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基石研究項目”揭曉了第二期獲資助名單,46位傑出科學家獲得科研基金資助,其中西湖大學和良渚實驗室各有一位科學家入選,巧的是兩位的研究方向都和攻克人類的疑難雜症有關。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2022年,騰訊公司宣佈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定地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
新基石研究員資助類別分為兩類:實驗類每人5年資助2500萬元,理論類每人5年資助1500萬元。
整個項目有什麼特點?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表示,“原始創新不可預估、很難計劃,基礎研究中的‘冷門’和‘熱門’也是動態變化的。真正的原始創新肯定是最聰明、最大膽、最有原創性的人做出來的。因此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選人不選項目’。”
在今年這場科學界頂尖的“選人大戰”中,西湖大學工學院院長程建軍和良渚實驗室教授徐浩新分別作為化學、生物學領域代表入選。
西湖大學程建軍:
發現癌細胞的隱藏靶點
“約 70% 的癌症沒有已知的過表達受體,因此無法利用抗體藥物靶向治療。”西湖大學工學院院長程建軍表示,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正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2021年8月,程建軍全職加入西湖大學工學院,任材料科學與工程講席教授、工學院院長。
從求學到工作的30多年裡,程建軍一直致力於高分子化學、多肽、納米材料和納米藥物、藥物遞送、癌症靶向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嘗試用化學的方法解決生物材料方面的問題。
如果用生物學的方法找不到癌症靶點,怎麼進行靶向治療?程建軍課題組利用癌細胞自身的代謝系統,研發出一種通過小分子糖標記和靶向癌症的新方法。當這種“糖”進入身體,癌細胞願意吃,健康細胞不吃,自然就找到了隱藏的靶點。
在學術研究上,程建軍是個提倡“敢想”的人。他把做學術的過程比作登山,“你也許正朝著半山腰進發,但你的心中要始終保持嚮往,嚮往山頂的風景,嚮往下一座更高的山峰。”
他認為,在未來的藥物市場,核酸類藥物將會越來越重要,這能讓精準治療、個性化治療真正成為可能。他在西湖大學做的科研,就是如何能合理設計生物材料去有效地在體內靶向遞送核酸藥物,儘管目前來看這是非常難的。
良渚實驗室徐浩新:
通過離子通道治療疑難雜症
去年,徐浩新辭去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的職務,回國全職加盟良渚實驗室,擔任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同時擔任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他是溶酶體和離子通道領域的世界領軍人物,曾經獲得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受到時任美國總統的接見。
溶酶體和離子通道在醫療中起什麼作用?“通俗地說,我們做的是細胞垃圾的‘處理和降解’。”徐浩新表示,由於遺傳、環境、年齡等因素,細胞垃圾會開始囤積,這些垃圾都是由細胞的“垃圾處理中心”——溶酶體來解決的,而離子通道是調節溶酶體功能的重要切入點。
如果這個“垃圾處理中心”運轉失常,垃圾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疾病、腫瘤等都與溶酶體的功能異常密切相關。
徐浩新團隊去年在Cell發表的論文,證明了TMEM175,一個帕金森病(PD)的重要遺傳風險因子,是溶酶體膜上的氫離子通道。他們基於這一發現開發出相應的小分子激動劑,並開展了相應的臨床前實驗,為治療帕金森帶來了新的靈感。
在良渚實驗室,徐浩新團隊繼續開展溶酶體離子通道的相關研究,並將研究拓展到其它細胞器,在已發現的另外7個離子通道上展開轉化研究。他說:“目標是這些離子通道都能開發出相應的藥物,治療那些困擾人類已久的疑難病症。”
下附第二期新基石研究項目名單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