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有福利
視頻來源 文明金華
“雖然這次沒有找到阿婆或她的後人,但我會繼續尋找,因為這既是我們的一個心結、一份愧疚,也是我們的一份感激、一個承諾。阿婆可能已經不在了,但我還是希望能夠找到她的後人或者她所在的村莊,以表達我們的感恩之心!”
前兩天,帶著遺憾離開東陽時,金菊愛的心情有一些失落,但這並沒有改變她這麼多年的初心,希望未來的某一天,43年前的那份恩情可以當面說一聲謝謝。
43年來,很快多事情都隨著時間的流轉而淡化,可那個寒夜裡收留金菊愛和她同學的阿婆,卻一直是金菊愛記憶深處的溫暖,恍如昨日。
寒夜中一束暖黃色的燈
一碗熱騰騰的面
曾任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的金菊愛老家在金華永康,說起43年前的那個夜晚,她依舊記憶猶新。
那是1980年春節前夕,17歲的金菊愛在讀大二。當時她放寒假回家,與高中同學陳怡相約去東陽巍山,看望剛調回東陽不久的高中班主任。
因為班車很少,當天中午從永康達到東陽後,城區已經沒有去巍山的班車,售票員建議她們先找旅舍住下,第二天再去巍山。
“對那時的我們來說,旅舍是一個陌生到不想去也不敢去的地方,看著天色還早,於是就決定步行去老師家。”
路人告訴兩人,巍山離城區很遠,有25公里的路程,但這並沒有打消兩人步行前往的計劃。
“冬季天黑得早,4點多天色就暗了,公路邊顯得愈發荒涼,氣溫也越來越低。我們開始感到害怕,卻也沒有辦法,只能咬著牙壯著膽,快步往前走。”
兩人越走越慌,而就在這時,“吱”的一聲開門聲響,引起了兩人注意,只見一束暖黃色的燈光從前方不遠處的屋內射出來,隨後,一位阿婆提著一隻小水桶走出來。
見狀,兩人興奮地跑過去,迫不及待向阿婆打聽,這裡是什麼地方、離巍山還有多遠。當得知還有10多公里路時,兩人更慌了,馬上問阿婆,能不能借宿一晚。
“阿婆說可以,很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還做了一碗熱騰騰的面給我們吃,安排我們住下……”
金菊愛說,在陌生的異鄉,飢寒交迫時,能很幸運地遇到一位能提供溫暖“避風港”的阿婆,這讓她們覺得充滿了驚喜和感動。
第二天一早,她們向阿婆告別,此時阿婆似乎少了前夜的熱情,欲言又止,這讓兩人覺得很奇怪,但由於趕時間,也沒有細想,便重新踏上前往巍山的路。
直至見到老師,她們回想起這件事情,才發覺借宿的那間土屋,很可能是一間旅舍。
“那麼冷的冬夜,我們真的不知道再走下去會發生什麼。事後,我們認識到那筆住宿費沒結算,想當面向阿婆說聲對不起,感謝她當時給予我們的幫助和寬容。”
此後兩人試圖補上那筆住宿費,但因為沒記住阿婆所在村的村名,也沒記住旅舍的名字,所以一直沒有打聽到消息。
這件事成了金菊愛和陳怡的一個心結,以至於後來每當遇到東陽人,金菊愛都會說起這件事,希望能找到線索,而10年前陳怡的病故讓金愛菊找到阿婆的期望更加迫切。
一條小水溝
一個汽車臨時停靠站
前段時間,一次旅行中,金菊愛遇到了被譽為“東陽通”的陳林旭,聽了她的故事後,陳林旭決定幫助她一起尋找那位阿婆的蹤跡。
20世紀80年代,東陽去往巍山有北、中、南三條路線,根據當時人口密度來看,中路沒有鄉鎮,人流量較少,不太可能會有旅舍,陳林旭初步分析,金菊愛和陳怡行走的道路要麼是北路,要麼是南路。
陳林旭說,那個年代的老旅舍、客棧,通常都在鄉鎮(公社)所在地,當時北路沿途有2個鄉鎮(公社),而南路有3個鄉鎮(公社),根據金菊愛的敘述來看,兩人走了一半左右,通過排除法,南路上的李宅村和北路上的六石街道這兩個地點比較符合找尋目標。
陳林旭隨後聯繫了李宅村一位名叫李偉躍的朋友,正巧這位朋友的奶奶曾在20世紀80年代開設過旅舍,也多次免費為來往路人提供住宿。
得知這一消息後,陳林旭、金菊愛都很興奮,或許李偉躍的奶奶就是他們所找尋的阿婆,10月29日,一行人急忙驅車前往李宅村。
“當時老馬路不寬,我奶奶的老房子就在馬路中間……”
在李偉躍帶領下,一行人來到老房子舊址,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菊愛努力地在腦海裡尋找對當年周圍環境零碎的記憶。
“我們從東陽方向走過來,房子應該在馬路的右手邊,在我的印象中,我們進屋後,有個燒柴火的老式灶臺。從門口出來,有一塊石板,石板下有一條寬約一尺的水溝。走出門後左拐幾十米遠處,就有汽車臨時停靠站。”金菊愛說。
經過一番比對,李偉躍奶奶的老房子和金菊愛記憶中的“水溝”“旅舍”等信息並不匹配,並且李宅村的第一家旅舍開設於1989年,而不是1980年。
隨後,陳林旭又通過一位朋友,找到了六石街道比較符合描述的老旅舍和當時旅舍的負責人。
“旅舍是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屋裡雖然也有灶臺,但是灶臺在屋子的後面,而且門前也沒有小水溝……”聽了金菊愛的描述後,負責人擺了擺手,不過她告訴金菊愛,當年旅舍每晚住宿價格為5角錢。
之後,大家對周邊沿線幾個村莊進行走訪,向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打聽線索,但都沒有得到肯定答案。
“雖然沒找到阿婆或她的後人,但這次經歷又一次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東陽當地百姓的善良和熱情,他們願意幫助我,陪我一起尋找,這讓我感到非常溫暖。”金菊愛說,未來她還將盡最大的努力去尋找,既是解開當初那個心結,也是完成對已故同學的承諾。
如果你有當年的線索,也歡迎留言,幫助金菊愛早日完成心願。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董齊
通訊員 池欣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