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Apple Watch的新功能,迎來了“完整版”
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為大家帶來了Apple Watch Series 9的綜合評測內容。
當時在這篇評測裡,我們提到了這一代蘋果智能手錶所獨有的新手勢功能“雙指互點兩下”,並稱讚了它在識別率,以及動作設計自然度方面的優勢。但由於彼時這一功能基本只能用於在不方便觸摸錶盤的情況下關閉各類彈出通知等少數操作,除此之外尚無更多的擴展場景。
其實,這因為在最初的WatchOS 10裡,“雙指互點兩下”的大量關聯功能尚未被真正“解鎖”。好在,蘋果方面並沒有讓我們等太久。
就在日前,隨著WatchOS 10.1的正式更新,Apple Watch Ultra 2和Apple Watch Series 9的“雙指互點兩下”也迎來了它們現階段全部潛力的釋放,功能變得真正豐富了起來。
-
技術解析:看似簡單的手勢,背後的原理不簡單
眾所周知,對於目前的智能手錶產品來說,通過屏幕進行觸摸操作,或是通過數碼錶冠旋鈕、輔助按鍵進行旋轉、點按,可能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兩大交互方式。
但是智能手錶的屏幕尺寸和體型畢竟就這麼大,如果一切操作都必需要觸摸錶盤、操作按鍵,那麼在部分特定場景就必然會有一些安全隱患。因此目前在整個行業中,其實也有很多品牌會提供一些免觸摸的、僅用戴錶的單手就能完成的手勢操作。
不過如果大家對這種“手勢操作”有所瞭解和比較就會知道,目前絕大多數智能手錶的手勢設計,普遍都是些比較“大”的動作。比如翻轉手腕、反覆握拳之類,通常都涉及到整個手部的大範圍位移。
蘋果官方宣傳片裡的演示效果
相比之下,Apple Watch Ultra 2和Apple Watch Series 9“雙指互點兩下”的動作就要小得多,即便是在公共場合也不會顯得那麼顯眼。
那麼蘋果的這種設計,是為了單純更符合用戶對於“優雅”的追求嗎?當然沒那麼簡單。
說白了,大多數智能手錶上的手勢操作之所以“動作更大”,是因為它們多半單純是依靠手錶裡的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進行的識別。由於這些傳感器的精度有限,所以必須要動作足夠大,才能採集到“有效”的手勢信號。
但蘋果的做法比較獨特,根據相關技術資料顯示,“雙指互點兩下手勢”需要同時用到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以及最關鍵的光學心率計同時進行識別。而且所有這些信號都會經過S9 SiP內置的新型四核神經網絡單元進行處理,學習和識別用戶在捏合手指時所產生的、特徵性的動作指標和血液流變模型指標,由此來進行手勢的判斷。
換句話說,“雙指互點兩下”手勢的識別,一個是需要用到更多傳感器的協同工作,其次是需要依靠S9 SiP的內置AI算力,來對每位用戶建立不同的模型信號。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蘋果可以將手勢動作設計得更小,以及為什麼這個功能只是S9 SiP芯片獨佔,也就是目前僅Apple Watch Ultra 2和Apple Watch Series 9獨有的原因。
-
實際體驗:操作非常簡單,功能卻極其豐富
說了這麼多的原理,那麼“雙指互點兩下”在Apple Watch Series 9上配合最新的Watch OS 10.1,究竟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雙指互點兩下都會直接打開智能疊放(Smart Stack),也就是類似“負一屏”或小部件的界面。在這個界面下再雙指互點,就可以直接進行滾動瀏覽,而不需要去操作(旋轉)錶冠。
其次,在使用手錶來接聽電話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雙指互點兩下的手勢接聽電話,再雙指互點兩下就能掛斷電話。這個功能配合AirPods系列耳機來使用,就可以實現完全無需觸碰手機或手錶的情況下直接接聽電話了。對於正在騎車、搬運重物,或是進行其他騰不出手操作的場景來說,也相當有實用價值。
當然,除了來電之外,“雙指互點兩下”在WatchOS 10.1中也可以用於打開各種通知信息。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各種原生以及第三方APP的通知信息,比如回覆一條微信。
除此之外,“雙指互點兩下”還可以充當開始和暫停鍵的作用。比如在鬧鐘響起的時候將其暫停,比如控制音樂的播放,比如控制秒錶或者倒計時功能等等。
最後,“雙指互點兩下”當然也可以充當遙控,來操控iPhone的拍照App。與其他智能手錶必須要藉助觸摸錶盤來進行操作的方式相比,Apple Watch新增的這個手勢動作也就意味著,現在完全可以在拍照的時候將“快門(手)”隱藏在背後進行操作,從而實現更加自然的遙控自拍或是多人合影體驗。
-
總結: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還是熟悉的蘋果味道
說實在的,此前在進行Apple Watch Series 9的評測時,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次新增的“雙指互點兩下”手勢功能,會需要額外再等些時日,才真正完全解放其功能潛力。
但不得不說,在實際體驗過WatchOS 10.1,以及完整版“雙指互點手勢”後必須承認,它很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智能手錶產品上已經出現的,功能最全面、實際上手難度最低,而且識別最精確、無需觸摸屏幕或按鈕的手勢操作邏輯,甚至沒有之一。
很顯然,這種體驗的背後,無疑是蘋果在多傳感器協同工作相關技術,在端側AI技術,乃至於在自研智能手錶芯片方面的一次“秀肌肉”。而這種“要麼不做,要做就一口氣做到業界最佳”的產品設計思路,確實也很符合蘋果一貫的調性。
小米14 Pro評測:性能、影像與品質全面跨越式升級
儘管並非“改頭換面”,但已然是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