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有益健康,除了運動本身,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天中進行運動的時機也對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上午8~10點鍛鍊,防病效果最好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022年11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刊登的一項涵蓋超8.6萬人的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無論日常體力活動的總量如何,早晨鍛鍊(上午8~10點左右)與最低的冠心病和中風風險相關,能顯著降低16%冠心病風險和17%中風風險。
預防癌症
此前,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發表的病例對照研究顯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在清晨8~10點鍛鍊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均有保護作用,導致這兩種癌症患病風險降低26%~27%。
有兩類人不要太早運動
需要提醒的是,冬春季節清晨氣溫低,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使血管收縮加強,容易造成血壓波動,引起心腦急症。
因此,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更要小心,不要一大早運動,最好將運動時間安排在下午4點至6點。
晨起鍛鍊別太隨意,這三個錯誤不要犯
不要空腹
鍛鍊前最好別完全空腹,也別吃得太飽,可以喝水、吃一點蛋糕類的碳水化合物食物,補充能量。
如果完全空腹晨練很容易導致心率失常,甚至猝死。
不要再睡“回籠覺”
有些人鍛鍊後習慣睡個“回籠覺”,其實這對健康有害無益。
晨練過程中人體肌肉、關節、骨骼活動加速,心臟加速泵血,血液循環隨之變快,如果運動後上床休息易造成心、腦、肺等缺血缺氧,對心肺功能恢復不利。
另外,“回籠覺”會讓生物鐘混亂,影響晚間睡眠,白天更易睏乏,形成惡性循環。
身體不適要“停練”
鍛鍊需要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千萬不要為了鍛鍊而去鍛鍊。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例如有感冒、發燒等症狀,或者一些疾病正處於急性期或者發病期,就應該避免鍛鍊,前一天睡眠狀況不好的人,也建議暫停鍛鍊。
6個運動,一定不要錯過
走步
體質較好的中老年人和年輕人適合快步走,時速在5~6公里,每分鐘約行走120步左右。
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宜選擇緩步散步,每分鐘約80步、時速2~3公里。
騎行
以日常健身為目的的騎自行車運動,心率控制在無氧閾心率水平以下,可以用170-年齡來控制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時間為20~40分鐘左右。
伸展
春天最適合做的就是伸展運動,以喚醒身體。年輕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練練氣功。
慢跑
慢跑可增加攝氧量、降低高血壓、擺脫身體贅肉、改善心臟功能。
登山
登山是一種極佳的有氧運動,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幫助人緩解壓力。
但體重過大、膝關節不好的人應減少登山次數和時長,並在登山時使用登山杖,幫助分擔體重,以減輕膝關節負擔。
放風箏
放風箏時的手眼配合,有疏通經絡、調氣和血、強身健體的作用。
頸部後仰動作,能幫助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可使頸項部肌肉得到放鬆。
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及有頸椎病的人要不要後仰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