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依純在演我的工作狀態吧!

單依純在演我的工作狀態吧!

拒絕精神內耗,嘗試“科學”做人!

寶藏女孩單依純再也藏不住了,因為一段隨機與記者的對話視頻,再次讓她登上了熱搜。

記者:“什麼原因能讓你保持這麼美麗的精神狀態?
單依純:“我們國家的強大和繁榮,讓我可以做自己。


單依純的美麗精神狀態,已經幫助她多次出圈。從被問到戀愛經歷,到模仿蕭敬騰的“知否,知否”,臨場狀態不要太吸睛!心直口快再加上與演唱實力的反差感,為她迅速圈了一波粉絲。
這不就是當代部分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嗎?不墨守常規、直爽樂觀、偶爾放飛自我,但是在關鍵時刻,一定不忘大膽表達著思想深處的愛國情懷。

自由慣了的年輕人,如單依純,也偶爾會陷入內耗。比如她最近就說:我說錯太多話了。即使這種所謂的“錯”讓她收穫了不少關注與喜愛,也難逃自我懷疑。
存在社會關係的環境裡,就少不了自我內耗。這種現象在職場上尤為明顯。你是否也會經常思考:“我的老闆對我滿意嗎?”“那句話是不是怎麼說會更好?”“客戶的消息沒有回覆即使,會不會對這一單造成影響?”等等。

在這個“卷”的時代,壓力給到了部分坐在格子間裡期待升職暴富的年輕人。他們每當夜半開始覆盤自己007的工作流程,壓力與焦慮直接導致了失眠、脫髮、月經不調……
陷入“精神內耗”的部分年輕人也開始嘗試自救。
於是,他們不再信奉“吾日三醒吾身”,將“忍”字拋之腦後,把難題“外耗”給同事,把輕鬆留下給自己。那麼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在職場上,年輕人到底應該如何“外耗”?畢竟“外耗”過度又會變成“甩鍋”,一不小心又成眾矢之的。


“外耗”寶典很簡單: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也別不把自己當回事。
過去,我們受的教育往往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在職場上,有非常多的工作都是群策群力。在一個團隊中,“對自己減少一些期待,對別人多一些要求”。避免紙上談兵,我們模擬了三個場景,可供學習:

對合作同事:“做不好的話,大家都有責任”。

職場不是戀愛,不用一門心思鑽研“他為什麼不理我”,也不用一門心思學習該如何哄人。


對領導:“你給不到,我做不了”。
對待不合理的工作分配,向領導提出你的訴求,賣出你的“慘點”,把難題交給領導,讓領導來為你解決。

對下屬:“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每個人在職場中難免會犯些小錯誤,時刻記住你是人,不是機器,偶爾學會“甩鍋”給這個世界。


簡而言之,在自己覺得因為生活備感壓力之時,千萬不要把原因全部歸結給自己。在遇到困境之時,將自己的情緒進行適當的發洩,把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通過讓第三方來處理和承擔,簡而言之,就是:“不是我啊,不怪我啊,別瞎說啊!”

但職場外耗也有“雷區”:
1. 毫不顧忌地傷害別人的情感,侵犯別人的利益。
2. 認為“外耗”=情緒釋放,肆無忌憚地在職場上“擺臉子”。
3. 只要權利,不要義務。只想要讓自己輕鬆愉快,不按時完成工作,影響團隊進度。
4. 覺得自己在職場也是“老大”,隨意指使別人去幹事。

5. 面對有挑戰性的工作直接拒絕,把“擺爛”當作“外耗”。


“外耗”是為了“不內耗”,它的最終要義不是去消耗別人,抬高自己,也不是為了聽天由命和隨時擺爛,外耗是為了讓大家在強壓的工作下能夠找到自己的節奏,給自己“鬆綁”。如果“外耗”使用過度,那隻會害人害己。
部分文字來自《時尚COSMO》10月刊
編輯:賀植陽
撰文:陳漪
新媒體編輯:蘭昕雨
新媒體排版:Yuri、Claudia
新媒體設計:許月明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 網絡 / IC Photo

推薦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