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5日凌晨,高通方面在2023驍龍峰會上正式發佈了旗下首款基於自研CPU架構“Oryon”的PC平臺方案,驍龍X Elite。
對於這款全新的PC平臺,我們三易生活此前已經帶來了較為詳細的技術解析內容。不過當時的數據來源主要是高通方面在驍龍峰會上公佈的信息,這一方面導致我們在功耗、設備形態等方面不得不進行了一些猜測。從另一方面來說,彼時官方公佈的數據基本僅僅只有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的對比關係,並未涉及到具體的跑分成績。
但就在公佈了相關信息後,我們在此次活動期間有機會對高通驍龍X Elite兩種不同設計、不同定位的參考設計,進行了理論性能測試。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一說、並且非常有趣的信息點。
-
兩款參考設計的配置,信息量其實都不小
在此前的架構解析內容中我們曾經猜測,由於此前驍龍8cx系列計算平臺普遍受制於過低的TDP設置,因此驍龍X Elite可能會突破這個限制,帶來高TDP、注重性能釋放的設計。
不得不說,我們的確猜中了一部分。因為在目前驍龍X Elite的兩款參考設計中,確實出現了TDP較高、明顯重視持續性能釋放的方案。
具體來說,此次我們測試的兩款驍龍X Elite參考設計均為筆記本電腦形態。其中一款採用15.6英寸規格,配備4K分辨率屏幕和87Wh大容量電池,厚度為16.8mm,明顯偏“大尺寸創作本”類型。而且其整機TDP最高可達80W,顯然配備有主動式散熱設計。
與此同時,驍龍X Elite的另一款參考設計則採用了14.5英寸的2.8K OLED屏,內置58Wh電池,並且整機TDP被限制在僅23W。很顯然這是一款輕薄本定位的產品,而且有可能延續了無風扇的被動散熱方案。
很顯然,這說明驍龍X Elite確實不再拘泥於“無風扇超輕薄本”的產品形態,也像隔壁的蘋果MacBook Pro一樣,有了配備主動散熱、默認高TDP設定的“大尺寸性能本”方案。
不過話又說回來,縱觀目前的筆記本電腦CPU市場,我們還從沒見到過可以用一個平臺同時兼顧“標壓大尺寸”和“低壓超輕薄”這兩種產品形態的芯片。即便是蘋果,實際上也在M系列裡通過不同的CPU、GPU配置(比如M2、M2 Pro、M2 Max),區分出了不同的功耗和性能定位。所以驍龍X Elite這次用單一設計去實現兩種功耗和尺寸的產品形態,效果究竟如何將是很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
多個軟件的實際測試,表明性能與兼容性均暴漲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實際跑分環節。
首先,是CineBench 2024的渲染性能測試。在80W的“高性能”參考設計上,驍龍X Elite跑出了單核133分、多核1230分的成績。
不得不說,這其實是個非常嚇人的成績。作為參考,酷睿i7-13800H和銳龍9-7940HS在這個項目中的多核成績,基本都沒有超過1000分。更不要說驍龍X Elite的單核最高主頻“僅”4.2GHz,但其單核成績已經超過了那些5GHz級別的本世代x86架構旗艦級競爭對手。
這還沒完,如果換成僅有23W的參考設計呢?可以看到,它在同樣的測試裡跑出了997分的多核成績。也就是說,驍龍X Elite在大幅“降壓省電”、功耗降低了不止60%的情況下,性能卻只損失了不到25%。而且此時它的實測多核渲染速度,依然高於競爭對手的標壓x86移動版CPU。
80W參考設計 PCMARK10總分13498
23W參考設計 PCMARK10總分 12892
接下來是PCMARK10,這是一款偏向日常辦公場景、輕量級的綜合測試。雖說如此,但兩款不同功率設定、差異甚大的參考設計,在這個項目中的實測成績差距還是不得不說令人驚奇。
順帶一提,UL現在也有一個專門用於測試電腦AI性能的軟件,叫做Procyon,但目前各旗艦x86 CPU在這項測試中,普遍都只有一兩百分的成績。相比之下,無論23W、還是80W的驍龍X Elite,都能跑出x86架構競爭對手近10倍的成績。這不僅證明了高通自家NPU相比其他競爭對手的巨大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它確實也再一次讓人見識到了新平臺驚人的能效優勢。
80W參考設計 GeekBench 6.20
23W參考設計 GeekBench 6.20
這還沒完,在GeekBench 6.20測試中同樣可以看到,23W整機TDP和80W整機TDP參考設計的實測性能差距,只有10%都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高通方面此次還準備了安裝Linux操作系統的測試機。它的GeekBench得分為單核3231、多核17415,也就是說比Windows系統下的成績還要再高出13.3%左右。
這說明了什麼呢?簡單來說,它其實更像是為了展示如今Windows on ARM64生態的執行效率,而特意設計的環節,畢竟大家都公認Linux系統對ARM架構處理器有明顯更好的兼容性。而高通如今顯然很需要讓消費者意識到,大家熟悉的Windows系統,在最新的、基於ARM指令集的自研PC處理器上,也沒有落後太多執行效率了。
大家如果眼尖的話,在剛剛的GeekBench測試中可能就已經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它將驍龍X Elite的GPU識別為了“Adreno 8cx Gen4”。這似乎表明,驍龍X Elite與此前的8cx系列並非平行的新產品線,而是新舊迭代關係。
但是在現場測出的成績對比來看,驍龍X Elite的GPU迭代性能增量顯然很不簡單。一方面,即便是23W的驍龍X Elite參考設計,在3DMARK中的實測幀率也已經超過了以核顯性能強大而聞名的銳龍9-7940HS。
另一方面,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講到的那樣,與80W的高功耗配置相比,23W的驍龍X Elite參考設計僅僅只下降了20%左右的幀率。這似乎也再一次表明,驍龍X Elite只需要極低的功耗水準,就可以達到能效比的“甜品點”。
-
總結:守得雲開見月明,“驍龍本”未來可期
很顯然,無論是與前幾代的驍龍8cx平臺,還是目前的主流x86移動平臺相比,驍龍X Elite都擁有著足夠高的性能、能效比,以及針對未來AI用例的巨大潛力。
當然,雖然可以說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高通自研Oryon CPU架構的巨大成功,也得益於新平臺終於在功耗設定上“擺脫束縛”。
但如果仔細想想高通過去與微軟所經歷的合作歷程,想想從驍龍600+Windows RT,到驍龍800、驍龍810搭配Windows 10 Mobile,再到從驍龍820開始的Windows on ARM生態和探索。就不難意識到,無論從硬件設計、還是驅動和軟件生態的建設上,如今驍龍X Elite所表現出的巨大進步,都絕不是一兩代產品的積累所能成就的。
有意思的是,在此前高通方面已經公佈的合作伙伴數量來看,驍龍X Elite這一次很可能會有遠超前幾代的實際量產搭載機型,這或許將會是它真正步入正軌的重要標誌。但不管怎麼說,在如今這個ARM架構PC,以及“AI+PC”的理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的時刻,驍龍X Elite以及搭載它的“驍龍本”,很可能正處在一個最好的時間點上。
從“東方屏”開始預熱新機,一加有何用意
新旗艦或將“集大成”,但一加的未來更令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