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做無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看夕陽,望秋河,觀落花,談不關緊要的天,吃不求飽的點心,喝不求解渴的小酒,笑看人生苦與愁。
10月26日,重慶晚報記者打卡了
深藏在江北的“民間小酒博物館”,
千種小酒藏牆上,一杯小酒入我喉,
何其快哉?
有沒有你熟悉的小酒?
那日江北秋雨綿綿,記者打著傘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發現是家小店?本以為走錯了,進入店內,看到那些展示出來的、各種收藏的鍋和酒,才知道應該沒有走錯。
當天老闆有事出門,老闆娘肖女士在。肖女士說,“民間小酒博物館”是大家的愛稱。老闆是愛酒之人,店裡的確藏酒上千瓶。那些藏酒,都是三十多年來,從全國各地收來藏的。對老闆來說,最珍貴的應該是那瓶1993年的茅臺。而對很多喜歡來這裡打卡的市民和遊客來說,則是封存在牆上那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小酒:有些小酒已經絕版,酒名大概也會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牆上的酒大都是滿裝未開封的小瓶裝酒,只可近觀,不售賣。那我們來看看牆上,有沒有大家熟悉的酒呢?
如此多的小酒,棲居在牆上,記者挨著參觀。
肖女士說,小瓶裝的酒,都固定在牆上封存。還有一些大瓶的酒,雖然沒有封存,但是也只能參觀,不售賣。
記者看見一排標著“豪客”的竹筒酒,感覺特別有味道。肖女士說,這個買來十多年了,買來後就蠟封收藏,所以看上去頗有歲月的痕跡,但酒肯定都封在竹筒中,藏得越久越美味。
那這些酒賣嗎?肖女士說,收藏品,只看不賣。這些年,他們試著用各種食物泡酒,失敗的多,成功的也不少。這些酒是可以賣的:枸杞泡酒、櫻桃泡酒、山楂泡酒、檸檬泡酒、刺梨泡酒、草莓泡酒、鮮桑葚泡酒、玫瑰泡酒、石榴泡酒、玫瑰泡酒、枇杷泡酒、金桔泡酒、藍莓泡酒、拐棗泡酒、葡萄泡酒、人參泡酒、紫米桂花泡酒、冰糖廣柑泡酒……
肖女士說,以前她不懂酒,覺得似乎什麼都可以泡酒。但實際試了才知道,不是什麼都能泡酒裡成為美酒的。所以泡製成功的美酒,確實值得分享,人生有酒有顏色,人生無酒無味道。她個人最喜歡的是普洱青梅酒,氣味清雅,色如琥珀。
記者平日不喝酒,所以沒有品嚐十多度的青梅酒。當天只品嚐了最低兩度的米酒,綿軟、微甜、香醇,也很不錯。中國人自古飲酒,都會倡導“溫克”之禮。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溫馨提醒讀者,美酒雖好,小酌即可,切莫貪杯。
識得佳釀曰“西鳳”
話說回來,醉裡不知身是客,真名士自風流。誰人識得牆上的酒?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市民。
李先生說,他不太認識裡面的藏酒。他年輕的時候,都是去打散裝的白酒——高粱酒,後來流行“歪嘴”(郎酒的小瓶裝),現在自己泡些養身酒,加些沙參、人參、黨參之類的補身體,平時小感冒喝點好得快。
楊先生說,他平時和朋友聚會才喝些酒,白酒、紅酒、啤酒都可以,家裡喝的則是自泡的三元酒。這裡面的藏酒,他也就喝過大眾都瞭解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
讀者韓旭則說,裡面藏的小酒品種多,還挺有意思的。那裡面,西鳳酒挺好的,可以分享一些趣聞給大家。
美譽
西鳳美酒 歷史悠久
位於“八百里秦川”西陲的鳳翔縣柳林鎮,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這裡產的西鳳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
據初步考證,始於周秦,盛於唐宋。鳳翔,古稱雍州。相傳周文王時“鳳凰集於岐山,飛鳴過雍”。春秋時,秦穆公之愛女弄玉喜歡吹笛,引來了善於吹簫的華山隱士蕭史,知音相遇,終成眷侶,後同乘鳳凰飛翔而去。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取此意將雍州改名鳳翔。
據史料記載,先秦19位王公曾在此地建都。從秦建都以後的各個朝代,雍州均為州、郡、府、路之治所,有“西府”之稱,故所產美酒取名“西鳳酒”。
美名
投之於河 三軍皆醉
據《酒譜》記載,秦穆公犒賞三軍,投西鳳美酒於河,三軍皆醉。
相傳唐朝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行至今鳳翔縣柳林鎮亭子頭附近,鳳翔郡守將可以醉倒蝴蝶的西鳳美酒贈送裴公。裴公即興吟詩一首:“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後,裴公又將此酒獻給高宗。自此,柳林酒被列為皇室御酒。
北宋嘉佑七年,蘇東坡任鳳翔府判官時,著有名篇《喜雨亭記》,文中記載喜雨亭落成之日,與友推杯換盞,“舉酒於亭上”,飲的就是西鳳美酒。
到了明代,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過路遊客“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以品嚐西鳳美酒為樂。
美味
初加草莓 後配中藥
據悉,西鳳酒是以大麥、豌豆做曲,採用優質高梁為原料,配以天賦甘美的柳林井水,用土窖固態續整法14天發酵,混蒸混燒而得新酒,再經“酒海”貯存3年,精心勾兌而成。
嘗過西鳳美酒的人都說:西鳳酒,酒香文雅細緻,酒質特別細膩順口,落口甘爽,尾淨悠長。人稱“鳳香型”白酒。
西鳳酒酒度為:內銷64.8度(±0.3)、60度(±0.3);外銷55度(±0.3)。
上世紀80年代,西鳳的果酒——西鳳草莓酒現世。另外,“鳳靈酒”也值得一提,它是用西鳳酒做底酒,配以靈陵香、山楂、北芪、當歸、枸杞等十多種中藥材,泡製而成的高級低度飲料酒。其味醇柔順口,飲後餘香綿綿,高貴與謙和融為一體,很值得一品……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