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中醫讓你避開寒涼,有沒有道理?

百家爭鳴:中醫讓你避開寒涼,有沒有道理?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生活中多了空調,夏天也能喝到寒水。對於中醫來說,即意味著我們的生活中多了“寒氣”。按照傳統的中醫理念,基於古代沒有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我們一貫的認知就是身體會變得寒氣重。實際上,這是一個極其模糊,且完全脫離人體臟腑工作機制的認知。

我們人體需要的能量時刻都在與自然界進行交換,這個“交換”是我們進入誤區的核心。我們人體對外物有一套轉化機制,在這個自然界,你所能接觸到的任何寒涼之物,它在沒有經過人體轉化之前,都屬於“外寒”。這些外寒在進入我們身體之後,如果身體不能正常轉化,它就會成“外邪”,中醫稱之為“毒寒”。毒寒就是中毒,與其它中毒的本質並沒有區別,都是一種不屬於身體內部元素的侵入

以下內容,專業的可以多看岐伯所述,不專業可以跳過看我所述。我講的都很白話,是你可能基本接觸不到的論點。而恰恰這種重要的論點,往往已經被我們大多中醫所忽略,它將直接讓你的調理變成一種傷害!

岐伯曰:“腎中水虛,不能制火,因外寒相激而火發也,人生五臟非火,無腑非火也,無不藉腎水相養。腎水盛則火藏,腎水涸則火動,內無水養則內熱已極,又得外寒束之,則火之鬱氣一發,多不可救”。

按照現代的觀點,因為額外大量的冷氣接入,我們的身體會變得非常寒涼。這個觀點沒有錯,但它忽略了一個核心要素,就是轉化。對外寒的轉化是我們胃負責的,不管你是吃寒性的東西,還是空調外寒,一旦不能轉化,首先遭罪的就是胃。而一旦胃不能轉化,你就中毒了,因為這個外寒成了毒寒。這種身外之物,它不會與我們任何臟腑相合,不會歸經,它會四處遊走,停到哪裡涼到哪裡,痛到哪裡。最要命的是它不僅構不成我們內寒之氣重,反而會導致我們內熱更甚。

中醫的診斷向來是以身體內部的真實狀態為主,不是你怕冷就可以定論為陽虛的。一般中醫很機械的認為接觸寒涼多了,你就會構成腎陽虛,內外相應,寒從中生,實際恰恰相反。只要你接近寒涼後胃會明顯不適(不包括那些長年嗜睡並且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的真寒體質),就說明你已經失去了對外寒的轉化能力,此時你的腎水無源必逐步的消竭。加上外寒的相束,你會變得很燥熱,心臟會明顯的逐步出問題。即使你非常怕冷,你也會感覺到身體內部的燥熱有種不可控制的趨勢。這便是中醫說的外寒內熱(陽盛格陰)之症。

真正的寒氣重即內寒之症,由於我們的腎水氾濫而造成的陽氣受制,即腎陽虛。人會因此變得沒有慾望,沒有動力,嗜睡怕冷,全部符合你才叫腎陽虛,怕冷卻心煩氣躁、慾望強烈,那絕對不叫陽虛。現代人真沒有幾個腎陽虛,大多呈現的寒象都是內熱之極產生的一種假象,被水平一般的中醫看見冷就直接定位陽虛。他們除了身體呈現的假寒以外,無不是心煩氣躁,慾望強烈,各種痛症炎症,而這些症狀全部都是陽氣得不到收斂的表現。我們把病情特別嚴重的小朋友家長都拉到觀察群,發現他們幾乎全部從小不給孩子碰寒涼,還刻意的補陽,而這些孩子大多都是一身頑疾(抽動症、癲癇等明顯收不住的症狀),長年生病情緒暴躁,因為孩子都是很缺腎水的,你不給反而還制它,最終多半會良成大禍。(如果你對此持疑,公眾號內有一篇旅行記錄,關於一個未滿月的嬰兒歷練,他的第一站是高原地區。)

岐伯曰:“寒乃假寒,熱乃真熱。內熱之極,外現假寒之象,此心火之亢也。火極似水,治以寒則解矣。熱乃假熱,寒乃真寒,下寒之至,上發假熱之形,此腎火之微也,水極似火,治以熱則解矣。”

真寒假寒,是我們現代中醫遇到的最大問題。由於自媒體不負責任的傳播、捏造一些膚淺的認識,導致我們幾乎全民病態。我們現代的生活環境遠比古代複雜,我們多了很多古代沒有的情況,像我們平時大量喝冰水,吹空調,這是古代不可能產生的現象,即意味著我們的辯證比古代複雜的多。如果我們脫離了人體與自然界的能量交換機制,我們會一直走在相反的方向,看似解決的問題實際是促使腎氣(自愈力)放棄了抵抗,轉入更深層次的病態。其實可以很直觀的判斷,你每次看似解決了問題,但之後出現的問題一個比一個重,這樣的現象必然就是走的反路(抑制腎氣)。因為人體的重病形成的前提是累積,不累積沒有可能自生重病

中醫常說“腎惡寒”,實際上就與脾惡溼一樣,因為脾是溼土,它才會惡溼。而腎屬水,特性為寒,腎惡寒是自求平衡一種說法。也就是說,腎在它狀態還是正常的時候,它是需要暖的,因為它的本徵態還是寒的,只有暖它才能達到平衡。當你的腎水已經開始匱乏,就意味著腎的本徵態(原本狀態)就已經開始偏離了,因為你已經開始缺水了,它開始從寒偏向熱了,此時如果你在用“腎惡寒”來做標準,那麼你最終會讓你的腎水全部消竭。我們古人很多觀點都是基於臟腑正常的時候闡述,而不是在闡述病態。(例如養生四要說冬食熱,春食涼,夏食寒,秋食溫,如果你臟腑本來的狀態已經偏離,這個就已經不適用了,因為你臟腑的需求不一樣了)

當我們的腎水開始匱乏,外部唯一能夠補充的都是外寒。因為腎屬水,特性為寒,腎水即所謂“內寒”,它是一種與內熱相濟,而自生平衡的元素(我們的身體是無數由局部平衡而形成的大平衡)。當你開始內熱,內生炎症,心煩氣躁,你還不能補腎水,要麼就是你自己被誤導,要麼就是你的胃已經不能轉化外寒了。而一旦你不能轉化外寒了,就說明你的胃已經嚴重出問題了,外寒不能轉為內寒濟腎水,你的身體內熱就會持續加重,直到熱極生寒(很可能這個階段你的心臟已經開始明顯異常),即使是盛夏你也得穿秋天的衣服。甚至於一個水果,一陣寒風就能把你吹進醫院。(這是很多長期扶陽者的真實寫照,他們往往被表面的假象長期矇蔽,一直認為自己是正常的)

胃處於這種狀態基本就可以歸類為胃寒了,我們的胃其實本來是熱的,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適當”攝取寒涼不僅可以保持消化系統的舒適,也可以合理的為腎水提供資源。由於現代生活的不節制,大量的攝取寒涼讓胃變的負重不堪,從熱轉涼。到了胃寒的階段的,你的處境就會非常尷尬了,胃寒你就只有吃熱的,而一旦吃熱的就更傷腎水,而吃寒涼補腎水你的胃又沒辦法轉化,更加受不了。沒有合理的調理,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這就是身體的微妙之處,從各個角度都讓你節制,一旦攝取過量,任何的東西都會破壞你的平衡。(還有一種更加糟糕的狀態就是胃過熱,它不僅僅是不能轉化外寒的問題,它會殺盡一切你攝取的資源,即:“胃熱殺谷”。這類人普遍偏瘦而吃不胖,因為你吃再多也基本等於沒怎麼吃。)

岐伯曰:陰病晝輕夜重。雷公曰:何謂也?岐伯曰:陰病晝輕夜重,此陰氣與病氣交旺,陰氣未衰也,正與邪爭,尚有力也,故夜反重耳。晝則陰衰矣,陰衰不敢與邪爭,邪亦不與陰爭,故晝反輕耳。雷公曰:邪既不與正相戰,宜邪之退舍矣,病猶不瘥,何也?岐伯曰:重乃真重,輕乃假輕。假輕者視之輕而實重,邪且重入矣,烏可退哉。

我們現代大多人都迷在一成不變的中醫養生思維裡,加上文獻重添油加醋的個人理解,可謂掌握的知識都是不倫不類。我們身體的調理,其目的非常明確:“恢復人體的本徵狀態”,即清淨自然的原始狀態。而我們現代太缺乏全局觀,對於一個局部的症狀狀態關心遠遠大於整體狀態的長期發展趨勢。要明白,我們的身體不會無緣無故生重病,一切重病都是你身體累積到一定的結果,如果說你的調理每次解決了你的痛苦,但長期卻給你帶來更多更嚴重的疾病,那麼你的調理(或者養生)必然方向是錯誤的。實際上這些調理都是在幫助你的邪氣(病氣)對付你的自愈力(正氣),中斷了你自愈力對抗疾病的反應。從以上歧伯描述的你可以深刻的理解這一點,幫助正氣你的症狀會加重後消失(一般是重症),因為這裡會有一個攻病的過程,而幫助邪氣你的症狀消失是最快的,因為正氣退避,衝突停止,重乃真重輕乃假輕,病再入三分。(高強度合理的調理方案,一樣可以做到很多症狀直接消失)

以上歧伯所述,我特地引入陰症的問題,它直接證明了我們現代大多的調理都是方向都是錯的。歧伯闡述的是一般情況下,陰病是白天輕晚上重,因為晚上有陰之力相助,與自愈力(正氣)相合而與病氣相爭。以最重要的感冒狀(感冒狀是病情在各個階段康復的重要特徵)來說,對於現代人的普遍體質,它絕大多數都是一種白天輕晚上重的症狀,此為歧伯說的陰症,而我們現代常規的做法都是扶陽,比如艾灸艾灸這種純陽之物等於直接殺了陰氣,所以你的症狀每次看似退卻,但實際上是病情更加嚴重了,影響非常之深遠。可以負責的說,從小就長期艾灸的小孩,沒有一個逃得過重病的命運,從他不再感冒發燒開始,你會明顯發現他的整體狀態已經不是你能輕易控制了。(真正內寒體質,陽虛體質,他會經常的感冒,但特徵是白天重晚上輕,與現代完全相反)

由此我們再延伸出現代所謂以現代空調冷氣為方向,而產生陽虛(寒氣重)為診斷結果的中醫調理,究竟長期給你帶來了什麼?我想這一點你心裡應該很清楚(這種調理往往會讓你一生避開寒涼,深入到一定階段,甚至夏天洗碗只能碰熱水,一個正常人應該如此嗎?)。而從側面來說,古中醫非常重視的人的情緒因為情緒可以更加直觀的呈現臟腑的真實狀態,你是否感覺到,當你經過這些扶陽的調理後情緒更加的異常?甚至於難以壓抑後直接讓整個團體氛圍變得緊張?這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心態嗎?一個正確,合理的調理方向,必然是可以讓你情緒逐步平靜(五臟歸位必心平氣和,這是中醫理解人體的本質),症狀逐步消失,症狀可以深藏,但情緒狀態你是絕對心知的。錯誤的就是錯誤的,隱藏的再深也逃不過時間的檢驗。你自己時間不夠,你可以去檢驗一下別人。

以上,我們從最根本的角度出發,現代人的問題全部出在腎,而問題的解決全部在胃,一個是安撫身體內火躁動的要素,一個是提供安撫資源的要素。通過中醫藥來解決胃的問題是很艱難的,因為它無法同時兼顧兩種相反的狀態,必然需要多個階段的調整才能達到最終目的,實際上它還不如其它中醫調理介質。中醫並不是草藥文化,復興中醫不是復興草藥,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如果中醫還主用草藥這種原始介質,真是太脫離中醫萬物共振(中醫萬物皆可為藥,因為萬物都有它的頻率)的核心思想了。

這篇文章重點在於,現代中醫忽略人體內外的資源轉化,從而形成的辯證錯誤所導致的普遍問題。我們只是闡述問題的現象與原理,而方案我們已經融合在調理終端。實際上隨著調理的時間,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的胃開始不怕涼了,此時你一定注意,不要刻意的避開寒涼。在胃的承受範圍內,你可以適當的攝取(但千萬不要貪,更別吃一些莫名其妙的混合物),這樣才能更快的提升你的腎氣。若不如此,你將永遠無法脫離調理,因為你從生活上已經離陰偏陽,必然無法靠自己守住你身體的平衡。特別在這個天熱地燥,容易讓人心煩氣躁的時代。

關於扶陽派:扶陽派盛於清末,流傳至今。清代是我們華夏文明少有的寒冷期(小冰期),整個自然界的氣場都是陰盛陽衰,人們是毫無鬥志,缺乏陽氣,全民嗜睡。因此扶陽是順應天道,歷代中醫調理的大方向都是以天為主(例如金元時期的調理方向主要就是滋陰與寒涼),這是中醫天人合一的根本。而我們現代幾乎是活在溫室裡,整個自然界持續變暖,如果我們還要去扶陽,在天這個角度已經脫離平衡,天人合一基本成了一句空話。而我們現代生活環境之複雜,我們很難像古代根據時代純粹的做一個扶陽派、滋陰派、攻下、扶土、寒涼派,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再是單純的自然界影響。如果此時我們還忽略人體內外轉化機制,長期必然將形成全民重病的趨勢。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