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黃老師真面目曝光,衝上熱搜第一,全網怒罵:你不要臉的樣子,真噁心……

「挖呀挖」黃老師真面目曝光,衝上熱搜第一,全網怒罵:你不要臉的樣子,真噁心……
大家還記得因一首“挖呀挖”兒歌走紅網絡的黃老師嗎?
最近,她突然衝上了熱搜榜第一位。
事情的起因,是她終於開啟了直播帶貨之旅。
“終於”二字,是結果,也是感嘆。
據相關數據顯示,黃老師近30天內共開播5場,場均觀看人次582.3萬,最高觀看人次814.8萬,直播銷售額100萬~250萬。
這個成績算得上十分出色,足以看出黃老師非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對於黃老師直播帶貨的舉動,網友們褒貶不一。
有人覺得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偷不搶靠自己的能力掙錢沒毛病;
但更多的聲音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涉足商業活動,純粹的人設崩塌;
更有人直言其真面目曝光:“最終還是向資本妥協了。”
出現這樣的聲音不足為奇,畢竟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剛爆火那會,黃老師就明確表示:“我不會直播帶貨,也不想當網紅,我只想當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
結果,短短半年不到,這一巴掌就回彈到無數支持她的網友的臉上了。
面對質疑,黃老師一開始還解釋自己不是幼師,是教奧爾夫作音樂特色課,只是休息時間開始帶貨。
而今不知道是不是輿論壓力太大,黃老師的微博賬號已經顯示“用戶不存在”了。
從一名普通的兒歌老師,到如今有大批擁躉的網紅,黃老師可以說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人生逆襲。
可這潑天的富貴,她真的能接得住嗎?

很早之前看過一句話:“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可自通。”
說到底,運氣在一個人的人生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改變我們的機遇和命運。
而黃老師就是抓住了“運氣”的那批人。
今年五一,和假日遊一樣火爆的,還有一首魔性兒歌“挖呀挖”,引發全網跟風翻唱、改編。
其實在這首歌席捲全網之前,網上就有賬號先後發佈了相關歌曲的短視頻。
而武漢一位美女憑藉甜美治癒的長相、溫柔細膩的嗓音在一眾短視頻中脫穎而出,一夕之間圈粉百萬。
因為她在視頻中以“黃老師”自稱,所以網友也親切的稱呼她為“挖呀挖黃老師”。
可漸漸地,大家發現黃老師似乎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單純”,相反還有點“市儈”。
原因很簡單,爆火之後,她很快就上齊了三件套——更視頻、開直播、要打賞。
直播時,不僅變相和網友要禮物,看到壕氣粉絲狂刷大額禮物時,一度笑得合不攏嘴。
更是毫不遮掩地說出“媽呀,挖出保時捷了”這樣的話。
無心之舉(也可以理解為下意識的反應),引來罵聲一片。
後面黃老師雖然沒再直播,也不再追求打賞,但她在大眾心中“小白花”的形象已然不復存在。
很多人開始對她的走紅髮出質疑,認為她突然走紅的背後可能有資本包裝,目的就是為了以後直播帶貨。
以及,曾經讓她爆火的甜美長相,最終也被網友拉下神壇。
黃老師配合家鄉文旅局拍攝宣傳視頻時,因為沒有濾鏡加持,讓她整個人看起來和直播間裡青春甜美的形象有所出入。
大家再一次大失所望,紛紛喊話:“把我送的十個嘉年華和火箭還給我!”
如今,她又親手推翻之前的言論,開啟直播帶貨,想必圍繞在她身上爭議也會只多不少。
說實話,黃老師當下的境地,看得人心情複雜。
走上巔峰,墜下神壇,不過一瞬而已。
我很喜歡一位網友的評論,他說:
“黃老師選擇繼續深造還是變現其實本身沒有錯,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我可以理解,但我絕不支持這種行為。”
的確,“天上掉餡餅並恰好砸中自己”這件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難以置信的。
黃老師也是普通人,她接住了這個餡餅並開心得吃了起來,卻忘了餡餅身上還肩負著作為公眾人物的一系列準則。
所以,黃老師人設崩塌,其實是大眾自己心中的期待撲了空,就像《烏合之眾》裡說的:
“群體本能地希望英雄表現出他們想象中的高尚品格。”
只可惜,在他們看來,黃老師沒有通過這層檢驗。
那麼,大眾究竟為何反感網紅這個職業呢?我說幾件事你可能就會明白了。
新華網曾發佈一張《95後謎之就業觀》的圖表,上面顯示:54%的人最嚮往的職業是主播和網紅。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人都想到網紅這個“新興職業”分一杯羹。
有錯嗎?本質上看並沒錯,畢竟職業無貴賤、也不分高低。
可再一瞅,端倪凸顯。
想必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問過“長大了想做什麼”這種問題。
老師、醫生、科學家……答案不盡相同,不管將來實現與否,這種年少的躊躇滿志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可如今,“網紅”卻成了大家從小立志拼搏的目標。
為什麼?
苦讀十幾年,還不如火了開直播、打賞帶貨來得錢多,幾天就能賺夠一輩子的錢,誰還願意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呢!
前不久,因為“花西子”事件上海一位醫生被“曝光”了。
他頂著蘇黎世大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交大醫學院教授、博導等一堆頭銜,一個月開了近80臺手術,接待了大約400名病人,工資加獎金總收入約4萬出頭,摺合年入50萬不到。
拋開一切因素來看,這位醫生的收入在全國應該算得上可觀。
可當你知道,一位靠撞臉、模仿鹿晗而走紅的網紅鹿哈僅僅帶貨7個月就掙了3500萬後,又該作何感想呢?
結果就是,不僅孩童開始叫囂“讀書無用”,就連有些父母都在把孩子往網紅的路上推。
送他們去所謂的“網紅培訓班”,為了賺流量、博眼球不惜拿孩子的生命當籌碼……
茨威格在《斷頭皇后》裡有句很經典的話: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過度的貪婪終究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一個人若是沒有強大到去駕馭這份幸運時,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也很容易失去。
輕則聲名狼藉,被全網封殺;重則嗚呼哀哉,唯留親人淚兩行。
唯有通過成長獲得的能力,才會真正屬於自己,且經久不衰。
董宇輝,一個其貌不揚、卻讓人回味無窮的“網紅”主播。
說起來,董宇輝當“網紅”實屬無奈之舉。
他的本職工作其實是新東方的英語老師,幽默犀利的教學風格讓他深受學生喜愛。
然而命運發牌,從來都不會提前打招呼。
從教育到電商,這二者中間彷彿隔著一道太平洋,可董宇輝卻證明了: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是花朵在哪都會芬芳。
直播間裡,他把粉絲當成朋友、學生以及另一個平行時空的自己。
賣牛排時,他自我調侃:“大家在六月的清晨點進直播間,看著我像兵馬俑一樣的臉型,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公。”
一句掏心窩的話,牛排瞬間賣出了250多萬份。
賣鰣魚,他脫口而出張愛玲的名句: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無刺,三恨紅樓未完。說完還用英文闡釋恨和遺憾的表達。
有些人不愛吃魚卻因為張愛玲,隨手下單了一箱鰣魚。
賣大米時,他為粉絲描繪了一幅“十月的微風,吹過彎下腰的稻穗,浪漫不止星空花海,還有煙火人間”的絕美意境。
優美動人的語句讓不少粉絲幹了這輩子都沒做過的離譜事,激情下單N袋大米。
你看,網友並不是反對網紅直播帶貨,而是反感那些美顏濾鏡開到最大,只會喊“321上鍊接”“買買買”的直播間。
與其說董宇輝在賣貨,倒不如說他在販賣希望、治癒焦慮。
而“火了就飄了”這樣的事,也壓根不會在董宇輝身上上演。
在網友因為79元眉筆被懟“這麼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時,董宇輝卻對一瓶399元的洗髮水發出了靈魂質疑:
“這洗髮水洗完是會讓我變帥還是咋了?你一個月掙多少啊,你買這洗髮水……”
當著直播間數萬人的面,直接決定不賣了,換產品。
甚至在商家向他發出鉅額誘惑,發一條視頻廣告就給1000萬時,直接回絕:掙那錢我都看不起我自己。
魚龍混雜的直播界,董宇輝就像一股清流,盪滌了大家的心靈,保留了一方淨土。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15分鐘定律,即:在未來社會,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
看看如今各路網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就知道“15分鐘”時代已悄然降臨。
可機會這種概率事件,抓住了未必能抓得牢。
比爆紅更難的,是長紅。
我們總習慣歌頌那些在逆境中堅持不懈的人,但在順境中能否初心不改才是對一個人真正的考驗。
點亮【在看】,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無論未來走得多高多遠,願我們都能初心永存!

-End-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書原創,轉載請標註來源:一星期一本書(ID:yer808)。一星期一本書,再忙也不忘記充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