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結節的人越來越多?這三個問題不解決,結節一直長!

為什麼長結節的人越來越多?這三個問題不解決,結節一直長!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養身知識”,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週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近幾年,很多人體檢時都檢出了結節,大部分人都會心頭一緊,為什麼會生結節?結節會癌變嗎?

今天就讓我們好好說一說。


中醫對結節的認識

中醫認為結節的形成主要與氣結、痰凝、血瘀有關,其中氣結與肝的關係最密切

這是因為,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之中,肝主管疏洩,肝氣運行的正常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肝,在志為怒,怒傷肝。

經常生氣或是經常生悶氣之人,更容易引起肝氣鬱結,若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就容易出現結節。

若僅僅是氣結,那出現的結節往往忽大忽小,變化不定,不容易成形,每次的檢查報告上也會顯示結節時有時無,大小不定。

對於這類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疏肝理氣。


方法一:喝陳皮橘葉茶

橘葉味甘、辛、性平,入肝、肺經,有疏肝行氣、化痰消腫之功。
平時性格多內向,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情志不達時精神便處於抑鬱狀態者,就可以喝點陳皮橘葉茶。
取陳皮10克,新鮮橘葉20克。先將新鮮橘葉揀洗乾淨,與陳皮一起,放入砂鍋加水適量,浸泡、煎煮20分鐘,過濾取汁,代茶飲。
方法二:拍膻中穴
經常按揉或拍打膻中穴可解開胸中鬱結,有這類問題者,可每天拍膻中穴30~50下,力道以不痛為宜。

只有當肝氣鬱結進一步發展,損及脾氣,脾胃運化失司,出現痰凝;或血行不利出現血瘀時,結節才會成形,固定一處。
所以說結節的形成,大多氣結為先,痰凝、血瘀在後。
那麼,對於痰凝和血瘀兩種情況,我們該如何調理呢?

痰溼體質的調理方法
類別
特徵
頭身
面部皮膚油脂多,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飲食
喜食肥甜油膩的食物。
睡眠
飯後睏倦,睡覺打鼾。
心理
性格溫和、穩重,善於忍耐。
排洩
汗出黏膩;便秘或稀溏。
方法一:祛痰化溼方

茯苓5克、山藥5克、蓮子(去芯)5克、百合3克、陳皮3克。
以上藥材打粉,開水沖泡,分早晚兩次服用。

方法二:按豐隆穴

豐隆穴為豁痰要穴,經常揉一揉,有祛溼化痰的效果。
正坐,屈膝,垂足,外膝眼到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即為豐隆穴。
血瘀體質的調理方法
類別
特徵
頭身
面色、皮膚、口唇紫黯;舌質黯淡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有黃褐斑、長期黑眼圈等;皮膚常出現烏青或青紫瘀斑;肢體麻木,身體局部常出現莫名的疼痛。
飲食
無明顯影響
睡眠
不易入睡
心理
性格浮躁、健忘
排洩
無明顯影響
方法一:通脈花果茶

取山楂15克,玫瑰花10克,月季花10克,紅花5克。玫瑰花、月季花和紅花用水衝淨,放入保溫杯中,倒入滾開的熱水,蓋上蓋子擰緊。
然後將保溫杯上下顛倒幾次,使水充分地浸泡藥材。靜置20分鐘後可以飲用。此藥茶可以反覆沖泡至味淡。
方法二:揉三穴

期門: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乳頭為第4肋間隙),第6肋間隙凹陷處。正坐位或仰臥位取穴。
血海:在正坐位時,將腿繃直,在膝蓋上方的大腿內側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處。正坐位取穴。
膈俞:取穴時,先找到兩側肩胛下角,平對第7胸椎棘突,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處即是。也可背過手,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間凹陷即是,左右各有一個。正坐位或俯臥位取穴。

操作步驟:採用指揉的方法,每個穴位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發現結節怎麼辦?
1,肺結節

肺結節不一定就是癌症,很多疾病都可能引發肺結節。
肺部結節如果不能明確診斷,可3個月左右再觀察結節變化。
純磨玻璃結節預後好,若未見明顯變化可保持定期隨訪觀察。
部分觀察後無明顯變化的混合性磨玻璃結節,可不做特殊處理,每年複查隨訪。
出現增大、變實及毛刺徵等早期惡性形態變化的結節,由醫生判斷是否實施手術等治療。

2,乳腺結節
對於良性結節,應定期複查隨訪,無需特殊處理。
對於良惡性不能明確的結節,可進行穿刺活檢,依據病理診斷結果來明確其性質。
需要注意的是,當患者發現自己有乳腺結節,在病情不明的情況下,切忌隨意按揉結節,以避免促使少數乳癌患者轉移等不良後果。

3,甲狀腺結節
目前超聲是篩查甲狀腺結節的首選,絕大部分患者常在體檢時發現結節,如果初步判定為良性,一般不必再做穿刺活檢、CT等檢查。
一般來說,良、惡性結節之間不會相互轉化。
明確良性的結節每年複查一次即可,若一直無明顯變化,可隨病程延長複查週期至2~3年一次。
大家要注意的是,甲狀腺結節一旦發生,通過口服藥物縮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發現結節後,大家不要盲目使用藥物或保健品“消除結節”,以防損壞健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