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種,連中國外交官都敢冤枉

夜半時分,一顆炮彈落在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附近,地面被炸出一個巨坑。


睡夢中的楊洪林瞬間驚醒,外套來不及穿,先將防彈衣一把抓在手裡,邊穿邊跑。


如此這般夜不能寐的日子,他已然習以為常。


楊洪林並非前線戰士,而是中國駐伊拉克大使。


很多年來,這都是一個被“誤會”的職業。


人們印象中的駐外大使,應是身穿燕尾服、手捏高腳杯,斡旋於各國政要間的達官貴族。


事實上,在槍炮聲中入睡,在爆炸聲中驚醒,才是駐外大使生活的真實寫照。


他們與戰亂同行,他們與死神共舞。


他們,已經被“冤枉”太久了。


      張嘴就來的網友  

他們用生命,捍衛中國未來


2004年10月,楊洪林的航班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落地。


他和妻子陳珍美走出機場,迎面而來的不是鮮花,而是一件黝黑厚重的防彈衣和一群表情肅穆的武警。

      身穿防彈衣的楊洪林和陳珍美   


看似興師動眾的行為,背後是千百個無奈。


無他,因為伊拉克太危險。


待汽車發動,楊洪林便深有體會。


遠處不時傳來槍聲、爆炸聲,沿路是殘垣斷壁和汽車輪胎焚燒的景象。


晚上用餐時,餐廳內其他國家的工作人員一律全副武裝,槍械和鋼盔就在伸手可觸的地方。


為防止意外發生,武警們緊貼在楊洪林和陳珍美身旁,警惕地環顧四周,待他倆放下筷子,迅速護送其回去。


一來一回,楊洪林的後背已爬滿冷汗。


這就是處於戰亂的伊拉克,全境戰備,“全民”皆敵。


有一回,楊洪林吃完飯在後院散步,突然,一顆流彈從頭頂劃過,落在不遠處,緊接著又傳來幾聲槍響。


警衛迅速拉著他蹲下,確認沒有敵人後趕忙離開。


還有一回,住所的警鈴聲響起,原來是當地的盜賊趁夜入室搶劫,還好被警衛發現,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或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它是真實且時常發生在楊洪林身上的事。


不信的話,那再看看下面這張照片。


這是一片爆炸後的廢墟,鋼鐵護欄橫腰折斷,厚重的牆壁被炸得粉碎,散落一地,露出裡頭的線路,整棟樓的玻璃更是支離破碎,找不到一塊完整的,難以想象此前發生過何等人間慘劇。


它就是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


2016年8月30日,一輛攜帶炸彈的汽車衝進使館內,導致2名警衛、一名園丁、部分使館官員及其家屬受傷。


這不是什麼“誤傷”,而是敘利亞「東突國際恐怖組織」成員有預謀的自殺式襲擊,矛頭直指中國駐外大使。


中國有句古話: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現實往往是:兩國交鋒,來使遭殃。


駐外大使們背井離鄉,遠赴海外,為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充當先鋒。


他們是第一個迎接鮮花與掌聲的人,但往往也是“第一個”受到殘害的對象。


1928年5月,中國“外交史上第一人”蔡公時壯烈犧牲。


那一年,日軍打算北伐山東,蔡公時第一時間站出來阻止,結果遭到日寇喪心病狂地折磨。


他們先是將戰刀刺入蔡公時口中,不停地攪動,再狠命一扯,割掉其舌頭。


還沒完,他們又舉起刀朝倒在血泊中的蔡公時砍去,削掉了他的鼻子。


最終,蔡公時留下一句“中國人可殺不可辱”後血盡而亡。

      蔡公時   


那時的中國,國力孱弱,外交官毫無話語權,只得任人宰割。


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追趕,我們終於站在世界強國之林,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


駐外大使呢?


他們的腰桿子挺了,話語權重了,但危機並未消除。


2010年10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接連收到3封恐嚇信。


工作人員打開,赫然是一枚來福槍子彈、裝有紅色液體的塑料容器和辱罵中國的信件。


究竟是誰寄的?或許是極端分子,也或許是企圖挑撥兩國關係的人。


2017年8月1日,一人突然跑到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前,掏出手槍朝其射擊了18次,最後飲彈自殺。


萬幸的是,使館無人傷亡。

      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門牌上的彈孔   


一出又一出“恐怖襲擊”的背後,是駐外大使如履薄冰的生活。


對他們而言,無論是戰亂中的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可謂處處是雷區,步步是危險。


這種危險,不僅來自「人」,還來自「環境」。


出國,是人們誤解駐外大使的又一原因。


在許多人眼裡,國外遍地是北歐風光、非洲大草原,駐外等同於公費旅遊。


真的嗎?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孫和平第一個站出來反駁。


該國的水中砒霜含量超標4至5倍,根本無法飲用,每年至少有1.3萬名兒童因飲用水汙染得病去世。


孫和平試圖將井打深些,一直到300米,結果還是骯髒不堪,紅得發黑,像被汙染過的毒廢水,即使過濾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將就著用。


結果沒多久,其中一位工作人員就開始脫髮,頭髮足足掉了一半,其他人身體也或多或少出了問題,時不時得往醫院跑。


幾內亞等非洲國家的環境,則更可怕。


這裡常年被瘧蚊侵襲,稍不注意便會染上瘧疾、霍亂等流行病。


參贊李建國在這待了三年,每半年就要遭受一次瘧疾的侵害,他一邊忍受著打擺子的折磨一邊工作,好幾回暈倒在辦公桌。


2004年2月,距離任期結束還有10天,李建國突發心肌梗塞後離世。


他和所有駐外大使用生命,築起了一座中國與世界的橋樑。


除此之外,還有夏季平均溫度高達50°C的科威特;只能吃樹葉、嚼青苔的島國基里巴斯;被稱為“外交官墳墓”的玻利維亞……

      駐基里巴斯大使吳鍾書   


切勿以為中國歲月靜好,就把其他國家當世外桃源。


和平安寧的只是中國,不是世界。


這一點,海外的中國公民最有發言權。

他們用身體,保衛中國公民


國際局勢風雲詭譎,今天不是你打仗,明天就是我反攻,海外工作的中國公民時常陷入危險境地。


撤僑,便成了駐外大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他們的肩上,擔著成千上萬條性命。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驟然向科威特首都發動攻擊,戰爭一觸即發。


漫天的炮彈落在城市內,帶走一條條無辜百姓的性命,許多不法分子趁亂燒殺搶掠,整座城市如臨深淵,4800多名中國勞務人員危在旦夕。

      科威特戰爭爆發後,難民在乞求食物   


就在所有人慌不擇路時,駐科大使孫渤站了出來,他一邊下達撤僑計劃,一邊外出探查情況。


8月13日,孫渤和一名記者在科威特街頭被伊拉克軍官抓住,那人用槍指著他的腦袋,逼問中國對“科威特戰爭”的看法。


孫渤心裡明白,一旦回答不當,就是橫死街頭,但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中國形象,不可能說出討好對方的話。


於是,他昂起頭,不卑不亢地回答:

中國政府的立場就是我的看法,如果你們有疑問,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舉槍威脅,這隻會讓你們的巴比倫文明蒙羞。

話畢,伊拉克軍官盯了他許久,最後選擇放他離開。


正當孫渤以為安全時,身後傳來兩聲槍響,一顆子彈貼著他的耳朵劃過,一陣炙熱的疼痛襲來,險些讓其癱倒在地。


不遠處,伊拉克軍官對自己的“傑作”感到非常滿意,不停拍手叫好。


孫渤無奈,只得強忍著傷回到大使館,繼續主持撤僑工作。

​​​

      孫渤   


短短几天時間,孫渤動用了一切資源和力量,終於租到10輛大巴車。


不料,中途伊拉克軍隊橫插一腳,強行將所有車輛劫走。沒有車,4800多名中國公民該怎麼離開戰區?


但此時與伊軍爆發衝突,實屬不智。


孫渤只好忍著怒火,抓緊時間安排。


萬幸的是,他聯繫到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對方傾其所有,才勉強湊夠撤離車輛。


8月19日,科威特撤僑正式開始。


當中國公民乘車駛離科威特時,沿路其他國家的人唯有露出豔羨的目光。

      科威特撤僑現場   


8月28日,4800多名中國公民全部安全撤離!


新中國成立以來,撤僑次數不勝枚舉。


利比亞撤僑、黎巴嫩撤僑、尼泊爾撤僑、也門撤僑……

      也門撤僑現場   


我們的撤僑速度越來越快,撤僑行動越來越有威懾力,甚至有餘力向他國伸出援手。


這離不開國家實力的支撐,更離不開駐外大使的付出。


孫渤只是萬千中國駐外大使的縮影,他們遠離家鄉親人,奔赴「前線」——


或戰亂頻發的敘利亞、伊拉克;


或自然災害不斷的智利、尼泊爾;


或條件艱苦的剛果、幾內亞;


……


他們和中國護照一起,組成了我們在海外的堅實後盾。

他們用語言,守護中國形象


如果說槍林彈雨是「物理攻擊」,無端詆譭便是「魔法攻擊」。


一個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少不了他國的嫉妒與憎恨,他們會想盡辦法拖你下水。


代表中國的駐外大使,便是炮火瞄準的第一個目標,言行稍有不慎,都將嚴重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


有一回,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BBC電視臺專訪,聊著聊著,主持人圖窮匕見,挖好陷阱坐等劉曉明入坑。


他放出一段模糊不清的視頻,裡面是一群警察正在羈押囚犯,明明衣服上還有英文,卻將它甩鍋給我們,詆譭中國虐待新疆維族人民。


劉曉明見狀,絲毫不露怯。


先反問:

我看不清楚這個視頻呀……你去過新疆嗎?你從哪裡得到這個視頻的?

再列數據駁斥:

西方情報機構汙衊有100萬或更多維族遭到迫害,但事實上,40年前新疆人口有400~500萬,現在是1100萬,人口直接翻番,怎麼就迫害了?

面對英國主持人潑的髒水,劉曉明回答的有理有據,反駁的剛柔並濟,讓他們試圖栽贓嫁禍的意圖落空。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更是經常遇到詆譭言論,它們像機關槍一樣洶湧襲來。


2015年10月,CNN主持人阿曼普就美艦闖南海發難,強行給自己國家洗白:

中方不能依據早已過時的、很多年以前的地圖制定政策。

崔天凱聽後一笑,回應:

不能說某種權利是很多年以前形成的,現在就無效了。很多年前,美國這個國家也還不存在。

​​​​​​

      阿曼普連線崔天凱   


2017年10月,美媒無端批評中國對周邊國家實行“掠奪性”經濟政策,崔大使當場斥責道:

有些美國人在批評中國時,應該自己照照鏡子,他們批評中國的話可能正是在描述自己!

面對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咱們的駐外大使從未退卻,不仗勢欺人,更不卑躬屈膝,語為盾,言為劍,擋下“千軍萬馬”。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八國聯軍入侵時的孤島。


今天的中國人,不再是全世界嘲諷的東亞病夫。


汶川地震發生後,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印度、日本、俄羅斯等國及時伸出援助之手。


利比亞撤僑時,中國在12天內帶離3.58萬僑民,創下世紀壯舉,讓中國人成為最被羨慕的國民。

​​​


此等功績,離不開駐外大使們數十年如一日的奉獻。


是他們,雖千萬人,吾往矣。


也是他們,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還是他們,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點個「在看」,他們不該被冤枉。

參考資料:

1.《中國駐美大使就美艦闖南海舌戰CNN主播》——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

2.《親歷與見證——戰後中國首任駐伊拉克大使楊洪林手記》——楊洪林

3.《中國外交官告訴你:看似風光的駐外工作,會面臨哪七大危險?》——上觀新聞@峰嶺

4.《中東散記》——王昌義

17 / Mar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白   蘋

微博:視覺志

Scroll to Top