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桑補益保健康
北京市中醫研究所 / 金藥
我們的先民很早就在中原大地上栽植了桑樹。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蠶”等字,《資治通鑑》中描述隴南一帶富庶的原因時寫道 :“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隴右地處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要衝、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古代河西地區,自西漢時期植桑養蠶及絲織技術傳入後很快得到長足發展,至魏晉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隋唐時期又進一步發展,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展現著我國的宗教、信仰、經濟、禮俗等,影響著國人的生活形態。
中國是桑樹的起源中心,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桑樹遍及全國各地,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生長,經過長期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形成了極其豐富的桑樹種植資源。
莫斯科的科學家在研究百歲老人長壽之謎的調查中發現,亞巴贊山區的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他們身體健壯、行動敏捷、充滿活力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種植著滿山遍野的桑樹,村民們每天都飲用桑葉汁。無獨有偶,我國第 4 次人口普查時發現,新疆皮山縣 18 萬人口中 70 歲以上的老人佔到了 2.84%。科學院、醫學院的調查表明,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這裡普種桑樹,當地群眾除了習慣於用桑葉代茶泡水喝外,還常年吃桑椹。
桑葉味苦、甘,性寒,按中醫的說法其補益作用為清補,因此有“人參熱補,桑葉清補”之說。新鮮桑葉可入菜餚,其嫩芽可涼拌、清炒、做湯、蒸肉,也是符合目前飲食理念的綠色保健蔬菜。
桑椹可生吃,也可製成桑椹膏、桑椹醬、桑椹酒等。《本草綱目》中記載,桑椹“通氣血,久服不飢,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多收暴幹為末,蜜丸日服”。《飼鶴亭集方》記載的養生方劑補腎桑椹膏,是將黑桑椹、黑大豆同熬成膏,空腹開水沖服,具有填精益氣、生津止渴、養血榮筋、聰耳明目、烏須黑髮之效。
霜桑降糖治消渴
《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 : “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日本《吃茶養生記》中也記載 : 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糖尿病)的作用。
國內外研究證實,桑葉中的桑葉多糖能夠促進血液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分解,有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桑葉多糖還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調節人體血糖水平,特別適用於糖尿病的預防。
新鮮的桑葉,清洗乾淨,放在鍋中加水煮開即可代茶飲。中醫所說的霜桑葉是經霜後的桑葉,一般在霜降節氣之後採摘入藥。這時的桑葉帶有冬季的寒性,藥效更好。有人曾對不同生長期的桑葉進行了研究,發現晚秋和霜降後入冬時的桑葉其有效物質的含量明顯較高。
還有一些常用的降血糖方劑,如四桑苦瓜湯、五桑降糖丸,製作、服用也比較簡單。
四桑苦瓜湯 : 取桑葉、桑椹、桑白皮、桑寄生、苦瓜各等份,同放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20分鐘即可。此方中,桑葉苦、甘,寒,清肺熱、益肺陰;桑椹甘、寒,滋肝腎、補陰血、潤腸道,《本草經疏》雲“甘寒益血而除熱,其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無疑矣”,唐以前即用它治療消渴;桑白皮甘、辛,寒,有清瀉肺火之功,《名醫別錄》說它能療“熱渴”,宋人方書中常用以治療消渴 ;桑寄生苦、甘,平,除了可祛風溼、補肝腎外,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五桑降糖丸:桑葉、桑白皮、桑枝、桑椹、桑螵蛸各取 10 克,配伍蒼朮、茯苓、黃連等。每次服 6 克,每天 3 次。一般在臨床使用,降血糖效果明顯。
霜桑涼血止崩漏
桑葉歸肺、肝經,還具有涼血止血之效,《本草從新》述其可“滋燥、涼血、止血”。臨床上凡辨證為腎陰不足之崩漏者,加用桑葉,療效確切。從桑葉的性味、歸經、功效來看,它不僅能止血塞流、清熱澄源,而且能滋陰復舊,故可謂貫穿肝腎陰虧所致崩漏治療全程之良品。
傅青主所創加減當歸補血湯,方中加入桑葉,治療絕經前後崩漏證屬本虛標實,多為脾腎虧虛,虛火內生,經血妄行而致子宮藏瀉失常者。他說 :“夫補血湯乃氣血二補之神劑,三七根乃止血之聖藥,加入桑葉者,所以滋腎之陰,又有收斂之妙耳。”此方中黃芪、當歸為補氣養血之劑,甘溫益氣,另佐以甘苦性寒之桑葉,一以滋陰養血,制歸芪之甘溫,二助三七活血涼血以止血,起到了相得益彰之效。
紹興錢氏女科為浙江世傳女科之一,錢氏雲 :“血崩之因多為喜怒勞役傷肝,導致血熱沸奔,順肝經下行,暴則為崩,緩則為漏,斯證平肝清熱涼血之品當首選,故謂桑葉、甘菊為治崩漏之功臣。”已故名老中醫裘笑梅的《裘笑梅婦科臨床經驗選編》中所記載固氣補血湯,亦加桑葉一味,還特別強調“止血藥可選用 :鮮地黃、牡丹皮、桑葉”。
栽桑養蠶作為中國傳統農業,在歷史長河中取得過卓越的成績。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中藥在創新上也取得突破,蠶桑醫學領域的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已開發的醫藥新素材等展現出桑的廣闊前景。目前國內保健品市場上已有桑葉茶、桑葉咀嚼片、桑葉乾粉、桑葉營養素等多種保健產品。新興果酒桑椹酒也頗受歡迎,給予著大眾滋補、養身及補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