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暑期檔的熱度,伴隨著爆款影視劇的售後,延續到了文娛市場的這個秋天裡。
電影領域,《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紀錄片和團綜無縫銜接,最大程度的為第一部的熱度續航,也為系列作品後續上映儘可能造勢。
電視劇領域,先是《蓮花樓》在九月中旬辦了演唱會,接著是《長相思 第一季》於十月舉行了收官慶典,雖然二者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共同傳遞出的一個信號是:國產影視劇的售後期越來越長了。
不管是角色號的超長營業,還是各種形式的歌會、綜藝,亦或是從劇集衍生而來的話劇、舞臺劇,都可以看作是劇集方的售後服務。
(《蒼蘭訣》角色號一週年發博▲)
這些售後服務共同的出發點都是增加作品和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結,進一步挖掘IP的增量價值,但影視劇究竟要如何做好售後,這個問題仍需打一個問號。
01
首先要釐清的是,影視劇的售後期越來越長,本質是劇集盈利模式的改變。
內娛第一個為自己的作品創作紀錄片的導演是張藝謀,從2002年的《英雄》開始,張藝謀幾乎每部電影都會有團隊專程為其製作紀錄片。但彼時這些幕後創作還未被真正納入宣發物料之中,在社交媒體上的聲量也稍顯薄弱。
影視劇售後真正被業內重視起來,可以追溯到2019年的《陳情令》。劇播結束後,主創在南京連開的兩場演唱會票價為627~1980元,開票後五秒內全部售罄,黃牛甚至一度將單張票價叫價至15萬元。最後兩場演唱會光是線上直播觀看人數就在320萬以上,按照非VIP50元、VIP30元的售票方式,整場演出僅線上就為平臺創收近億元。
像《陳情令》這樣的爆款畢竟是少數,時至今日,售後服務的正面價值也不單單侷限在劇播結束後各種售票形式的演唱會上,而是滲透進了劇集宣發的每一環。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現,唐嫣、鍾漢良主演的《何以笙簫默》中出現了亞運會的廣告,側面印證了這部首播於15年的現偶劇直至23年仍在為平臺產生收益。
再比如已經被盤出包漿的《甄嬛傳》,作為十年來重播次數最多的國產劇,《甄嬛傳》每年仍能為背後的製作公司帶來一千多萬的收益,被網友調侃可保播出平臺“一世榮華富貴”。
一言以概之:於播出平臺而言,一部劇在輿論場上的長尾效應拉的越長,收益越可觀。
站在觀眾角度上,追劇習慣也正在多重作用力下發生改變。追劇不單單指看劇這個行為,往往還包含嗑CP、買周邊、消費衍生物料、參與二創活動等等。這些都要求作品在宣發行為中跟觀眾建立更強的情感連接,用戶才有意願“為愛發電”。
今年夏天的熱播劇集裡,《大宋少年志》《七時吉祥》都曾在劇播期間上線團綜,分別是《大宋探案局》和《100萬個約定》,兩個節目皆以主演團建的形式推進,前者將劇中七齋團的友情擴散到了劇外的六位主演身上,#七齋重聚秘閣2023#在團綜第一期播出後登上微博熱搜,延續了劇集IP本身所具有的少年群像感和治癒感。後者以完成觀眾心願的形式聯動劇本中的“七世情劫”,增強劇粉黏性。
顯然,如果把一部劇看成一款產品,那這個產品不光包括劇集本身,還涵蓋追劇體驗、商品衍生、IP價值、社交資本等等。主創團隊的“售後服務”也不單單是指劇播結束後或上映結束後的一系列宣發動作,而是從作品跟觀眾見面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種種變化,都在指向劇方在運營思路上應有所轉變,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更好滿足觀眾的需求。
從七月份開播到八月份收官,《長相思》的播放量一直穩居市佔率第一名,在微博上的討論度也居高不下,是當之無愧的頭部爆款。
劇裡圍繞女主小夭有四對CP,夭玹、夭璟、夭柳、夭豐,劇外四位男主的角色號營業也堪稱孔雀開屏。塗山璟前腳用“嬌七文學”拔得頭籌,相柳後腳一句“這是大眼,不是大荒”為互聯網貢獻名梗。
轉頭一看,雖然劇裡瑲玹給了相思豆們一點小小的“盲人”震撼,但無所謂,角色號會出手為表哥挽尊。
赤水豐隆在線抓代拍,和拍攝時檀健次求情的代拍文學對上了,網友在評論區“禮貌”互動,“要是早有這眼力見,不就早知道夭和璟是一對啦?”
大量基於角色人設的高頻營業和網友從劇情點出發的玩梗互動,本身就構成了一種“二創”。活躍的角色號不僅增加了觀眾追劇的沉浸感,也為宣發方在劇情之外尋找更多的發力點提供了新思路。經統計,在《長相思》的劇播期間,7個角色號全員紅V,粉絲共計214.4萬,發博量477條,為劇集帶來了68個熱搜,有效協助劇集破圈。
在特殊的高光情節點,微博的走心長文便於劇集展開深度的內容輸出,給觀眾表達情感提供了出口,主演及角色號也通過微博參與討論、實時互動,真正做到了“愛有回應”。
《長相思》的梅林虐殺情節登上熱搜引起爭議後,官方微博號直接在微博放出了梅林分軌作為回應,邀請觀眾二創,劇粉也積極在微博整活,最終將前期創作上的遺憾轉化為了一次成功的營銷事件。
《蓮花樓》在播出期間平臺熱度則一直卡在九千上下,主創們立下破萬flag,微博積極傳播,在劇粉星粉的合力下,劇集終於在超點後迎來熱度破萬。flag兌換夜又稱《蓮花樓》顯眼包成團夜,#成毅跳queencard 認真中帶著幽默##陳都靈沒跳又好像跳了##曾舜晞跳queencard#先後登上主榜熱搜前十,#陳意涵蓮花樓破萬福利舞蹈Liar##王鶴潤跳queencard#也登上了文娛熱搜,相關話題互動量57萬+,微觀節目人次3.9億+,稱得上是“全員上桌”。
好的作品會被市場看見,也會被觀眾看見。劇播結束後,《蓮花樓》激起的迴響依然久久不散。相關的粉絲二創、細節向解讀頻繁登上熱搜,讓全網共同見證了好內容的價值所在。微博上的自來水用戶化身“蓮絡人”,共同助力《蓮花樓》成為了暑期劇集的長尾效應No.1。
9月16日,《蓮花樓》舉辦線下演唱會,直播預約人數28.6W+,直播點贊3.2億+,充分說明《蓮花樓》爆發長尾效應後的有效吸粉。演出過程中六位主演身穿角色服還原了熱度破萬名場面,再跳《Queencard》;還有合唱主題曲、互換角色小劇場,流程設計不可謂不用心。整場演唱會斬獲微博熱搜熱榜120+,#成毅刀劍如夢##陳都靈舞臺##曾舜晞queencard方多病攔出租車#多個話題詞登上熱搜高位,為這場相聚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售後學不僅適用於劇集,在電影領域也越來越不容忽視。
這個夏天,從全國路演到“封神質子團”,再到票房大爆、團綜誕生,《封神第一部》完成了獨屬於它的爆款敘事。不管是口碑轉變,還是票房的超強續航,主創的有效售後都“功不可沒”。
微博是貫穿全程的宣發陣地,也是自來水影迷聚力的最佳渠道。電影熱映期間,觀眾在烏爾善導演微博下催新紀錄片和團綜,編劇曹昇在微博以頭條文章的形式分享幕後艱辛而有趣的創作歷程,這種獨家物料和即時互動都極大地反哺了影迷們的觀影熱情。
團綜提上日程後,從路透到正片再到花絮,每個環節又都通過微博引發更廣泛的討論。
言而總之,在文娛產品形態愈發豐富的當下,追劇、觀影不僅是一種消費行為,更是一種由身至心的消費體驗。影視IP化、作品產品化給劇集創作提供了更可觀的商業前景,也給國產影視售後設置了更為嚴格的考驗。
微博作為文娛作品的中心舞臺,獨特的內容生態給影視創作鏈上的每一環提供了共創共熱的土壤,作品和平臺之間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奔赴,而這也必然是國產影視劇售後的大趨勢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