安慰、一個鼓勵,對於你來說不起眼,但是可能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關於“耐心”,李老師在“芭莎·課後一小時”鄉村教師美育能力提升研習營的體驗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珠海的研習營,“芭莎·課後一小時”項目組邀請了多位教學專家,為鄉村老師們籌備了豐富的研學課程。項目組對大家細緻入微地照顧安排,讓李老師覺得,“我自己好像真的變成了孩子,重回學生的身份來上課學習,特別感動。”

  ●李老師在“芭莎·課後一小時”教師研習營

授課老師們的細緻耐心,給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體會。不只是孩子,就連老師們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也一樣會有快有慢、有優有平,甚至是五六遍也學不會,但授課老師們沒有任何區別對待,託著你的手,一遍遍一次次地重複,直到你學會為止。

“這次的經歷讓我真正開始換位思考,作為老師,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學生?要有耐心,而且要因人而異,要有多種學習方法去適應不同的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來適應你。”李老師感慨道。

  ●李老師在研習營收穫多多

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真正用於他們身上、讓他們去理解,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這是李老師在這一趟“學習之旅”最大的收穫和感悟。從課程中獲得的其他教學經驗,也讓李老師回到學校後將多學科課程進行了融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被音樂所感動。

從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到和更多人“並肩作戰”,李老師更加堅信自己兒時的夢想是如此的值得和寶貴。在未來,她也希望自己能用音樂照亮更多鄉村孩子,在他們心中埋下一枚美育的種子。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項目校老師—李敏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小山

排版:Zz&Tong

📖

推薦閱讀

 ✦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