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範圍來看,25歲以上人群罹患腦卒中的終身風險為24.9%,我國這一數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從25歲開始就有可能發生中風。這也就意味著第一批的90後已經成為中風高發人群。
接診最年輕的腦梗患者只有15歲
通宵打遊戲、天天吃外賣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王偉平主任醫師說,從醫多年,他接診過的最年輕的腦卒中患者只有15歲。“當時這個孩子被送來急診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右側頸內動脈閉塞、大面積腦梗死,情況十分危急,我們緊急為他施行介入取栓術、去骨瓣減壓術,經過一週多才清醒過來,後續仍有中風再復發的風險。”
王偉平印象深刻,孩子媽媽當時在急診門口一直哭,那麼小的孩子就腦梗讓她無法接受。追溯原因,醫生們才知道,這個孩子很叛逆,常常逃學、長期在網吧通宵打遊戲,吃飯也隨便對付,基本天天吃外賣。
男孩的化驗報告結果也與他的生活習慣相吻合:血糖、血脂、尿酸都很高,總蛋白、白蛋白均低,鐵蛋白極低,貧血,屬於嚴重的營養不良。
21歲小夥送醫時已不能說話無法走路
家人並不知道他患卵圓孔未閉
“還有個21歲的小夥子送過來的時候已經喪失語言能力,也出現了偏癱、無法行走的症狀。”經過檢查,王偉平發現這個小夥小范有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但是他家裡人都不知道。
為什麼卵圓孔未閉患者是中風的高發人群?王偉平解釋,卵圓孔是人在胚胎時期,心臟房間隔的一個生理性通道。出生後,大多數人的卵圓孔會自行閉合,但也有部分人的卵圓孔可能終身無法閉合。熬夜久坐容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這類人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憋氣、上廁所太用力時,若此時靜脈系統有血栓,就能通過這個未閉的“小心眼”從右心繫統進入左心繫統,進而導致體循環栓塞。
小范就是因為這些到處亂竄的血栓通過這個小孔跑到了腦血管,繼而出現了中風。“往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對自己的病症不自知,導致中風。所以出現過中風症狀的,也要注意檢查心臟是否有問題。”王偉平提醒。
青年腦卒中約佔全部腦卒中的15%-18%
發病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
10月29日是第18個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卒中識別早,救治效果好”。
腦卒中就是大家常說的“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王偉平主任醫師說,腦卒中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其中血管堵塞引起的叫“缺血性腦卒中”,也稱“腦梗死”;血管破裂引起的叫“出血性腦卒中”,也稱“腦溢血”。
不論是“腦梗死”還是“腦溢血”,都是發病急、後果嚴重,如果搶救不及時,大部分病人會留下輕重不同的後遺症,比如行動困難、感覺障礙、語言障礙、視覺障礙或聽力障礙等。王偉平說:“通常來講,出血性比缺血性更兇險,因為血管破掉了,有時候血腫很大,馬上就致命了。”
在以往的觀念中,腦卒中總被認為是老年病,上了年紀的人才是中風的高危人群。王偉平根據臨床經驗表示,現在腦卒中的發病出現了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男性居多,缺血性腦卒中更常見且一直呈上升趨勢。
據統計,青年腦卒中約佔全部腦卒中的15%-18%。超過50%的青年卒中患者,存在腦血管疾病的傳統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90%的卒中可以預防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須改掉
王偉平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菸、飲酒、熬夜等),在中風發病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有早發心腦血管病的家族史,如動脈硬化、煙霧病、卵圓孔未閉等,或是高血壓、高血脂(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肥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糖尿病等,也都是中風發病的高風險因素。
“卒中,重在預防,多達90%的卒中是可以預防的。”王偉平說,在影響卒中的因素中,年齡、遺傳因素沒辦法干預,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是減少卒中發病和復發的關鍵。一級預防是指疾病發生前對卒中的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包括生活習慣調整和藥物調整。二級預防是預防已有卒中症狀或再次發病。尤其對年輕卒中患者來說,預防尤其重要。
“熬夜、‘996’、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外賣喝奶茶、久坐不愛運動、精神壓力大,這些都容易造成血栓,我全佔了。”
“工作強度大,時間長,每天神經緊繃著。吃喝方面得不到保障。”這是網友們看到“第一批90後成為中風高發人群”新聞後的留言。
王偉平提醒:中風的預防非常重要。戒菸少酒,適當運動,不要熬夜,養成健康低鹽的飲食習慣,長期保持合適的體重,重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檢查與治療,切實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
如果你或你的親友也有相關困擾,歡迎加入“腦血管病—浙醫在線交流群”。進群后,你可以和群友交流心得、感受。我們也會不定期邀請專家進群答疑。
入群方法: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3號(kbzyzx03),備註“中風”,小助手會邀請你入群。
(為保護患者隱私,文中患者皆為化名)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吳雙
通訊員 李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