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裙黑絲“外賣媛”送貨事件:這件事為什麼惹了眾怒?

短裙黑絲“外賣媛”送貨事件:這件事為什麼惹了眾怒?

轉自微信公眾號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有些人的下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們做不到。

說到外賣員,我們第一印象就是:行色匆匆在城市穿行,衣著簡單樸素。

他們可能為防風吹日曬,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可能餐風露宿,面色黝黑。
可能玩命奔跑,穿梭在寫字樓和大街小巷。
可最近,在社交網站上,一種穿著打扮完全不一樣的“外賣員”出現了:

一批容貌尚好、身材窈窕的女孩,穿著標誌性的黃色或藍色外賣員制服,卻套著超短裙、黑絲、高跟鞋“送外賣”。

有的騎著拉風的摩托,一看就價值不菲,整個人一看就是精心打扮過的,跟印象中風塵僕僕的外賣員很不一樣。

有人穿著隨時會走光的短裙,踩著恨天高,一副在忙碌送餐的樣子。

卻讓人疑惑,這副打扮真的能搶時間送單賺到錢嗎?
有人在送餐按電梯時,時時刻刻都在凹造型,彎腰翹臀,似乎一直都活在鏡頭下。
而跪在地上送餐的動作,更是令人十分不適。


送外賣是份工作,不代表著低人一等,怎麼就需要“跪式服務”了?

更何況一臉無辜的表情,卻穿著短裙跪著,眼神拉絲,到底想表達什麼?

與那些爭分奪秒搶時間的外賣員不同,這些女性“騎手”,被拍到時,大多是悠閒地坐在電動車上,穿著清涼地玩手機。
或者是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熱舞。

她們的工作,好像並不是送餐,而是如何能夠吸引到更多目光。

她們究竟是幹什麼的?

對此,公眾質疑頗多,紛紛向相關外賣平臺質詢。

很快,平臺給出了回應:

這些身穿制服的,並不是他們公司的員工,很多都是某些網紅為蹭流量,進行的虛假擺拍。

穿著與身份的反差,引發了一波流量,於是更多網紅紛紛效仿。

這些人,被公眾厭棄地稱為“外賣媛”。

如果說網紅追逐流量,如蒼蠅逐肉,雖鄙夷但是勉強能理解。

那麼,這其中,還有一小撮人的所作所為,就完完全全遭人唾棄。

有人爆料,一小部分女性“外賣媛”,一天只用接三四單,竟然能日入過萬。

什麼天價外賣能拿到這麼高的跑腿費?

有網友發現,在某些特定的店鋪,菜品價格高得離譜。

一碗湯粉,一個小炒黃牛肉,價格都在4位數。

既不是五星級的酒店出品,又不是米其林廚師操刀,憑什麼賣這麼貴?

更離譜的是,貴得嚇人的菜品,還月售100+!

他們真的是外賣點餐嗎?

這當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徑。

當某些濃妝豔抹的“外賣媛”敲響了下單客戶的門,那麼她手中的外賣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

她,才是“外賣”本身。

一切疑惑都解開了。

為什麼她們不用灰頭土臉地去送單?

因為,所謂送外賣只是個幌子,她們根本不趕時間,也不賺那幾塊錢的配送費!

那些搔首弄姿的動作,那些性感的打扮,不過是在招徠“顧客”。

這才是最令人噁心的事!

普通外賣員,為了幾塊錢一單的配送費,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憑本事賺錢。

轉眼,一小撮人無下限的行為,就將整個行業汙名化。

努力在城市生存下去,努力改變命運,是無數辛勤的外賣員的信念。

可“外賣媛”的出現,讓他們的努力變成一個笑話。

扭幾下屁股,穿個黑絲短裙,一天就能賺到別人一個月賺不到的錢。

穿著明亮的制服,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讓整個行業為之蒙羞!


有網友義憤填膺地控訴:

一個男同事,看到網上鋪天蓋地“外賣媛”的照片,就認為那是真正的外賣行業從業者。

甚至認為,她們在送餐之餘還從事色情行業,並對此深信不疑。

在那些不願花時間去辨別真偽的人眼中,他們覺得看到的就是真相。

可是,真正的外賣員,怎麼可能是那樣打扮?

他們風裡來雨裡去,哪有時間和精力,連發絲都打扮得一絲不苟?

他們穿行在城市各處,和時間賽跑,高跟鞋和超短裙,又怎麼可能方便工作?

有人說:見過的年輕女外賣員,包裹得嚴嚴實實,跑得飛快。

所以,那些莫須有的髒水,肆無忌憚地潑到了真正的外賣員身上。

連帶著,他們的努力和辛苦,都被付之一炬。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孫萍,曾做過一項調研,有數據統計,女騎手佔外賣員人數的7.4%,這些全職外賣員,日均工作10小時以上。

被採訪的30位騎手裡,只有3位,在生理期會休息一天或半天,有的忙碌起來,連廁所都沒時間上,只能咬著牙堅持跑。

安徽21歲單親媽媽,獨自帶著年幼的女兒送外賣。

遇到老式小區,她常常要抱著孩子爬七八樓;送餐途中,還要抽時間給孩子餵飯、換尿布、哄睡覺。

常常有人看到她,晚上十點多還帶著孩子取餐,實在忙不過來,就把孩子寄在相熟的店裡。

有的外賣騎手錶示:“除非請假,否則惡劣天氣也要出來跑單,如果不出來就算曠工,直接罰200塊錢”。

所以我們看到,今年9月份,深圳普降大雨時,一名外賣小哥在齊腰深的積水中,艱難送餐。

若不是為了不被扣錢,若不是為了賺那幾塊錢的配送費,何必冒著風險,踽踽獨行?

他們不敢停下,不敢懈怠,就連生病受傷,也不願休息。

今年6月份,杭州一名外賣小哥送餐過程中,不慎撞上護欄,短暫昏迷過去。
可是臉色煞白的他,始終不願去醫院,民警勸說一個多小時無果。

直到最後他終於說出原因:我沒錢,不想欠別人……

這句話,聽得人鼻子酸澀。

因為沒錢,他忍受著痛苦和風險。

因為沒錢,他只能拿自己的健康賭。

一位外賣大哥送餐時不慎跌倒,暈倒在地。

鞋也丟了一隻,可他踉踉蹌蹌爬起來,還想著手中的訂單會超時扣錢,堅持要送。

地上那一灘殷紅的血,觸目驚心。

無人渡他過此生,唯有自渡。

前不久,一篇《2022年冬,我在臨沂城送外賣》的文章,刷爆了網絡。

臨沂大學的邢斌老師,講述了自己整整一個月送外賣的經歷。

他幹業餘的眾包,每天夜裡幹到一兩點,兩三點,一個月送2000多單,平均每單3.5元。

偏僻的村落、小鎮,是他的工作區域。

有時天黑路燈也不亮,騎著就到了溝裡,夜間大貨車從身旁呼嘯而過,只覺得心裡發怵。

冬天,送完貨手腳凍得麻木,只能把車停下來,跑上一陣,才勉強暖和起來。

普通外賣員想賺到錢,每天必須幹12~14個小時,一個月至少幹26天,才有可能掙到6000左右。

“特別能拼命的能掙8000多,都是市區60碼逆行闖紅燈拿命換的。”

只有拼了命接單送單,拼盡全力,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這就是真實的外賣員。

這樣辛苦的群體,有什麼時間去精緻打扮?

那身衣服,是他們安身立命的依據,是全家生活得更好的希望。

可連這份驕傲,都被人搶走了。

他們豁出命去賺錢,賺不到搔首弄姿的人一個零頭,還要被潑一身髒水。

我只替他們覺得心寒。


“媛”字,本來是形容美女,有讚賞之意。

可被別有用心的人一番操作,近些年,變得越來越負面。

佛媛、病媛、支教媛……現在又有了“外賣媛”。

她們將網絡環境,攪得烏煙瘴氣,讓無數真正需要幫助,真正努力生活的人,推上了風口浪尖。

我知道,也許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不愛看不看就是了。

可是,罪惡的交易不會憑空消失,它會在我們無視的過程中,肆無忌憚地生長。

每一次的縱容,就是對它的默許。

今天,她們穿上外賣員的制服,進行低俗的交易。

明天,或許她們就會假扮銀行工作人員、律師、公務員……

所有的行業,都被拿來隨意扮演,所有的職業,都成了她們play的一環。

那麼,我們還有一塊淨土嗎?

當我們引以為傲的工作,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是給那些依然努力奮鬥的人,心口插上一記尖刀。

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每一個努力穿行在路上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不該被汙名化。

即使互聯網泥沙俱下,我們依然需要一片清朗的環境,不被娛樂至死所沾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