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為有暗香來》華淺夢醒收官,戲外另一部大女主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身上蓋滿於正標籤的《為有暗香來》,開播就因配音、妝造等引起一波討論,後續熱度高開瘋走,結局收官當日更是包攬熱搜,成了公認的年度黑馬劇。
放大鏡式看劇的觀眾,很快發現出品人欄裡有個熟悉的名字——張芷溪。
沒錯,就是《軍師聯盟》裡靠一襲紅衣驚豔觀眾的甄宓,也是近幾年常駐仙俠劇頻繁刷臉的“仙女媽媽專業戶”。
順著《為有暗香來》出品人的線索深挖,人們驚訝地發現,除了這部劇的原著《洗鉛華》,不少熱門小說IP早已被張芷溪悄悄收入囊中。
知乎三大虐文之一《行止晚》、晉江爆文《一朵花開百花殺》、《這個師妹明明超強卻過分沙雕》、仙俠大女主《送君入羅帷》、《不要亂碰瓷》、起點民國文《逃嫁新娘》,以及被市場極度看好,選角消息漫天飛的《向師祖獻上鹹魚》(獻魚)。
古偶仙俠正處在內娛的風口,這一劇集類型以穩定的爆款輸出速度,以及遠超其它類型劇的圈粉能力,被行業和粉絲“爆款預備役”。
手握近十個熱門IP的張芷溪,被視作早早抓住風口的投資天才。
以她為主角的娛樂圈大女主故事,正在被批量生產傳播。
“姐的行動,我的白日夢”。小說愛好者們多多少少都幻想過,等自己有錢的那天購買版權,按自己意向挑選演員讓他們逐字逐句復刻書裡的經典場景。如今自己還處在原始資金積累那一步,夢想就已被張芷溪搶先一步實現。
“國產劇的想象力還是有侷限,現實中的娛樂圈爽文我都不敢夢。”
“從女演員晉升資本,給自己造餅,這姐活得像重生文學。”
新浪娛樂和張芷溪聊了聊,娛樂圈大女主爽文故事背後,觀眾最好奇的真相——手握熱門IP就可以給自己造餅了嗎?大熱IP的選角究竟由誰說了算? 批發式買IP的錢,從哪裡來?
當我把網友腦補的娛樂圈大女主故事複述給張芷溪時,她輕輕笑了笑,表示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大概只有六、七成。
單獨抽出爽感元素堆疊起的故事,總是要比現實更加簡單,也更具吸引力。
大女主故事和現實最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後半段,和網友想象中“晉升資本自己想拍哪部拍哪部,想出演哪個角色就演哪個角色”不同,張芷溪要面對的是更現實的市場。
當爽文迴歸現實世界,不得不遵守的商業規則,超級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平衡,來自觀眾的不同聲音……都為這段敘事加上了“無奈”的現實元素,也讓這個故事落了地。
張芷溪描述現在的狀態,“與其說為自己造餅,不如說是給大家造餅。把自己覺得精彩的小說呈現到熒幕上。”
最符合網傳“造餅敘事”且最能體現想象和現實差距的,或許是她購買的第一本小說IP《紈絝世子妃》,也是她主導影視化的第一部作品《皎若雲間月》。
張芷溪擔任製片、編審、主演,還為劇情提供策劃創意,前期用心可見一斑。
然而播出之後,書粉和觀眾並不買賬。槽點主要集中在身為清泠系美女的她和紈絝少女雲淺月的適配性不高,男演員的身材對古偶劇來說不夠纖瘦,劇情和原著小說出入較大……可以說把IP改編劇的雷點,踩了個遍。
費力不討好的製片處女作也教會了張芷溪一個道理,“演員是有適配性的,沒必要去挑戰活潑的年輕女孩。”
《皎若雲間月》口碑不佳,卻讓張芷溪“IP富姐”的身份第一次曝光在大眾眼前。
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網友都以為《紈絝世子妃》是張芷溪嘗試開啟製片出品人支線的第一次嘗試。實際上,這個想法誕生和實踐都比觀眾看到的要早得多。
她透露,“做演員之前就萌生過這種想法,我最早去談的版權其實是《琅琊榜》、還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本我當時都談的差不多了。因為年紀小,資金也比較緊張就錯過了。”
而對於這種錯過,她表示也不算多遺憾,“其實沒拿到也挺好的,因為那時候我沒有具備這種項目的開發能力”。
因為資金原因錯失大爆IP,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坐實了張芷溪IP選品眼光的精準。
敏銳的爆款嗅覺,再加上“先下手為強”的行動力,等於平平無奇的屯IP小能手。
在外界的想象中,熱門小說IP爭奪戰早已進行到白熱化階段。
短短十年時間,網絡文學的版權費用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頂流IP從08年的百萬拿下,到18年的千萬不止,IP作為被市場驗證過“硬通貨”,身價水漲船高。
因此,對於張芷溪拿下如此多熱門IP這件事,網友有諸多好奇與猜測。
好奇囤下如此多的版權要花費多少錢,猜測她是不是富二代身份有家庭在背後助力,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擊敗擁有更多話語權的平臺與影視公司。
張芷溪透露,“很少有IP是等著競價的,基本上都是我去談,他覺得價格合適就賣了。IP其實是先下手為強,而不是高價者得。只有市場上炒得很熱的IP才會衡量下購買方的能力,或是競價。”
購買IP的資金,並不像外界傳聞有家裡的支持,大部分都來自張芷溪入圈後積攢的片酬以及投資理財收入。
作為資深小說愛好者,許多IP都是張芷溪邊看邊收入囊中,“《獻魚》剛剛更新完,我就已經買下來了。那時候的關注度沒有像現在麼高。後來小說突然一下子很火,確實有很多大的影視公司想來跟我聯合制作。”
手裡的IP大火,她的微博也和不少製片人與導演一樣,評論區裡一半是安利自家偶像的粉絲,“能不能考慮下某某某,拜託看下某某吧,提名某95花真的非常貼”。另一半是聞風而來的書粉,“千萬不要熱評第一,演技不太行,別找流量新人”。
待影視化IP裡熱度排名靠前的《獻魚》,主演名單更是在小道消息裡已輪換過幾輪。對此,張芷溪回應,“網傳的一些人選我們也是接觸過的,選角其實是由專門的團隊在負責,但自己看到網友推薦,也會去推薦給導演”。
她還提到,偶爾會去b站看剪輯視頻作為選角參考。沒想到剪刀手大大們自己拉的郎,還真為自己的CP增磚添瓦了。
演而優則導,唱而優則制。身為圈內人,購買小說漫畫版權或是試水幕後工作都並不少見。
甚至可以說,混出頭的藝人梯隊,更願意以製片、出品等這種更全面深入的方式參與作品,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正如我們在《被浪費的影后》裡提到過的,無論是電影還是劇集,主角大多是年輕女性,年紀越大,戲份越少,戲路越狹窄。不少中年女演員都在書寫一份名為“婆婆媽媽”的命題作文。
“超齡”女演員想要有戲可演,要麼削足適履,靠妝造靠後期出演年輕人的戀愛故事。要麼接受扁平,演出單一刻板,工具性極強推動劇情的惡毒反派。
這種狀態也曾經困擾過張芷溪,“我很被動的接受過一些角色,很多惡毒女配壞的沒有理由的,我很難去讀懂角色,但是你也不得不去演。”
客觀條件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女演員踏出舒適圈,勇敢跨界為自己開闢更大的天地。
2009年,林心如因為不想再做被挑選的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籌備投資多部影視作品,擔任製片人。
梁靜曾在採訪中表示,“對女演員來講,年齡有一定的侷限。不是說上了年齡不能演戲,而是空間小了、機會少了。那該怎麼辦?有的時候人就得學會把被動轉為主動,可能換一個賽道就會讓我自己更有價值感,同時也能讓我重新找到自己新的可能性,打開另一扇窗。”
如今公認的金牌製作人,被粉絲喊話一年製作一百部劇的林心如,在剛開始製作劇集時同樣不被看好。
《傾世皇妃》、《秀麗江山之長歌行》、《姐姐立正向前走》等劇集播出,林心如被懷疑是“以公謀私”,邀來多個圈內帥哥出演人人都愛女主角的古早瑪麗蘇。
當年最大的槽點,35歲的年紀還要扮嫩演古偶女主,放到今天已經算不上什麼槽點,而是一種常態。
她早期的擔任製片作品中,題材並不單一,古偶之外不乏頗具質感的現實題材劇集,和《傾世皇妃》前後腳製作的迷你劇集《遺忘》,入圍第47屆金鐘獎3項提名。
被小說吸引而買下《三生三世枕上書》版權的劉雨欣,原計劃自己出演,卻趕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爆紅。唐七的三生三世系列構建的神話宇宙已被《十里桃花》先一步展示在觀眾眼前,枕上書的主角也以配角的身份先一步亮相,積累了一批數目可觀的粉絲。
因在民意要求下讓出版權的劉雨欣,在《枕上書》播出後因為加戲傳聞,還特意發了一篇微博《小姑娘的裙子》來解釋自己的尷尬處境。
張芷溪在採訪中提到,“演員標籤其實對做製作來說有利有弊,好處就在於很多人本來就認識我,弊端就在於讓他們去相信你可以做成這件事情是有難度的。”
儘管如此,全世界範圍內影視行業的女性從業者還是突破重重阻礙,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2018年,《4%,電影界的性別問題》短片的數據顯示,購買電影票的女性觀眾佔50%,整個電影行業中能被叫得出名字的女性導演卻僅佔4%。
近幾年數據顯示,在我國電影行業擁有全世界最平衡的電影男女性別比例,女導演佔比16.7%,高於世界行業平均值的7%。
在人們對女性視角故事的呼喚聲中,越來越多女性領導者出現在大製作之中,用女性觀眾更能共情的獨特視角,展現只有她們看到過感受過的人生經歷。
今年格蕾塔·葛韋格一部《芭比》掀起女性主義話題討論的浪潮,也把自己送上來了“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寶座。
曾經國內女性從業者付出的努力,文晏導演的《嘉年華》、滕叢叢導演、姚晨監製的《送我上青雲》、白雪導演的《過春天》在多年之後的今天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評價。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個體在這一過程中的成長,從《十六個夏天》到《華燈之上》,再到《有生之年》,我們能明顯看到林心如的製作重心的轉變,逐漸從商業、流量轉向對現實生活的探索,對生活中平凡個體群體的關懷以及對人生議題的思考。
林心如在新京報的採訪中提過到,她希望自己創作、製作的作品能夠有一些讓人看過之後有反思的內容,對於社會能有正面的意義。
同樣,張芷溪在這次採訪裡,也流露出不滿足於古偶仙俠,想挑戰現實主義題材的意向,“我個人很喜歡現實主義題材,包括揭露人性的犯罪題材,女性成長類題材。只是它們影視化比較困難,開發難度更高。”
她表示現在自己可能沒能做到“造餅”,但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出品人和製片人,以及更多的女演員可以去嘗試。
“我希望女性可以有更多的話語權,做出更多樣的角色。因為現在很多女性角色是禁錮的,很多年紀大一點的演員是沒有發揮餘地。但是女性出品人和製片人,她們可以站在女性的角度做出更多的角色,創造更多的機會。”
復刻“爆款”的路走起來,總比小眾創新的路要安心許多。
身處這一階段,話語權並不高的幕後從業者們則把表達的慾望積蓄成力量,等到風口調轉的那一天,再去以溫柔而有力的姿態講述那些平凡卻有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