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首發“反修圖相機”,但這項技術或更適合手機

徠卡首發“反修圖相機”,但這項技術或更適合手機

眾所周知,如今在社交媒體中,“照騙”可能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甚至已經讓大家習以為常的現狀了。

比如很多人現在在網絡上看到“靚照”,第一反應可能不是讚歎被拍攝者的美貌,而是會先嚐試找出背景中有無扭曲、變形的痕跡,如果有,那麼大概率畫面中的人像可能就經歷過瘦臉、瘦腿、拉長身高之類的“大手術”P圖。

又比如時長會看到一些朋友吐槽的帖子,聲稱Ta們跟著某些“網紅內容”前往旅遊景點或熱門餐廳,結果發現自己看到的景色、吃到的食物與網圖大相徑庭。這其中當然有拍照角度刁鑽、擅長打光等因素,但很多時候,“重口味”的後期修圖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然而,現在有了“反修圖”的技術和相機

或許正是因為有著以上種種的例子,早在幾年前,行業中就已經傳出要推出“反修圖”相關的認證機制。不過實際上直到2023年年年底,我們才總算迎來了第一臺搭載這一功能的相機、全新的徠卡M11-P。

老實說,關於徠卡M11-P其實沒啥好說的,因為它作為一款多少帶有“奢侈品”性質、售價數萬元的可換鏡頭旁軸數碼相機,本身面向的就已經不是普通消費群體了。所以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它的“反修圖”功能,到底怎麼回事吧。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學名叫做“內容真實性倡議”的內嵌版權技術。當使用徠卡M11-P拍照的時候,相機就會自動將用戶的個人版權信息寫入到圖片中。

後續無論是用戶本人、還是他人對這個圖片進行了修改(比如P圖),那麼修改者的信息以及具體的修改內容(比如調了曝光,或是進行了美顏)就都會被記錄到圖片的版權信息裡。

帶有真實性認證的圖片哪怕被編輯過,也會記錄編輯過程和原始的縮略圖

最後,當這張圖片被查看的時候,所有的版權信息也可以被看到。這樣圖片的觀看者就可以很明確地知道它究竟是誰拍攝的,以及是否經過了篡改。如果被改動過,那麼改動的步驟以及改動者是誰,也會被一併“曝光”。

目前支持該技術的幾家相關廠商,既有圖片處理軟件、也有相機品牌和圖片網站

明白了具體的技術原理之後,其實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徠卡會成為第一家採納這種“反修圖”技術的廠商。一方面,從專業用戶需求的角度來說,這一技術可以幫助部分專業攝影師、特別是媒體從業者證明他們照片的版權和真實性,有助於保護作品版權,並且提高內容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傳統的單反相機其實很多都並不擅長“直出”照片,也就是說拍攝完成後進行後期曝光調整等調整,其實是諸多這類專業相機的正常工作流程。但徠卡顯然是想要通過採用這一新技術,來傳達他們的新款相機“鼓勵直出”、“無需後期就能有專業級畫質”的賣點。

  • 將“反修圖”用在手機上?這可能會是個“好主意”

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很合理的、旗艦產品營銷的案例。但如果將思維發散一下就會發現,這種“內容真實性倡議”技術難道就只適合像徠卡這樣、價高質優的相機嗎?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技術很可能意外地非常適合那些主打影像能力的智能手機。

或許有的朋友會說,現在智能手機哪一款內部不集成AI影像、哪一款不自帶美顏算法,讓它們加上版權認證、防止後期修改,可是手機拍出來的照片,從一開始的“計算攝影”流程裡天然就已經“失真”了,所以在本就不真實的照片基礎上再去“防纂改”還有意義嗎?

實際上,正因為如今智能手機普遍在拍攝流程中就會加入對被攝對象的美化和調優,所以對其進行防纂改的版權認證反而可能才更有意義。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站在手機廠商的角度而言,這同樣可以宣傳產品優秀的“直出”能力。也就是用戶不需要再使用任何的第三方相機App、或是後期美圖軟件,只要使用自帶的相機應用即可。更不要說手機廠商還可以藉此機會宣稱,他們的“內置算法”美化不過度、能夠保留一定程度的畫面真實信息等等。

站在潛在用戶的角度來說,如果使用手機自帶的算法所拍出大概率經過了美化的照片,卻能夠得到“沒有二次修改”的“真實性認證”,那麼這實際上也會進一步滿足部分用戶不可言說的潛在需求。

畢竟明明化了妝卻還要說自己是“素顏”,明明圖P得媽都不認得了還要說自己是“直出”,不正是這部分消費者的常規操作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對生成式AI“下毒”?藝術家可能會反受其害

客觀存在的巨大技術力差距,顯然不是一兩個“投毒工具”就能解決。

“蘋果皮”再度出現,美版iPhone 15系列能插卡了

如此魔改的iPhone,顯然會更脆弱、也更容易損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