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兒奴,張華每天最幸福的時刻,是睡覺前女兒摟著自己說:爸爸,我想聽你講故事。
不過在7個月前,女兒對聽故事這件事並不上心,甚至不愛聽。
為了讓女兒愛上故事,並不是技術出身的張華組建了一支7個人的團隊,花3個月用大模型開發了一個講故事的小程序,讓女兒成為故事主角,還吸引了30萬像女兒一樣的小粉絲。
讓女兒成為故事裡的主角
“女兒奴”爸爸花3個月研發兒童繪本產品
和大部分年輕的父母一樣,陪女兒讀繪本講故事,是張華夫妻每天的必修課。不過時間一長,張華髮現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繪本是英語繪本,因為名字拗口,情節也不接地氣,所以對小朋友來說很難和故事裡面的人物產生共情,以至於理想中安靜和諧的親子時刻,經常變成現實裡的雞飛狗跳。
一次,張華去幼兒園接女兒放學時,看見正和同學們做遊戲的女兒,投入開心的樣子突然啟發了張華:如果把孩子們遊戲的過程變成一個故事,故事裡的主角就是孩子們,會不會讓孩子們愛上故事?
“那時候ChatGPT剛發佈,大模型很受關注,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個繪本?”張華嘗試做了一個故事,女兒特別喜歡。這促使他萌生創業的想法:可不可以用大模型為小朋友做他們真正喜歡的專屬繪本?
5月份組團隊,6月份開發,7月份,一個叫“童語故事”的兒童繪本產品在淘寶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童語故事”自動生成的圖文繪本
和此前的繪本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們可以通過“童語故事”小程序,上傳頭像後進行數字分身創建,在故事概要裡輸入一句概要或添加關鍵字,比如:“建築王國大探秘”,選擇相應的朗讀音色和畫面風格,系統就可以生成一本該數字本身為主角的特定主題童話繪本。一篇1000字左右的故事,只要短短4分鐘時間。
上線那天,張華本來沒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出現了很多自發性轉發和試用。當天的平均停留時長是193秒,用戶達到300多人。
3萬塊的IT成本做到賽道前三
上線4個月吸引30多萬小粉絲
童書市場一直備受關注的熱門賽道。不過因為內容同質化嚴重、創作成本高昂等問題,行業在這些年裡並未得到實質性發展,甚至有互動閱讀平臺在斬獲千萬A輪融資後銷聲匿跡。
“童語故事”卻走出了一路與眾不同的路。
今年上半年,國內科技公司紛紛推出大模型產品,張華判斷創業時機成熟了。這也是“童語故事”的特殊之處:它調用大模型迅速生成繪本內容,再由文本內容調動通義萬相或Stable Diffusion生成相應的配圖。整個過程極快,通常生成時間在1-3分鐘左右,而不同的主題句相當於不同的prompt,能實現個性化生成故事。
“童語故事”創始人張華
上線三個月,“童語故事”的MAU(Monthly Active Use,月活用戶)漲到了30萬。更讓張華和團隊為之振奮的是,微信小程序裡有上萬名用戶平均停留時間達到8-15分鐘。
這樣的用戶時長在“AI Story”賽道已經排得上全球前三,但對於張華來說,數據最大的意義是真正有小朋友在聽以他們自己為故事主角生成的繪本故事,而這也是張華創業的初衷。
從第一個文生文版本上線,到文生圖,8月份上線文生短視頻,4個月時間“童語故事”已經迭代了20多個版本。張華說,年底將上線文生動畫。
對於小創業公司來說,技術背後的成本也很關鍵。
張華說,六七個人的團隊所有架構都基於阿里雲做的,除了成本低,最大的價值是便利。
張華算了下,4個月產品快速迭代了20多個版本,從ECS到OSS,從消息隊列到數據庫,從開發到域名,平均每個月IT成本才1萬元左右。相當於一個月內組建的團隊花了3萬的IT成本,不僅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還取得了賽道前三的成績。
“有了大模型、雲計算這些成熟的技術,才能讓我們實現低成本高效創業。”張華說,除了節省資金成本很低,阿里云為創業者提供的一體化系統的服務,讓張華和團隊專注於產品開發。
上海交大宿舍誕生的這家公司排到了全球第一
那些從雲計算浪潮裡走出來的公司
如果說“童語故事”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浪潮下,在雲上長出來的創業公司,米哈遊則是雲計算浪潮裡走出來的“數字原生企業”。
2009年,阿里雲的工程師寫下第一行代碼,也開啟了中國雲計算時代。2年後,雲計算的浪潮迎來了第一波原生企業。
2011年,米哈遊誕生在上海交大的一間宿舍裡。和會員訂閱制的流媒體播放平臺美國奈飛公司Netflix一樣,米哈遊第一天就完完整整出身在雲上,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的話來說:“它都不知道什麼叫做傳統的IT。”
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2023年全球遊戲的開發者50強榜上,排在第一。這個“第一”是什麼概念?可能很多人當年玩過《憤怒的小鳥》這款遊戲,這款火遍全球遊戲背後的開發商,來自芬蘭的Rovio排名第22位,另一家紛蘭移動遊戲巨頭Supercell排在第4位。
目前,米哈遊全球超過玩家已超過1億,大約一半在海外。2022年的利潤超過了索尼的PlayStation(22億美元vs18億美元)。米哈遊作為真正的“雲原生企業”,也成為是中國千萬創新企業和雲計算互相推動發展的時代縮影。
雲計算的這次浪潮改變了互聯網的天下,掀起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創新浪潮,快手、國內首款AI遊戲網易的《逆水寒》、B站、喜馬拉雅等,都在這波浪潮下誕生。
當雲計算變成社會基礎設施,“傳統企業”紛紛擁抱雲,雲計算也開啟了第二波浪潮。最標誌性的事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雲計算第一次承載了賽事的核心繫統。
“雲計算跟奧運會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用技術還是不用技術的關係,它的意義就像當年在芝加哥的世界博覽會上第一次用交流電。”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說。
不過眼下,以ChatGPT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重構全球新一輪技術競爭格局,普通創業者也迎來最好的創業時機。
彩雲科技的創始人兼CEO袁行遠這樣來定義眼下的變化:“原來是走路的,現在變成了超跑。”
蘭州的一個普通寫手,通過彩雲科技推出AI輔助故事創作工具——彩雲小夢,原本月收入僅大概兩千元,用上了AI輔助創作,因為創作變得更高效、更受歡迎,收入也翻了三倍,足夠他在蘭州獲得一個體面的生活,繼續追求文學夢想。
“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在60年以後走在了一起。”王堅認為,雖然這件事不會在一年、兩年完成,“它可能會給我們十年、幾十年的時間,讓足夠多的創新,在雲計算時代能夠發明出來。”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沈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